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家鄉的報刊亭 更愛《體壇周報》

讀者 熊有明08-10 11:45 體壇+原創

十七歲開始輾轉各地打工,每到一個新的地方,尋找關注的不是這里的地標建筑,也不是富麗堂皇的娛樂會所,安頓下來,總是先尋找賣報紙書刊的地方,那小小的綠色報刊亭總是我心里最靚的風景,會為安頓之處與其遠近而或喜或憂。鎮江船舶學院西門的報刊亭是我人生中買第一份《體壇周報》的地方,二十多年前的《體壇周報》六毛錢一份,常常帶著它們坐進附近的夢溪廣場,在沈括老先生的注視下靜讀。

六年前回到了故鄉,關注最多的依然是家鄉的報刊亭和《體壇周報》,這些像星星般的報刊亭均勻的鑲嵌在江都主城區,略微統計了一次,市區大約有二十多家,分布在浦江路,解放路,七閘橋河西等路段的街面上,大都沒有名稱,這些對于渴望讀書看報的我來說,是很顯眼的,輕車熟路。市區有幾家是專門經營書刊報紙,解放西路和如意園對面的報刊亭主人都是退休的夫婦,每天守著文字的芬芳,倒也怡然自得。看的出來,我是很受這些主人歡迎的。

一中對面的老板娘是一個阿姨,這些年我一直是她的老主顧,見人一臉笑的她早已讓我習慣了在這里購買報紙,有時沒有零錢,過些日子積累下來一起給也無妨,只要車熟悉的喇叭聲由遠至近,阿姨就會為我準備好《體壇周報》和《揚州晚報》,幾年來如一日。有時偶爾有自己的小豆腐快見報了,也會和我一起分享喜悅。這時的《體壇周報》已賣1.5元一份。前一陣,阿姨出門旅行,就顯得很不習慣,盡管他的先生也很熱情,可總感覺缺少什么。那一次,連續三天的違停違章,讓我再也不能長時間停在那里,還和他們夫婦打趣,三次違章的罰款可以買一年的《體壇周報》了,現在一中門口的停車位是收費的,有時為了兩元錢的報紙往往先要交上五元的停車費。雖然購買報紙比以前繁瑣多了,可我依然樂而不疲!

北小區路北的店主和我年齡相仿,又有過相同的從業經歷,去的次數多了,也就熟絡起來,她是個女球迷,告訴我在周報上哪篇文章寫的人為好,哪場球要看,還和我一起分享購買足球彩票的經驗。

龍川橋南金葉大酒店對面的站臺上,中年婦女挎著的大布口袋尤其吸引我的目光,常年的風吹日曬讓她的臉略顯古銅色,布口袋里裝滿了《體壇周報》,二元一份很是暢銷,每到人流集中時也會扯開嗓門吆喝起來:看報看報,路途遙遠,有報不煩躁。遇到雨雪天氣,布口袋總會被塑料薄膜遮擋的嚴嚴實實,看著雨水沿著她的面頰留下,報紙完好無缺的送到讀者手中,她不就是一座移動的書報亭嗎!

現在居住的地方離城區有五十公里的路,小鎮上生活娛樂設施齊全,唯一缺少的就是那小小的報刊亭,要買《體壇周報》最近的也有二十公里的路,以前武堅鎮上也有過一家,雖報紙比市區的晚一天到,拿到手新聞早已變成舊聞,可有總比沒有強啊,也可以解解燃眉之急,可現在連它也不知為什么消失了。

我愛讀書看報,愛家鄉的報刊亭,更愛《體壇周報》。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