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雪季也能上器械!雪橇隊首次嘗試冰上出發訓練
體壇+記者宮珂報道
雪橇是一個需要累積“滑行里程數”的項目,賽道經驗越豐富的選手,在比賽中相應地也會更具優勢。但與此同時,雪橇的每個國際賽季僅僅持續6個月,不少隊伍只能在賽季中一邊比賽,一邊根據國際橇聯安排的賽道冰時訓練。這給包括中國隊在內的、目前并不擁有屬于自己賽道的隊伍出了個難題——在漫長的休賽季,隊員們該如何為緊湊的賽道訓練做好準備?
雪橇賽道的彎道狀況很難在陸上復制,唯一可以在賽道之外訓練的環節則是出發。以往,雪橇國家集訓隊曾嘗試用陸上出發模擬器在夏季進行“出發特訓”,而今年夏天,雪橇隊則把他們的比賽用橇帶進了冰場,首次在真冰上進行出發與爬冰的練習。為了如實模擬出賽道出發點的情況,雪橇隊特意定制了一個出發手柄,手柄間距、高度均與國際標準完全一致。
此前雪橇隊使用的陸上出發練習器則是在國外定制,橇體與比賽用橇一致,只是用輪軸替換了賽橇底部的鋼刃,模擬賽道的長度還可以隨著運動員水平的提高而延長。為了讓隊員們的手套指釘能夠找到發力的感覺并鍛煉手指的力量,出發器兩側用硬木頭打造了“模擬冰面”。盡管陸上出發器已經盡可能地模擬出了賽道狀況,但對于雪橇運動員來說,真冰的觸感依舊是其他材質所無法模擬的。“冰面和橇之間的摩擦力更小,運動員對橇的控制難度也會增加,” 雪橇隊教練武大偉介紹道,“冰上訓練的條件也和我們實際比賽的要求更一致,也更有利于技術層面的提升?!?nbsp;
雪橇同時也是一項對選手身體姿態控制要求很高的項目,選手們在橇上輕輕一動都會影響到雪橇的行進路線。但在摩擦力更大的陸地上進行訓練時,這樣的問題往往會被掩蓋,唯有在冰上訓練時,教練才更容易察覺細節方面的不足。“如果運動員身體兩側發力不平均,在冰面上就很容易體現出來?!蔽浯髠フf,“但是在陸地輪橇上就體現得不是很明顯。”
隊員胡慧蘭曾在上賽季征戰過青年組世界杯,也是隊內賽道經驗相對豐富的“老將”。在她看來,冰上用賽橇訓練比輪橇更加靈活,也更加貼近實戰?!暗嬲腺惖赖臅r候還要比平地冰面更難控制,因為賽道有冰槽,冰面也比這里更滑?!辈贿^,胡慧蘭也點出了冰面和賽道之間仍存差異,為了在賽道坡面上獲得更好的出發速度,隊員們也需要在這一階段的訓練中盡可能地提升爬冰速度。
按照雪橇隊的整體訓練規劃,隊員們需要先出發訓練模擬器上學習出發技術,隨后才能在輪橇上進行爬冰練習,只有在掌握相應技術的基礎之上,隊員們才能上冰訓練。目前,2015年首期進隊的隊員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賽道經驗,已經可以獨立地完成冰上的模擬出發訓練,剛剛選拔入隊不到三個月的跨界跨項二期隊員則已經進行過輪橇練習,現階段則是以觀摩冰上訓練為主,為下半年的正式上冰打好技術基礎。
今年9月,雪橇國家集訓隊將在拉脫維亞開啟新賽季的征程,帶著夏季出發專項訓練與體能訓練的積淀,這支年輕的隊伍也將力爭在進步的“快車道”上繼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