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看完俄羅斯世界杯后 中國更應申辦世界杯了

體壇前方記者組07-17 14:45 體壇+原創


駱明:卡塔爾世界杯更值期待

本屆世界杯,俄羅斯的組織工作受到高度評價,當然,他們花了那么多錢,讓客人滿意不在話下。不過我覺得俄羅斯還是太大了,交通又難言發達,高速公路和鐵路都較少,機票便宜但往往得通過莫斯科中轉,故而對球迷尤其媒體來說,轉場并不方便。

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期待卡塔爾世界杯了,與俄羅斯相比,它完全是另一個極端,國土袖珍,無奔波之苦,甚至一天可以看不止一場比賽,這絕對是前所未有的體驗。

馬德興:中國應該申辦世界杯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已經落幕,作為一名采訪了六屆世界杯的老記來說,從20年前第一次親眼目睹法國隊首度在家門口問鼎世界杯,到20年后再次見證法國隊二度問鼎,也許是一個“輪回”,但又不止是“輪回”那么簡單。此番采訪最深刻的感受就是“世界杯改變了俄羅斯,俄羅斯改變了世界杯”。

一個多月的世界杯采訪,我完全改變了過去對俄羅斯的印象,甚至喜歡上了這個國家、這里的人民。不止是我,整個西方輿論也對俄羅斯改變了看法。這就是俄羅斯世界杯最大的成功!它的價值根本就不是金錢所能夠衡量的。

長期以來,我們對世界杯的認識局限于“國足成績不行,辦世界杯就是在家門口出丑”。世界杯開賽前俄羅斯是32強排名最低的球隊,但他們最終殺進了8強,而更大的收獲在于,整個國家因為這次世界杯重新煥發出了那種久違的激情與熱情。這就是世界杯的真正意義與價值所在。中國還應該申辦世界杯嗎?或許,俄羅斯世界杯已經給出了答案。

李響:相約2022

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東道主俄羅斯和本屆世界杯一樣,依然處于變革之中,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保守與開放競爭激烈。它的人民也處于矛盾之中,你可以在圣彼得堡的教堂里感受俄羅斯人的傲慢與優越,也可以在涅瓦大街上傾聽搖滾樂隊年輕人的吶喊。

決賽時的盧日尼基球場,旁邊的看臺上是藍白紅色的海洋,而身后是幾個歡樂的巴西球迷,旁邊坐著的還有兩個身穿三獅球衣的英國人,中場休息時,一個澳大利亞小伙子坐到了身后,我們幾乎都在為克羅地亞加油。前排的美女球迷居然來自加勒比海一個不知名的小島國,她支持的是法國隊。

我們熱烈的交談,盡情的歡呼。這就是足球,這就是世界杯,無論國度,無論人種,我們相遇在球場,揮灑激情,共度良宵。第二天清晨,人們踏上歸途。

四年后,我們約嗎?

克韓:希望更多中國球迷走出去

這是我第五次在體壇參加世界杯的報道了。正如我在最近的專欄文章《跋涉》里所寫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越來越多的中國球迷,走出國門來到現場看球,感受一種與電視機前當沙發土豆完全不一樣的氣氛。和最早時期出來看球的都是青壯年球迷不同,現在的球迷常常拖家帶口、扶老攜幼,不僅看球,還周邊游一趟。

這當然也要感謝俄羅斯的組織工作。整體來說,俄羅斯的組織工作相當可以。由于時間和工作的限制,這一次我和巴西世界杯輾轉多地不同,主要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兩個地方看比賽,這兩個地方的球場疏散工作都做得相當出色,賽后基本都利用免費的公共交通工具迅速疏散完畢,也沒有任何不安全的情況,還是蠻適合親子看球的。

也希望中國球迷今后越來越多地前往現場,感受足球氣氛,球迷更有見識、更懂球,這是中國足球能興旺的基礎。很多到現場的中國球迷,現在都開始像日本球迷那樣自己收拾垃圾,得到了好評。但也還是有個別的球迷,在明明禁煙的看臺上吸煙,非常沒有公德,這些會拉低對中國球迷的印象分。

姜斯瀚:人生中最難忘的30多天

610日與法國隊同期抵達莫斯科郊區的伊斯特拉,到715日藍軍在盧日尼基重返世界之巔,這是人生中最難忘的30多天。從最初的慌張忙亂到后來的游刃有余,我與法國隊一起經歷了一個快速成長的過程。進步的過程總是痛苦的,出門在外,衣食住行事無巨細。一個接一個的難題總是爭相蹦到你面前,不僅要想辦法應對,要經歷許多蠻橫、冷漠當然也有溫暖,但回過頭來,這一路滿載了成就感。法國隊時隔20年再捧大力神杯,我則從頭到尾見證了他們的奪冠歷程,這就夠了,感恩。

馬克欣:記者生涯的一次“成人禮”

說來慚愧,從業13年,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居然是我的第一次世界杯前方報道,當揭幕戰坐在盧日尼基球場的看臺上,看著東道主俄羅斯隊主場大勝沙特隊的比賽,心中卻沒有那種臆想已久的熱血沸騰。時間帶給我的或許更多是平靜和淡然,以及這項運動之于我來說相濡以沫的情感。

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我的任務不是跟隊記者,而是視頻采訪記者。大多數人看來這是一個體面輕松的工作,但是投身其中才會發現,采訪只不過是整個過程中最簡單的一部分,真正困難的,是前期你需要千方百計的聯絡上這名球員或者是經紀人,以及當你完成采訪后漫長的聽譯過程。

世界杯期間,由于專注于退役和現役球員的采訪,我沒有太多機會走進世界杯的賽場,但這卻是我從業以來收獲最大的一次:從球員的聯絡,到采訪大綱的撰寫,再到采訪的過程,以及最后采訪內容的聽譯,成文,視頻制作,所幸每一個環節都得到了同事和前輩的指導和斧正。同時,作為記者而言,能夠面對面聆聽這些現在或者是曾經在足球場上無所不能的大師為我們分享自己的足球故事講述對足球運動的理解,是最寶貴的財富。

武一帆:別在拉美人面前自夸愛足球

煽情和分析都免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世界杯“最”感受。

最冷

德國小組賽出局,西班牙跪著拿到頭名,又被公認實力超弱的俄羅斯淘汰;阿根廷?呃,他們能來俄羅斯就是奇跡。

最熱

懷疑西班牙的世界杯基地考察是不是又出了錯誤。從610日開始,南俄——克拉斯諾達爾、羅斯托夫和索契地區的日均高溫幾乎不曾低于35度。

最佳比賽

西葡33、法阿43和決賽42,進球不少實際場面尷尬。我親歷的最佳比賽是日本23憾負比利時,有團隊合作,有戲劇性,有希望,也有現實的殘酷。

最佳聲援

全體拉美球迷和記者。即便沒有任何一支來自新大陸的球隊打進4強,半決賽和決賽現場依然可見大批來自墨西哥、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秘魯甚至危地馬拉的球迷。在拉美人面前不要自夸愛足球。

最差配角

茴香。哥薩克人愛死茴香,天天餐餐每道菜連主食都有這種切碎了的綠色的小惡魔。中國北方人用來包餡的時令菜成了日常味道,三周后感覺自己已經成了茴香精。

劉川:喜歡“找茬兒”的志愿者

本屆世界杯,我主要在圣彼得堡和加里寧格勒兩個賽區駐扎。加里寧格勒不和俄羅斯本土接壤,是一塊“飛地”,大賽接待能力有限,不過賽場內外的組織工作井然有序,志愿者熱情負責,給人留下的印象很好。

圣彼得堡這邊則“內外有別”,外場的工作和安保人員無可挑剔,內場則有那么一兩個喜歡“找茬兒”的志愿者,他們以審查官自居,尤其是場面難看,上座率不高的比賽中,尤其喜歡折騰媒體。且每次的執行標準不一,理由千奇百怪。我所在的攝影席有一位志愿者,曾在一場賽前先后要求同一批媒體代表四次調換座位,且并無明確理由。最后一場三四名決賽比賽,她在下半場要將我換到沒有工作空間的觀察席位,理由僅僅是“你的相機看上去和別人不太一樣”,在面對我嚴肅的抗議和投訴要求之后,又悻悻作罷,不知所終。不過這也是我在本屆世界杯賽場所遇見的唯一麻煩人物。

王勤伯:完美組織背后的不情愿和惰性

烏拉圭和葡萄牙的1/8決賽之前一晚,我去球場新聞中心取票,被告知在排查炸彈,誰也不讓進。當時是晚上9點,我說那就去附近溜達一會兒再回來。

10點,還是不讓進,工作人員說直到第二天上午都不會再讓進人了。

“你可以給你們老板打電話,看看他能否給我們老板打電話,如果兩個老板都同意,你就可以進去?!惫ぷ魅藛T說。

這時候兩個離開新聞中心出來吃飯的巴西記者回來,也被告知不能再入內。里面顯然沒有任何炸彈隱患,志愿者在玩手機,一些結束工作的記者悠哉游哉地走出來。

這下我才有點著慌,如果賽前一天取不到停車證,第二天會很難接近球場。聯合到巴西記者,我們一起抗議,“找兩個老板通話這種事情,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或許在俄羅斯你們是這樣玩的,但這是世界杯?!?/p>

在我們的壓力之下,工作人員抄下我們的名字,去和里面的上司通報,最后是讓我們進去了。

問了里面的記者,沒有誰知道炸彈的事情。倒是新聞中心前臺的志愿者提供了答案:是賽前一天的例行檢查。

這下我明白了為什么他們不再放人進來,因為所有人都急著在23點新聞中心關門的時候立即下班。這里面,可以察覺到俄羅斯看似完美的組織工作背后的某些不情愿和惰性。

我們也把這個情況反映給了FIFA,顯然,FIFA并不知道俄羅斯人在這樣玩,因為新聞中心是提供給記者工作使用的,怎么可能想關門就關門呢?

郭宣:戰斗民族成就世界杯精彩

決賽開始前,我嘗試拍攝他們提前拆除克里姆林宮前面的足球,打算記錄下這看似平淡、但卻絕對體現戰斗民族性格的高光時刻:即使決賽還沒有進行,他們已絕對相信自己已經給全世界球迷獻上了一屆精彩的世界杯!

無論任何重大慶典,俄羅斯人最在意的是那熱烈的氣氛,而不是相關人員站位誤差降到厘米的儀式感,所以,在舉世矚目的索契冬奧會開幕式上,發生過奧運五環標志僅亮四環的大問題;本屆世界杯決賽也出現了球迷闖入球場的花絮。

世界杯期間,莫斯科軍警連沖鋒槍都不配了,而紅場連上的地鐵站,不僅安檢門大部分時間是無人值守,甚至連驗包的設備都沒有開。

秦游夏:世界杯應是一個美麗的節日

歷時一個月的世界杯結束了,如果這是我接觸的第一屆世界杯,也許我不會像現在這樣對足球癡迷。

法國時隔20年后拿到了大力神杯,7場比賽下來,他們都能讓對手無可奈何。法國有著強大個體,不足20歲的姆巴佩已經可以像外星人一樣踢球;格列茲曼腳法細膩,視野開闊,總能用簡潔的一腳出球找到位置更佳的隊友;博格巴的全能,坎特的剛柔并濟,瓦拉內、安蒂蒂的一夫當關……

但法國絕不是一支強大整體,7場比賽下來,他們從未踢出任何一場有統治力的比賽。法國是一支靠天賦和身體素質踢球的球隊,在他們身上,缺失了太多冠軍特質。

我們不能說,功利的比賽方式就是歷史的倒車,但是,克羅地亞獲得了幾乎全世界的憐憫,因為克羅地亞嘗試踢出最進取、最漂亮的足球。

世界杯四年一屆,它不該只是一項賽事,更應當是一場節日一場屬于勇敢者的美麗節日。

梁宏業:傳控攻勢足球進入黑暗時代

本屆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從賽事組織上,我覺得是非常成功的,俄羅斯也達到了自己的目的,讓全世界看到一個真正、真實的俄羅斯。這不是一個特別有錢的國家,但最起碼是個正常的國家,不是一個天天想用核武器和坦克毀了世界的國家,這里的人很親善對待四方來賓,能看得出他們希望自己的國家可以發展得好,融入國際社會。

另一方面,從足球上來說,這屆世界杯對我來說是有點奇怪的世界杯,因為很多強隊都被提前出局,冷門疊爆。從德國隊小組賽出局到巴西被比利時淘汰——我曾希望這是一屆被攻勢足球統治的世界杯,但最終卻是被保守主義復辟的世界杯。即便充滿巨星的冠軍法國隊也踢得謹小慎微,但他們的效率特別的高。

可以想象未來幾年國際足壇的保守風格將繼續擴張版圖,10年前由西班牙隊和巴塞羅那打造出來的傳控攻勢足球時代正在進入黑暗。

畢陌:傳統世界杯的最后經典

對于很多把足球當做一定程度興趣愛好的人來說,世界杯是衡量人生的刻度,每經歷一次世界杯,生命就多一道年輪。但是,第一次世界杯,和人生中很多第一次一樣,意義非凡。隨著年歲的增長,在人生旅途里逐漸堆積起來的世界杯記憶里,“這次世界杯”要不和“某次世界杯”印象重合,成為記憶里模糊不清,可有可無的一團,要不就是人生旅途里用來記時的路碑,作為計量刻度用于回憶其人生中的某階段或某事件。

拋去所謂的情懷,這屆世界杯質量似乎還算不錯——東道主組織得力,有經典比賽,有漂亮進球,有出彩個體,有戲劇性的故事,還有VAR、點球、烏龍球、定位球(后三者一定程度是VAR出現的結果)這樣反應時代特征的特產。

2018年世界杯是最后一屆傳統意義的世界杯——北半球夏季,32隊,這一代足球觀眾習慣的世界杯模式從下屆開始將被顛覆。對于足球運動的未來,這種變化是好是壞?國際足聯基于地緣政治與市場收益,通過投票認同了前者。對于舊時代的足球受眾,2018年世界杯將是足球運動發展中一段歷史的終結,作為最后的經典款而被長久懷念。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