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建設梯隊 樸柱奉厚積薄發(fā)助日本返巔峰
體壇+特約記者逾暉報道
5月26日,日本隊戰(zhàn)勝泰國隊,37后再次捧起了尤伯杯。曾經(jīng)日本隊也是尤伯杯的傳統(tǒng)強隊之一,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jīng)多次捧起尤伯杯,但那已經(jīng)是非常久遠的事情。日本隊上一次奪得尤伯杯,還要追溯到1981年,那一屆日本隊在東京主場作戰(zhàn),衛(wèi)冕了尤伯杯。而這之后,日本隊人才凋零,再沒有機會觸碰到尤伯杯。直到2004年,韓國羽毛球的傳奇人物樸柱奉執(zhí)掌日本羽毛球隊的教鞭,開始了一個臥薪嘗膽,厚積薄發(fā)的十年。
球員時代的樸柱奉可以說是一個極其聰明的全才,出身單打的他,最終在男雙與混雙項目上取得了震古爍今的成績,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男雙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混雙亞軍;3枚亞運會金牌;9次全英賽雙打冠軍;5次世界錦標賽冠軍,其中2次男雙金牌,3次混雙冠軍。
那些球員時代就極聰明的教練,退役之后大多能成為一個好的教練,因為他們能夠理解那些沒有身體天賦的球員,因材施教地把各種類型的球員培養(yǎng)好。日本隊的選手整體的身高都偏矮小,也鮮有天賦出眾驚艷世人的選手,一些選手以中韓等國的選材標準甚至是不合格的。比如以奧原希望1.55米的身高,如果她是中國人,甚至連省隊很難進去。而樸柱奉卻能夠根據(jù)每個選手的特點,帶出個百花齊放的局面來。日本的選手繼承了樸柱奉帶來的韓國隊頑強的防守,同時在身高并不占優(yōu)的情況下,身高不夠跑動來湊,日本隊的選手幾乎都具有超強的體能與跑動能力,既彌補了身高的不足,也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了小個子選手移動靈活的特點。
樸柱奉潛心帶隊的十年間,一直注重人才梯隊的建設,早年間還不斷派運動員與教練團隊到中國進行交流學習。從2014年日本隊捧起湯姆斯杯開始,日本隊開始真正迎來了開花結(jié)果的時代。2016年,奧原希望奪得全英賽冠軍,同年的里約奧運會,高橋禮華/松友美佐紀奪得奧運會女雙金牌。這之后,隨著山口茜、福島由紀、廣田彩花、東野有紗等人的崛起,日本女隊的整體實力悄然間躍升,終于在2018年的尤伯杯上,宣告王者歸來。
樸柱奉與日本隊上下這份腳踏實地,厚積薄發(fā)的認真,值得每一支隊伍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