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球烏龍絕殺創歷屆新高 本屆小組賽已破五大紀錄

陳碩麟06-29 17:52 體壇+原創

體壇+記者陳碩麟報道

世界杯小組賽塵埃落定,從揭幕戰俄羅斯5比0大勝沙特阿拉伯開始,就預示著這屆世界杯的小組賽階段不同尋常,也的確,隨著48場小組賽戰罷,世界杯歷史上的不少紀錄也隨之被打破。更多的點球、烏龍球以及絕殺,這屆小組賽充斥著太多讓人血脈賁張的瞬間。而視頻裁判的引入,在這其中起到了相當關鍵的作用。

非運動戰進球占比近一半

小組賽122粒進球,來自點球、任意球和角球的破門就有53個,占比約為45%,已經接近一半,這是世界杯歷史上的頭一遭。一些球隊面對密集防守破門乏術是一個原因,在這種前提下,各隊只能更多地在定位球戰術上下文章。同時隨著VAR的引進,禁區內的犯規很難逃脫裁判的眼睛,稍有不慎,就會被處以極刑。

小組賽點球進球數歷史最多

小組賽48場比賽一共罰進18個點球,此前歷屆世界杯,1998年法國世界杯小組賽一共射入17粒點球,本屆杯賽恰好多出一個。這一紀錄被破其實并不讓人驚訝,VAR給予了裁判更多吹罰的勇氣,因此球員們也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站上點球點的機會。除了這18粒被罰進的點球,還有另外6個點球機會被錯失,這其中C羅和梅西就各犯了一回錯。

場均犯規創歷屆新低

最近幾屆世界杯的場均犯規次數都不多,本屆更是破天荒地降到了30次以下,只有27次,打破了巴西世界杯場均犯規30次的紀錄。小組賽期間,采取高位逼搶戰術的球隊不多,各隊都把防線回收,在中前場的反搶犯規少之又少,這從某種程度上減少了犯規數量。

又或者是對明察秋毫的VAR心懷忌憚,球員們在做防守動作的時候顯得更小心翼翼,生怕被抓到把柄,加上部分比賽的裁判對于身體對抗的判罰尺度比較寬松,這些因素都促成了犯規數量的減少。

85分鐘后絕殺屢見不鮮

小組賽進行期間,有球迷戲言,80分鐘后比賽才真正開始,確實,有不少比賽的精彩橋段都在最后時刻。小組賽中一共有25粒進球誕生于85分鐘之后,世界杯小組賽歷史上還從沒發生過這樣的情況,1998年世界杯同樣絕殺頻頻,但本屆杯賽85分鐘的進球要比那一屆多出一個,紀錄也就此被打破。

如何去解釋這樣的情況?或許和32強大多采取簡單開放的作戰策略有關,大部分球隊都不追求利用控球來消耗比賽時間(除去最后一輪幾場讓球迷噓聲不斷的“默契球”),這客觀上給了對手更多的進攻機會。同時“握草”戰術在小組賽幾乎絕跡,對于保持優勢來說,這樣的戰術低俗但有效,但一些球隊寧愿最后時刻被進球,也不愿意用這樣的方式消磨時間。

當然,現代訓練手段的進步保證了球員體能充沛,這也是他們在最后時刻還有余力進球的保證,孫興慜一路狂奔絕殺德國的進球相當精彩,而這一切發生前,他已經全力拼殺了將近100分鐘。

九人進烏龍,大幅刷新紀錄

同樣的,小組賽烏龍球紀錄之前的保持者也是法國世界杯,那屆杯賽小組賽產生了6粒烏龍球,相較本屆杯賽的9粒,還是小巫見大巫的。從摩洛哥前鋒布哈杜茲那個詭異的頭球烏龍開始,各種花式烏龍球就成了俄羅斯世界杯的時尚。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