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后被迫改名 沙佩科空難紀錄片遲了一年才公映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29a10bac-fa13-4a71-adef-dc5c786c753d.jpg)
體壇+記者小中報道
當地時間8月9日,反映巴甲球隊沙佩科人空難的首部紀錄片將在巴西國內公映。哥倫比亞時間2016年11月28日晚(巴西時間2016年11月29日凌晨),沙佩科隊乘坐的包機在哥倫比亞麥德林附近失事,共有71人遇難,僅有6人生還。紀錄片本該在去年上映,以紀念空難一周年,但由于受難者家屬反對,片名不得不更改,公映時間也不得不推遲到現在。
2016年12月3日,在沙佩科人主場孔達球場舉行的遺體告別儀式上,時年5歲的沙佩科人隊“吉祥物”卡洛斯·米格爾·加西亞痛不欲生。
紀錄片由烏拉圭人路易斯·阿拉·埃爾米達執導,片長1小時14分。最初的片名為《沙佩科奇跡》,由于遇難者家屬反對,名字最終改成《永遠的沙佩》。
拍這部紀錄片,埃爾米達和沙佩科人俱樂部并沒有事先告知沙佩科人空難受難者家屬協會(Afav-c)。但沒有不透風的墻。有一天,一位沙佩科人空難遇難者的遺孀和未成年兒女們到電影院看電影。電影放映前,播放了《沙佩科奇跡》一片的預告片,那讓空難遇難者的家人十分震驚。
首先,《沙佩科奇跡》這個名字就不妥。
沙佩科人俱樂部創建于1973年5月10日,到今年才45歲。但就是這家位于巴西南部圣卡塔琳娜州沙佩科小城的小球會,2009年升上巴丁聯賽,2013年沖甲成功,僅用6年時間就完成巴丁聯賽至巴甲聯賽的4級跳。自2014年起,沙佩科人就置身于巴西最高水平足球聯賽巴甲聯賽。從巴丁到巴甲,沙佩科人從沒降過級。
2016年南美杯(相當于歐洲的歐聯杯),史上第二次打國際大賽,無名小球隊沙佩科人史上第一次殺進國際大賽決賽。沙佩科人隊乘坐包機去麥德林,就是要與麥德林國民競技打11月30日南美杯決賽首回合的比賽。但決賽還沒打,球隊就遇難了。
從競技成績看,沙佩科人堪稱巴西足壇的一個奇跡。但空難不是奇跡。盡管有6人生還,其中有3名球員、1名沙佩科當地體育記者和兩名機組成員,可沙佩科人隊球員、教練組和俱樂部高層幾乎都遇難。因此,反映沙佩科人空難的一部紀錄片以“奇跡”二字命名,這很傷遇難者家屬的心。
紀錄片《永遠的沙佩》的宣傳海報。
于是,“沙佩科人空難遇難者家屬協會”告上了法庭,巴西法院做出判決,禁止《沙佩科奇跡》一片上映。沙佩科人俱樂部與影片制片方解除合同,并與各方進行了溝通并最終達成了協議。今年5月,沙佩科人俱樂部滿45歲生日的月份,改名后的影片才獲準公映。
不過,應沙佩科人空難遇難者家屬的要求,影片還是進行了刪節。在影片中,沒出現失事飛機在哥倫比亞戈爾多山墜毀后的殘骸畫面。那樣的畫面會很煽情,很有轟動效應,但無異于在遇難者家屬心頭的傷口上灑鹽。在影片中,也沒過多地曝光遇難者家屬。
在前25分鐘,影片回顧了沙佩科人隊的歷史:1973年俱樂部創建,1977年拿到第一個冠軍(圣卡塔琳娜州聯賽冠軍),1990年代的成長,升到巴丁、巴丙、巴乙和巴甲聯賽的光輝時刻,以及參加2015年和2016年南美杯的歷程。
影片的第二部分,是最主要的部分。通過對幸存者和相關人的采訪、歷史照片、電視臺錄像畫面以及飛機與地面控制塔通話錄音等形式,影片還原了拉米亞航空公司飛機失事過程以及空難后沙佩科人及遇難者家屬的悲痛。
在影片中,麥德林機場空管人員雅內斯·莫利那講述了當時處理飛機要求迫降要求的過程以及飛機墜落前不久的緊張氣氛。通過影片,可以清楚地看到,飛機是由于所裝燃油不足、燃油提前耗盡而墜毀的,拉米亞航空公司和機組人員犯下了一系列錯誤。
第三部分也是最后一個部分只有15分鐘,它講述的是沙佩科人的重生。空難之后,沙佩科人選出了新的俱樂部領導層,為球隊配備了新的人員,2017年,它拿到空難后的第一個冠軍——圣卡塔琳娜州冠軍。一年多后,幸存的左后衛阿蘭·雷斯切爾和中衛內托重返賽場,替補門將杰克遜·福爾曼一條腿截肢,但他進入俱樂部工作。去年8月,沙佩科人還受巴薩之邀,在諾坎普球場與巴薩打了甘伯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