羽聯11分制改革為何遭拒?壓縮選手生存空間引眾議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體壇+特約記者逾暉報道
5月19日,2018年世界羽聯年度代表大會進行表決,最受到多方關注的五局三勝11分制的改革最終沒有獲得2/3的贊成票,被大會否決。而此前備受爭議的1.15米的發球高度新規獲得174票同意45票反對,正式通過。
此前,李宗偉、林丹、阿塞爾森等人都表示支持原有的21分制,反對實施新的分制改革。談到新的分制改革,就需要提到新分制改革的由來。由于在湯姆斯杯、尤伯杯與蘇迪曼杯這樣的團體賽事上實行五場三勝制,現有的三局兩勝21分制耗時過長,非常不利于賽事轉播與商業化。出于縮短比賽時間的考慮,國際羽聯提出了新的分制改革方案,即五局三勝11分制。
這樣的改革表面上看的確是縮短了團體賽的比賽時長,有利于賽事轉播,但實際上這樣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改變的絕不僅僅是比賽時長那么簡單。新的分制改革非常像21世紀初曾短暫實施的五局三勝7分換發球制。11分制會縮短每一局的長度,這對于崇尚進攻與提速的選手會非常有利。由于每局時長縮短,他們無需過多考慮體能分配的問題,只需要提速進攻,往往一個小高潮就可以拿下一局,進而獲得局間間歇,恢復體能后循環往復地加速摧垮對手。
這樣的比賽方式勢必會限制甚至抹殺掉控制型選手與老將的生存空間。因為控制型選手與老將們往往有慢熱的問題,需要充足的時間去調動與消耗對手,11分制將每局的分數縮減一半,無形中剝奪了控制型選手消耗與調整的空間。這勢必會導致細膩的拉吊與網前控制技術將不再受到重視,這對于羽毛球運動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
而從眾多羽毛球選手的意見來看,林丹們反對的不僅僅是新規本身,而是世界羽聯在改動規則中忽視選手訴求的行為。比如大會上通過的發球高度統一為1.15米的新規,在實施的過程中飽受詬病。首先是1.15米這個高度本身就沒有聽取廣大運動員的意見,使得規則在正式執行之前就受到了眾多高個球員的反對。其次判罰尺度不一,發球新規最初的執行過程中被眾多運動員抗議之后,立馬減輕了判罰的尺度,甚至英聯邦運動會決定不使用發球新規,而獲得了世界羽聯同意。這樣的規則,難以讓人信服。
所幸,分制新規最終未能正式實施。合理的規則應該是能夠給予不同風格,不同年齡,甚至不同人種的運動員公平競爭的權利,如此方能促進羽毛球運動百花齊放地發展。如果單純為了商業化而無視羽毛球運動的自身規律,如此盲目地改動規則,不僅不利于羽毛球項目的發展,甚至可能會抹殺掉老將們的所剩無多的職業生涯。網球運動的商業化之所以如此之高,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這項運動的規則不會阻止36歲的費德勒繼續在賽場上征戰,甚至繼續贏取冠軍。高齡運動員無法通過繼續比賽贏取更多的收入,這本身就是最不利于羽毛球商業化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