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德國若能破除這5大迷信 就算這次沒白死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文/體壇+記者向佟
德國隊小組墊底出局,驚震世界:衛冕魔咒果然厲害,本世紀坑死法、意、西三大豪強后,四星德國亦難逃怪圈。忽悠多了,善良的人可能真會相信,德國隊是被某種宿命撂倒在了韓國人面前。
真相恰恰相反。德國足球2018之敗,源于他們對偉大宿命的輕信,源于形而上學的偏執,源于自我認知的偏差。
【迷信1:大賽屬性】
熱身多差,世界杯就多差
德國隊是大賽型球隊,這是歷史事實。4奪世界杯、3捧歐洲杯,他們一次次在大賽打出超高水平,戰勝比自己更有天賦的球隊,還多次有逆天的運氣庇佑。而今,大賽型球隊另一個題中之義,便是“非重要比賽”無足輕重。
世界杯前,德國隊一連5場熱身賽不勝,全世界不以為意,誰若當真,誰就是不懂德國。到了大賽,小組賽乃至淘汰賽初段也被認為不必全力出擊,近幾屆大賽對加納、美國、波蘭等隊的步履維艱被美化為保留狀態,被阿爾及利亞、烏克蘭屢屢打爆被解釋為慢慢調試——德國進攻打得再差也能進球,對手門前機會再多也難破網,德意志永遠不輸,日耳曼永遠晉級。
這種神仙級的強運,迷惑了勒夫。集訓備戰期間熱身賽輸給奧地利、險勝沙特之后,勒夫依然篤信“到了大賽,我們自然不一樣”。
然而,大賽屬性并非天賦特權,而是強大實力、周密備戰、團結奮斗以及適當的運氣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些,本屆德國隊都不具備。
勒夫3戰用了20人,不斷地自我否定和賭命,證明精于計劃的德國人搞砸了最擅長的事情。德國隊的表現和熱身賽一樣糟,他們進攻便秘真的進不了球了,對手一次次犀利反擊真的有產出了。克羅斯、胡梅爾斯這些大爺,預選賽熱身賽散步式回追,動真格的了他們該散步還是散步。
你只能認為,熱身賽暴露的問題,連勒夫自己都沒有充分重視,否則他的罪責便不是疏忽大意,而是昏庸無能。追問下去便是,倘若熱身賽如此不被重視,何必要踢?
大賽屬性從來不是車到山前必有路的迷信。就像本世紀初,德國足球人才斷檔之時,他們再無大賽加成,連續2屆歐洲杯小組賽不勝出局,而且都在末輪被對手以替補陣容干掉。
那么,現在這支德國隊的實力,是否到了那個份上?沒有。但正在朝那個方向前進。
【迷信2:人才濟濟】
新秀平庸的弱化版拜仁
世紀初的青訓改革,讓德國足球迎來人才井噴。2009歐青冠軍班底成為黃金一代的骨干,同時期又出現了格策和羅伊斯兩大才子。思維慣性讓很多人相信,今天,德國青訓正在繼續結出累累碩果。
真相是,這五六年來,德國出產了大批水平良好卻難稱優秀、素質全面卻缺少特點的新星,達到或接近黃金一代水準的新生代約摸只有2個半:一是特爾斯特根,二是薩內,基米希是那半個。很遺憾,諾伊爾的存在,令特爾斯特根在德國隊并無實際作用;薩內則始終無法在國家隊展現價值,以至于被勒夫剔出世界杯名單;基米希助攻數據爆表,英氣逼人,但其防守技術、意識和穩定性與拉姆仍有質的差距。
正因此,其實不必苛責勒夫沒有對2014奪冠班底做出更大變革。新生代中,他已經選了幾個優等生進入主力編制或關鍵場次委以重任,但德拉克斯勒、韋爾納、戈雷茨卡證明,在大賽舞臺,在區區韓國面前,他們是徹底的二流。有個問題值得探討:韋爾納貴為主力箭頭,德國之外的幾大強隊中,別說首發,23人名單他能不能進去?
另一方面,功勛老臣們又在經歷什么?格策已近乎“廢掉”,落選無爭議;厄齊爾是歐洲最軟腳豪門的最軟腳代表;穆勒低迷2年有余,靠“政治地位”吃飯;31歲的赫迪拉步入黃昏;博阿滕近2年身體和狀態斷崖式下跌,“吃硬件”的他早已巔峰不再;連當世第一門將諾伊爾,也進入了傷病多發難愈的階段,前景難料。
說到底,這支老臣狀態滑坡、新秀難堪大用的德國隊,就是一支弱化版拜仁。德國隊首選陣容的非拜仁球員,絕大部分遜于他們的拜仁同行——阿拉巴、J羅、“羅貝里”、科芒、蒂亞戈、比達爾、萊萬等人若是德國人,幾乎都能自動成為國家隊主力。然而,拜仁在歐洲最頂尖豪門面前尚且顯得“技不如人”。比拜仁更弱的德國隊,“人才濟濟”又從何談起?
有人會說,歷史上,德國足球很少擁有最強大的個體,但經常可以組建最強大的團隊。然而,在個體實力滑坡、新時代國腳又漸漸失去老一輩“精神”的今天,這個理論正在被現實推翻。
【迷信3:寬松輿論】
大爺們活在夢中
德國媒體當然不是不噴人。但跟嚴苛挑剔的英、西、意媒體比,他們肯定算溫和派。一些人相信,德媒所營造的相對友善的輿論環境,可以避免像別國那樣棒殺球星。當真如此?
克羅斯絕殺瑞典后,曾猛烈反擊德國負面輿論。很多人感到意外:首戰告負踢得不好,媒體和球迷正常批評,你至于嗎?克羅斯當然不習慣來自祖國的批評,因為平時大多情況下,對于負面的東西,德媒是選擇性忽略的。
比如,格策的滑坡于2016年前后才真正擺上臺面。但事實上,他的衰落要追溯到2014年前后。作為世界杯決賽“金球”英雄,德媒對他呵護有加,稍有表現就大加贊揚,發揮不佳就盡量避而不談或輕描淡寫,直到去年還把他跟伊涅斯塔相提并論。結果是,格策一步步退化為二流三流球員(是否完全歸因于代謝疾病,非常有待論證),時至今日仍拒絕接受質疑。
對于穆勒、博阿滕等急劇下滑的球員,同樣很少見到德媒講出不留情面的實話。不僅如此,德媒對萊萬這樣德甲鎮店之寶級的外援,亦很少有所非議。結果是,大爺們輕則活在夢境少有自省,重則奇缺自知之明,驕嬌二氣深重,一律在本該巔峰的年紀便走上下坡路。
【迷信4:德式傳控】
先進足球or荒謬足球?
嚴格來說,這不是德國人的迷信,而是勒夫及其核心弟子的迷信。但勒夫的世界冠軍光環,讓德國人少有質疑他的勇氣。
過去十年,瓜迪奧拉掀起的傳控潮流席卷足壇。有人說,這是先進足球,不懂傳控就是沒有文化。
一個基本道理是,先進足球需要勝利作為基礎。瓜迪奧拉離開巴薩后,逗留拜仁3年,執教曼城2年,帶領德甲和英超的最強隊都拿到了聯賽冠軍,但在歐冠這個更重要的賽場最遠半決賽止步,5年中4次崩盤收場,以荒謬的方式遭強敵或并不那么強大的對手血洗。堂堂傳控宗師,已經成為豪門中僅次于溫格的荒謬比賽專家。秉承瓜帥哲學的勒夫,又在做些什么?
本屆世界杯,尤其是前2場比賽中,德國隊動輒除門將外全部10人壓過半場,甚至壓到前場40米。瓜迪奧拉把邊后衛用成“邊后腰”,勒夫更進一步,基米希和赫克托成了“邊前腰”。人們數次見到德國隊邊衛沖入禁區,試圖接應邊鋒傳中,做出搶點乃至倒勾。而德國隊的中后衛,則負責穿針引線,時而壓到禁區弧附近活動乃至強行射門。
這樣激進的打法,卻并無嚴密的反搶網絡作為保障。結果,對手們幾乎每次斷球反擊都極具威脅,動輒出現以多打少乃至單刀、半單刀。這種驚心動魄、招招賭命的比賽方式,是先進足球,還是荒謬足球?
傳控未必過時,不打傳控也未必落后。任何戰術的先進與否,與具體球隊的匹配程度才是根本標準。勒夫為何如此演繹傳控?只能理解為,他對自己的傳控也已信心不足,他不確信理性踢法可以撕開缺口,唯有以兵力數量取勝。很可惜,德國人把腦袋系在褲腰帶上,踢的仍是緩慢無創造力的便秘傳控。
隨著前場骨干能力下降,新鮮血液實力不濟,傳控與德國已愈發違和,放大了他們的不足。球員普遍技術不夠細膩,又欠缺速度和突破能力,傳接球功底和意識也非頂尖,德式傳控到頭來依然要以邊路傳中作為輸送手段。
瓜式巴薩的傳控依托于前場一眾技術天才,那支球隊傳帶射齊備,還有能力將球“傳入球門”,射門者往往無需施展射術即可洞穿空門。技術和射術,德國但凡具備其一,傳控都不至于如此尷尬,但現實恰恰是二者皆無。
德國隊在便秘中努力憋出的零星機會,對攻門者的包抄意識以及頭頂腳踢射門的能力要求更高。然而,德國缺少靠譜中鋒,韋爾納身體、技術和射術皆無,戈麥斯上場就有用,搶點威懾力明顯,卻始終難入A計劃,中場有后排插上搶點能力的唯有戈雷茨卡,但他并非常規主力。所以,德國隊創造出些許機會卻無法破門,雖有運氣和對方門將的因素,根本上仍是勒夫選擇了一條最艱辛的進攻路徑。
【迷信5:頭牌托尼】
劇務主任當不了導演
德式傳控因何緩慢而僵化?這是托尼·克羅斯與隊友們失敗化學反應的產物。克羅斯在瑞典一役戴罪立功的故事,以及出局戰給韓國人決定性的助攻,不是我們要談的重點。我們要說的是,當克羅斯身邊沒有了皇馬的天才,他的局限性就被無限放大。
多年來,“懂球帝”們稱呼克羅斯為“球盲鑒定器”。不懂他的好,就是不懂球。克羅斯好在哪?他“穩如狗”,他是“控場專家”。他所謂掌握進攻節奏,調配進攻路線,負責給天才們搭好舞臺。而他自己,并不是天才。
克羅斯與哈維的區別,在于他直塞威脅球的能力遠遜。克羅斯與阿隆索的區別,在于他長傳球的穿透力遠遜。當然,克羅斯的擁戴者一定可以從這么多年的集錦里,找出一些精彩的直塞和穿透性的長傳來論證他是大師,就像我也可以剪出一部梅西頭球破門的集錦來論證梅西是空霸一樣。
克羅斯踢球的核心理念,是絕不輕易冒險。所以,他的長傳會使用高飄慢的腳法,選擇最穩妥的路線,他能提供近乎百分百準確的ABC級分球,他擁有獨步天下的連續橫傳的定力,讓薩內所需要的快節奏進攻無從實現。
克羅斯是個優秀的劇務主任,沒有他,劇組也許會亂作一團,但導演和主演的差事需要天才去做。在德國隊,天才已然墮落或缺失,他們沒有導演莫德里奇,也沒有主演C羅,于是劇務主任一著急就把導演和主演給兼了。
當你看到克羅斯被捧成德國隊頭牌,你就應該警覺這支才華不足的球隊已經大禍臨頭。最終你也確實發現,劇務主任自導自演的這部戲,因為質量太差而提前下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