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記】攝影記者心里苦!排隊領器材遭遇“黑社會”

體壇+特派記者劉川發自圣彼得堡
世界杯這樣的大賽,為了減輕攝影師的負擔,同時也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攝影廠商通常會和賽事組委會合作,在新聞中心提供器材租賃服務。這讓攝影師可以僅僅攜帶相機機身和便攜的標準鏡頭來到球場,然后現場租借一個300或400mm的巨炮鏡頭在比賽中使用,賽后歸還即可,來去輕便。
串聯小組和官方對著干!
俄羅斯對陣埃及的這場比賽,我恰好持有一張攝影記者證件,因此也頗想要體驗一下職業攝影記者工作。前一天的訓練和新聞發布會,我事先問過媒體中心的工作人員,確定器材在開賽前兩小時開始辦理租賃,持證記者只要提前去租賃柜臺前排隊即可注冊辦理,不需其他手續。
然而當我周二6點半(9點開球)來到器材租賃柜臺前,看到的卻是一副讓人迷惑的景象。租賃柜臺上貼著一張手寫的20人名單,提醒攝影師要遵循這個名單的序列,不要僭越插隊,而組委會工作人員卻正要將這張名單撕扯下來,幾個身穿攝影背心的同行則一邊抗議一邊試圖阻止。雙方的爭執夾雜著英語和俄語,過了好一陣我才摸清狀況。
原來一批“資深”攝影師并不想把賽前的時間浪費在排隊上,于是彼此串聯,提前聯署出了這份20人名單。他們希望組委會能按照這份名單的順序優先發放器材:“我們提前四五個小時就來了,總不能一直等在這排隊吧,所以大家集體聯署了這個名單,留兩三個人輪流在這值班占隊,這樣很公平!”
而組委會方面則拒絕承認這個串聯小組和其聯署名單的合法性:“我們不承認這份名單,是因為你們名單上的絕大多數人現在都不在這,我們要保障一直在這里排隊的攝影師的優先權,而不是按照你們這些人內部分配的優先權辦事。”雙方爭執不下之際,串聯小組提出了新的解決方案:“我們讓在這里所有排隊的人加入這份名單怎么樣,這樣這份名單就是我們行業內部的協調分配方案,不勞你們再操心安排。”
很快,那張皺皺巴巴的名單就被塞到了我手里,一個英語不錯的小伙微笑著邀請我入伙:“這是排隊的名單,快把名字簽上吧,你現在還能排到二十多名呢,肯定能分到想要的器材。”而組委會那邊的工作人員則在一旁重申:“這不是官方的,我們不承認這份名單,這里也沒有任何名單,我們在發放器材時只遵循正常排隊先到先得的規則!”
“黑社會”隊列搞事,推搡和口角不斷
要不要簽這份投名狀,是一個煩人的問題。沒人想加入這個看上去有“黑社會”性質的串聯小組,但是同時又擔心官方屆時不會保障正常排隊者的利益,一旦串聯小組進一步壯大到四五十人的規模,自己也可能會成為少數派,立刻被其“糾察隊”踢到隊列的末尾。頂著雙方的爭吵,我粗略瀏覽了下這份“串聯名單”。上面能獲取的信息著實有限,只能分辨出這些人名以俄羅斯本土或者東歐攝影師的姓名為主,而名單背面這時已經有兩三個人簽名入伙。
我捧著這份投名狀問道:“如果我簽名,能保住現在的隊列順序么?”糾察隊的答案是不能,因為時間一到,串聯名單的大佬們會在他們的護送下插隊。我反問道:“那我為什么還要簽名?按照你們的說法,簽不簽名現在都會被踢到隊伍的末端,簽名的話只是承諾保證你們的權益,那我還不如相信官方的說法。”糾察隊成員無意和我糾纏,拿著筆紙去招徠其他新成員去了。
等到7點鐘,果然串聯名單上的大佬們突然紛紛現身。不過正常排隊的攝影師大多不愿意騰出自己的位置,隊列前段的糾察隊員又無法一下清出能站滿20位創始成員的排隊空間,雙方開始發生口角,其中甚至不乏推搡。組委會的工作人員忙碌于分發器材,對排隊的事情再無暇顧及,隊列人群里實在吵得兇了,他們才會無奈的大吼一聲:“插隊的人排到后面去,這里沒有什么排隊名單。”不過也僅此而已,插隊到前面的串聯組成員仍舊成功從他們手里領到了裝備,有正常排隊的攝影師投訴,三方吵到一起,工作人員無奈反問道:“我們還能怎么辦?總不能調外面的安保人員和反恐小組來維護你們攝影師正常排隊吧。”
好在先前那些態度強硬的糾察隊成員也在領完自己的器材后立即抽身離去,并沒有像之前所宣誓的那樣始終維護組織的秩序,也不再理會名單上排名靠后大佬們的插隊需求。他們的離去讓“串聯小組”頃刻間土崩瓦解,剩余成員不再爭執插隊,整個隊列在大約20分鐘后終于恢復了平靜。
我最終在混亂中領到了一臺某品牌的1DX二代相機的機身,賽后詢問通訊社和攝影圖片社的記者,他們表示大多數專職攝影記者仍然會堅持自帶所有器材,那份串聯名單的創始大佬們大多是大賽時出來“單干”的自由職業者:“你今天的奇遇并非常態!”
不過攝影器材租賃這個聽上去方便合理的方案在實際操作上仍舊問題多多,一些器材在熱門場次的供不應求是出現這類奇葩狀況的根本原因。攝影師如文字記者那樣一身輕松的輕裝上陣現階段仍舊只是個美好的幻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