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羅頁報》:南美足球不敵歐洲足球始于青訓
體壇+記者小中報道
7月22日,巴西著名報紙《圣保羅頁報》發表記者布魯諾·羅德里格斯寫的一篇文章,題為《歐洲足球對南美足球的絕對優勢始于青訓》。該文說,除了有錢,年青球員的良好培養也幫助解釋歐洲在足球上的優勢地位。
該文章寫道,法國在俄羅斯世界杯上奪冠使最近一些年一再被提到的一個話題再次浮出水面:歐洲足球相對于南美足球的優勢地位。
法國隊奪得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冠軍,這已經是歐洲球隊連續第4次奪冠,歐洲和南美冠軍比為12比9。
世界杯、世俱杯和世青賽 南美都處于劣勢
文章從世界杯、世俱杯和青年世界杯三個層面加以分析,通過具體數據說明進入21世紀后,南美足球相比歐洲足球已經處于絕對下風。
“本世紀,在世界杯冠軍名單上,巴西作為闖入者出現,拿到了2002年世界杯冠軍。從那以后的另外4屆世界杯都是歐洲球隊奪冠?!?/p>
“另一個能說明歐洲優勢的賽事是世俱杯。在21世紀,南美只拿到4次冠軍,而歐洲將另外13個冠軍收入囊中。有些時候,歐洲球隊在決賽上對陣的是其他大洲的球隊,因為有些解放者杯冠軍半途而止,都沒能晉級決賽。”
在青年世界杯(世青賽)賽場上,南美球隊也失去優勢。在青年足球層面,阿根廷是世界強國,拿到1995年、1997年、2001年、2005年和2007年U20世界杯冠軍。2005年那屆U20世界杯,梅西和隊友們奪冠。2007年那屆U20世界杯冠軍隊中,阿圭羅身披10號戰袍。
但自那屆U20世界杯之后,阿根廷青年隊再未奪冠。自2008年奪得奧運男足冠軍之后,阿根廷足球再沒拿過青年賽事世界冠軍。俄羅斯世界杯上,阿根廷隊在吃2007年U20世界杯和2008年奧運會的老本,球員老化,青黃不接。
巴西最后一次奪得U20世界杯冠軍,還是2011年。那是南美最后一次奪得U20世界杯冠軍。南美球隊最后一次奪得U17世界杯冠軍,則要追溯到2003年,那一年奪冠的是巴西U17。自那以后,南美球隊再未奪冠。因此,2011年的那個U20世界杯冠軍,也是南美在世界青年足球賽事上最后一次奪冠。
進入21世紀之后,南美只拿了一屆世界杯,歐洲則包攬最近的4屆;在世俱杯賽場,南美4次奪冠,歐洲13次稱王;在U20世界杯上,南美和歐洲新世紀奪冠次數比為5比3,但最近三屆(2013年、2015年和2017年),奪冠的都是歐洲球隊,分別是法國、塞爾維亞和英格蘭;U17世界杯上,南美和歐洲奪冠次數比為1比3,進入21世紀,南美只有巴西一次奪冠,歐洲則有法國(2001年)、瑞士(2009年)和英格蘭(2017年)三次奪冠。南美人聊以自慰的是,在奧運會上,南美仍有優勢。自2004年起的4屆奧運會,阿根廷2次奪冠,巴西1次冠軍,而另一次冠軍則被拉美的墨西哥拿到。
俄羅斯世界杯最佳新人是法國隊10號姆巴佩,而南美足球新人匱乏。
歐洲有錢 南美沒錢
《圣保羅頁報》文章認為,南美足球落后歐洲足球,差距之所以那樣巨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經濟,歐洲有錢,而南美沒錢。
由于歐洲聯賽有錢,世界其他地方的好球員,基本上都會去歐洲踢球。歐洲俱樂部基礎設施好、場地超級現代化、從業人員水平高,這有助于歐洲青年球員最大限度地雕琢自己的天賦。
歐洲足球的進步也與歐足聯和各國足協的貢獻分不開。歐足聯積極地參與到歐洲足球發展進程,它把贊助費和電視轉播收入分配給各國足協,以幫助它們發展本國的足球。歐足聯的收入分配政策并非一視同仁,而是重點照顧經濟差、足球水平低的國家,以求所有國家共同發展、共同進步。
冰島就得益于歐足聯的經濟支持。歐足聯幫助冰島建了100多個帶暖氣的小球場,使冰島人在嚴寒的冬天也可以踢球。在這項名為“帽子戲法”(Hat-Trick)政策的推動下,冰島足球取得長足進步。2016年法國歐洲杯,冰島隊第一次晉級歐洲杯決賽圈。2018年俄羅斯世界杯,冰島隊第一次晉級世界杯決賽圈。法國歐洲杯,冰島取得了躋身8強的好成績。
據歐足聯估計,2004年至2024年間,它向所屬各國足協總共撥款26億歐元。
歐洲更重視技術 南美人轉而重視奔跑 歐洲重視人的培養
除了有錢,歐洲足球在足球理念上也發生了轉變。
率領阿根廷U20國家隊奪得2007年U20世界杯的阿根廷教練烏戈·托卡利說:“以前,他們(歐洲人)能跑,在身體上他們很出眾,但技術水平不高。在這屆(俄羅斯)世界杯上我們已經看到,他們提高了技術。我們失去了技術(優勢),因為我們選擇跑得更多。我認為,選擇這條路,我們犯了錯?!?/p>
烏戈·托卡利
球員生涯,托卡利在場上的位置是門將。退役之后,他加入名帥何塞·佩克爾曼的教練團隊。在佩克爾曼的引領下,阿根廷U20拿到了1995年、1997年和2001年三屆U20世界杯冠軍。
法國人皮埃爾·薩拉蒂亞為法國足協工作30年,現在,他是烏拉圭蒙得維的亞國民俱樂部梯隊訓練方法領域的負責人。薩拉蒂亞參與了法國著名國家青訓營克萊楓丹青訓學院的創建和發展,2011年到烏拉圭工作。他認為,南美足球青訓之所以輸給歐洲青訓是因為歐洲足球更重視人的培養,而非只側重技戰術。
皮埃爾·薩拉蒂亞
薩拉蒂亞說:“在試圖組建球隊時有一個錯誤。最重要的是對人的培養。(南美)不缺乏高水平球員,這不是問題。不過這些孩子都得準備得更好,準備更多的東西。自1970年代起,法國足協就開始重視教練和球員的培訓。在我看來,那是一項工作。得有耐心,耐心,耐心。(我們法國人)并非體育民族。我們沒有像你們(南美人)那樣的球員,不用培訓就能踢出來。因此我們得培訓他們,培訓他們,培訓他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