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觀世界杯·往事】1994:兩個埃斯科巴 一個巴喬
體壇+和AI球APP聯合出品
體壇+記者克韓報道
1、“要想當個職業球員真不現實”
美國足球名將拉拉斯講過這么一個故事。那是在1994年,美國世界杯之前兩周,拉拉斯坐飛機,身邊是一個愛聊天的女性。女性就問他:你干什么工作啊?拉拉斯就說:“那啥,我踢球的。”她一笑,繼續追問:“不,我是問你的工作。”這就是美國世界杯前美國人對足球的普遍認知:足球只是男孩女孩玩玩的游戲,并不是什么正經的職業體育;連拉拉斯這樣有標志性的球員,一般人也都不認識。
國際足聯是在1988年7月決定把1994年世界杯的主辦權授予美國的。這一決定引起了巨大的爭議,這是因為從1958年開始,世界杯一直遵循著一屆歐洲、一屆美洲(包括北美)的輪莊格局,按照道理,1994年在1990年意大利世界杯之后,應該輪到美洲舉辦了。也正因為如此,智利和巴西都提出了申辦。這其中,巴西最有號召力,因為他們上一次主辦世界杯已經是1950年的事情了。
智利在投票前退出了申辦。但一輪投票下來后,結果大為出人意料:美國拿到了當時19個執委的10票,將將超過半數,第一輪就獲得勝選;另一個申辦國、非洲代表摩洛哥獲得7票,而大熱的巴西最終只獲得羞辱性的兩票。對于阿維蘭熱掌舵的國際足聯來說,在美國這塊體育市場必爭之地開疆拓土,顯然要比在自己的家鄉舉辦世界杯更為重要。
或許,這也正是時候。1994年的世界,比起上屆世界杯時已經滄海桑田。四年前還不可一世的蘇聯(很少有人知道,蘇聯和意大利爭辦過1990年世界杯,但在投票中輸給了意大利)已經不復存在,俄羅斯第一次以俄羅斯的名義參賽,而德國在這4年中也完成了統一,民主德國徹底消亡。這是24隊世界杯的最后一屆,但也是三分制的第一屆世界杯。也是在這屆世界杯上,門將開始不能接后衛用腳回傳的球。一切維新,或許在一個新的國度舉行世界杯也非常有道理。
當時的美國足球,也確實到了需要提振的關鍵時刻:自1950年世界杯以來,美國再也沒有打入過世界杯決賽圈(授予主辦權后,美國打入1990年世界杯決賽圈);1970年代,紐約宇宙隊和北美足球聯賽(NASL)一度如火如荼,但1984年北美足球聯賽停止運營,美國足球陷入低谷。現在美國職業大聯盟堪薩斯城競技擔任主教練的韋爾梅(Peter Vermes)多年以后在接受《442》雜志專訪時曾說,“那個年代,要想當個職業球員真的不現實。”
因成功主辦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而聞名體育界的羅滕伯格(Alan Rothenberg)在美國獲得主辦權后,接管了美國足協。在開幕式上,美國人不惜投入,不過還是出了不少差錯。開幕式上主唱美國國歌的拉丁裔歌手斯卡德在乘坐升降裝置上臺時不慎出了事故,導致肩膀脫臼。他頑強地唱完了《星條旗永不落》,不過全場沒有多少觀眾能看到他,因為他當時只有頭和肩膀露在舞臺小洞的外面。
脫口秀主持人奧普拉也在臺上狠狠摔了一跤,而前著名歌后戴安娜·羅斯比她更慘:她在宣布這屆世界杯開幕的象征性點球中,居然在離門幾碼處、且門將故意沒用心撲的情況下,一腳把球踢偏。媒體次日的標題叫做《Miss Ross(Miss有女士的意思,也正好雙關錯過)》。
“Miss Rose”
但比賽開始后,美國隊表現還是不錯。他們首戰戰平瑞士,次戰2比1戰勝了哥倫比亞,雖然最后一輪0比1輸給了當時比較強的羅馬尼亞,但還是以成績第三好的小組第三名出線了。尤其是戰勝哥倫比亞這場比賽,在國際足聯史冊上具有重要的意義,這個我們下一節會講到。有意思的是,多年后美國足協秘書長斯坦因布雷歇爾透露,抽簽結果出來后他們曾怒斥布拉特,說怎么把哥倫比亞這樣強的球隊分給了他們,沒想到的是最后贏了。淘汰賽美國隊雖然碰到了最終冠軍巴西隊,但依然只輸了0比1,這更加激發了美國人民的足球熱情,到處都有揮舞著美國國旗為美國隊吶喊“USA!USA!”的。
總共有357萬名觀眾到球場觀看了52場世界杯比賽,這一紀錄至今無法超越。世界杯結束后兩年,作為連貫措施的美國職業大聯盟開始運營第一個賽季,并延續至今。今日美國的足球成就,都和1994年世界杯有關。羅滕伯格說:“美國人喜歡大場面,我們努力讓公眾意識到世界杯是個大場面,從此一切都開始動起來了。”1999年,美國又主辦了女子世界杯。2002年,美國隊打入世界杯八強,越來越強。
最能反映美國足球傳承的是祖希(Graham Zusi),他如今是美國國腳,但1994年時他只有8歲,開幕式時他就在場上,就是圍繞著歌后戴安娜·羅斯的小孩之一。
2、兩個埃斯科巴
美國隊在小組賽2比1戰勝了哥倫比亞,造成了一起足球悲劇:比賽發生在1994年6月22日,哥倫比亞27歲的隊長埃斯科巴在這場比賽中打入了一個烏龍球,被認為是哥倫比亞足球的罪人;因為這場比賽和首輪1比3輸給羅馬尼亞,賽前是奪冠大熱門的哥倫比亞直接出局了。
貝利在1994年世界杯前,十分看好哥倫比亞隊。這并非成心毒奶,因為當時擁有巴爾德拉馬、林孔、阿斯普里拉這些黃金一代球員的哥倫比亞(伊基塔剛剛入過獄,另外他去監獄中拜訪大毒梟埃斯科巴也是一樁丑聞,未參加這屆世界杯)確實很強,他們在世界杯預選賽上6場比賽只丟2球,尤其是5比0客場大勝阿根廷的比賽酣暢淋漓(阿根廷后來要靠對澳大利亞的附加賽才能出線);世界杯前一共26場國際比賽,哥倫比亞總共才輸1場。
通常的說法是,哥倫比亞從那場大勝后開始走上下坡路,因為隊員自信心過于爆棚。不過更重要的是幾名核心球員在世界杯期間狀態都不好:巴爾德拉馬傷勢沒有完全康復,阿斯普利亞在帕爾馬一個賽季后已經強弩之末,林孔則完全不在狀態……對美國隊比賽前兩天,主力右后衛埃雷拉的兄弟又死于車禍。此外巴爾德拉馬和阿斯普里拉不對付,球隊士氣不高。
27歲的安德列斯·埃斯科巴(Andrés Escobar)和大毒梟埃斯科巴沒有血緣關系,事實上他非常討厭毒梟。他剛剛和自己的女友訂婚,并且已經接受了AC米蘭的邀請,即將去歐洲踢球。球員埃斯科巴說:“當時麥德林形勢比較亂,要集中注意力比較困難,但我每天都讀一點圣經。我的書簽是兩張照片,一張是我過世的母親,另外一張是我未婚妻。”
毒梟埃斯科巴
麥德林形勢比較亂,是因為毒梟埃斯科巴死了。1993年12月,逃跑中的毒梟被警方擊斃。過去,毒梟埃斯科巴雖然殘忍地殺害了很多軍警,但窮人都很擁戴他,因為埃斯科巴為他們提供工作和住房,他還建造了很多足球草皮。他在位的時候,禁止黑幫搞綁架,他管理的麥德林自有其江湖秩序,任何非法勾當都必須先得到毒梟埃斯科巴的允準。而一旦他消失了,秩序就不存在了,麥德林成為了一個叢林世界。哥倫比亞國家隊主帥馬圖拉納本來就認識大毒梟,他說:“老板的法律,就是這片土地的法律。那之后,你就必須要時刻小心,你不能信任任何人了,因為警察中也有好壞。”
哥倫比亞首戰輸給羅馬尼亞,就已經讓很多賭球者輸掉了錢,這些賭球者中不乏在黑社會有實力的人。所以等到打美國時,球隊已經收到了很多死亡威脅。據說主教練馬圖拉納來開準備會時,都是哭著來的。馬圖拉納后來透露,這些恐嚇說,如果中場老將巴拉巴斯(真名加布里埃爾·戈麥斯,Gabriel ‘Barrabas’ Gómez)還上場,全隊都得死,“但巴拉巴斯是我們核心球員啊,我實在沒辦法。”
也正因為如此,哥倫比亞抱著必勝的決心,開始了對美國的比賽。他們從一開始就全情投入進攻,但足球就是這樣,你越急球越難進。第35分鐘,埃斯科巴送出了致命的烏龍。這是埃斯科巴職業生涯第一個烏龍,他在麥德林家鄉看球的侄子立即陷入了憂慮,埃斯科巴的姐姐說:“我9歲的兒子說:媽媽,完了,他們要殺死舅舅了。”根據《兩個埃斯科巴》這部ESPN紀錄片所述,埃斯科巴的姐姐當時回答:“不會的甜心,人們不會因為錯誤就殺死他,哥倫比亞每個人都愛戴安德列斯。”
埃斯科巴烏龍
輸掉對美國的比賽后,哥倫比亞盡管拿下最后一輪比賽(對手是霍奇森執教的瑞士),但依然難逃出局的命運。主教練馬圖拉納知道兇險,他建議球員們留在美國,等形勢好一點再回去。埃雷拉建議埃斯科巴和他一起去拉斯維加斯旅游,但埃斯科巴拒絕了,因為他覺得麥德林不會有人不喜歡他。
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晚,埃斯科巴決定和朋友一起出去快樂一下,這是他回國后第一次去夜店。他還邀請隊友埃雷拉和他同去,埃雷拉建議他最好還是留在家里。根據目擊者的說法,在酒吧里有些人開始和他發生爭吵,埃斯科巴于凌晨3點去停車場準備離去,但最后在那里被打了6槍,據說正好是哥倫比亞解說員在解說這場比賽時喊“烏龍球(Autogol!)”的次數。救護車隨即將到來,但一切已經太晚了,30分鐘后球員埃斯科巴宣告不治。
此時,距離他的世界杯烏龍球只有10天。警方后來根據車牌找到了肇事者,但其中兩個是毒梟,他們賄賂了法官,最終只有他們的保鏢頂罪。保鏢被判刑43年,不過僅僅服刑11年就被釋放了。有一些人認為,這未必是賭球者的報復攻擊,也可能是因為對埃斯科巴膽敢頂他們嘴不滿。
最終,10萬哥倫比亞人出席了埃斯科巴的葬禮。
3、“有勇氣罰點的人才會錯失點球”
比起埃斯科巴來,羅伯特·巴喬的悲劇沒有那么致命。但對于這位辮帥來,1994年世界杯也極為殘酷,因為最終是他在世界杯最終決賽歷史上首次點球大戰中射飛了點球,導致了意大利隊只能目送對手巴西隊奪冠。然而,如果沒有巴喬,意大利隊根本沒有可能走得這么遠。
本屆世界杯,意大利隊首輪比賽是對愛爾蘭。比賽特意被安排在紐約舉行,因為這個移民城市中意大利后裔和愛爾蘭后裔都非常多。但意大利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在紐約的后代對足球的興趣,遠沒有愛爾蘭后裔大,球場上到處都是代表愛爾蘭的綠色。那時候薩基已經面臨信任危機,他太喜歡補鍋了,53場國家隊比賽中他從來沒有一個重復的首發陣容。
第二場比賽對挪威,意大利又面臨門將帕柳卡第21分鐘被罰下的危機。薩基換上門將馬切吉亞尼,為此他拿掉了巴喬,巴喬對此極為不滿,全場都看到他被換下時在說“這家伙瘋了”。最終,和巴喬同姓但沒有親緣關系的迪諾·巴喬打入了全場唯一進球。最后一輪,意大利戰平墨西哥,以成績第四好的第三名(也就是孫山那個位置)進入了淘汰賽。
淘汰賽第一個對手,是尼日利亞。直到第88分鐘,尼日利亞依然1比0領先,而意大利的替補佐拉已經被罰下。突然之間,巴喬的射門扳平了比分,他狂喜著沖向鏡頭,高喊著“God是存在的!God是存在的!”巴喬后來在自傳《天門(Una Porta Nel Cielo,A Goal In The Sky)》中說:“我去打世界杯決賽圈比賽前,我的佛教導師告訴我,我會碰到很多問題,一切都將在最后時刻決定。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他這么準。”加時賽,他又制造了點球并打入點球,淘汰了尼日利亞。
你別說,他的佛教導師還真蒙對了,因為四分之一決賽,巴喬又在最后時刻進球淘汰了西班牙。半決賽對淘汰德國的黑馬保加利亞,巴喬再次梅開二度,威風八面。巴喬在自傳中說,他在世界杯期間一直沒有停止佛教的祈禱。不幸的是,就是在半決賽中,巴喬受傷了。決賽是否還上?巴喬自傳說:“不是什么嚴重的傷,就是肌肉疲勞,但這確實影響了我的備戰。不過我決心要上場,哪怕他們將來要給我截肢我也要上場。”
決賽當天早晨,巴喬堅持了訓練,然后在酒店繼續訓練,最終覺得自己沒問題了。他在決賽的上場至今仍是一個爭議點,但巴喬認為,意大利隊要飛六個小時去加州、而巴西則以逸待勞這件事,可能對決賽結果的影響更大,“也許一開始我確實有點擔心自己受傷,但此后我已經完全放開了。可惜我的狀態不好,全隊的狀態都不好,我們都累壞了。”
120分鐘依然0比0,最后的點球大戰,巴喬罰意大利隊最后一個,當時巴西已經3比2領先,如果巴喬罰丟,意大利就輸了,即便巴喬罰入,巴西隊也還有一次罰球和勝利的機會。巴喬自傳中說:“有關這個點球,不是我吹噓,我職業生涯就沒有罰丟過多少點球。而且即便沒進的,也是門將守住了,從來沒有射偏過。所以大家理解一下,真的很難解釋在帕薩迪納發生的事情。”
巴喬說:“我助跑時頭腦非常清楚,我知道(巴西門將)塔法雷爾總是撲一邊,所以我準備打中路,半高球,防止他用腳擋出。這是一個聰明的決定,因為塔法雷爾確實向自己左側撲了,如果我按計劃打正的話他根本沒機會。不幸的是,因為我所不知道的原因,球居然高出了橫梁三米……只有那些有勇氣罰點球的人才會錯失點球,我從不逃避責任,這次我沒打進去。這也影響了我多年,這是我職業生涯最糟糕的時刻。我至今仍會做噩夢。如果我能擦掉一個記憶,我就會擦掉這個記憶。”
宿命一般,這屆世界杯以點球錯失(戴安娜·羅斯)開始,也以點球錯失結束。而羅伯特·巴喬在加州陽光下的憂郁身影,從此進入了很多女球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