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史話】尋領(lǐng)軍&煉新人 李曉霞張繼科脫穎而出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b8cee98d-cb35-495c-a435-d55e56b14581.jpg)
記者李婷報道
之后的倫敦奧運周期,隨著張怡寧的退役,李曉霞、郭躍、丁寧、劉詩雯占據(jù)著中國隊主力的位置,但一時間沒有誰能夠像此前的張怡寧一樣成為絕對核心,于是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又成為了選拔領(lǐng)軍人物的時期。李曉霞、郭炎、郭躍、丁寧、劉詩雯悉數(shù)在列,不過單打的兩位名額是給了最有領(lǐng)軍氣質(zhì)的李曉霞和已經(jīng)有些邊緣化需要再度被證明的郭躍。
在廣州,中國女隊順利捧起了女團冠軍,李曉霞在女單決賽中擊敗郭躍一舉奪魁,開始逐步成為中國女隊新一代的領(lǐng)軍人物,而郭躍未能在單打中證明自己,而同年在莫斯科世乒賽決賽中遭遇失利的劉詩雯和丁寧,則壓根沒有獲得單打的參賽機會。
廣州亞運會之后的倫敦奧運會,李曉霞率領(lǐng)中國女隊獲得女團桂冠,自己也收獲了女單的冠軍,憑借亞運會后上佳表現(xiàn)的丁寧也掙得了一個單打名額,收獲女單銀牌,而未能在亞運會中用單打金牌證明自己的郭躍和在廣州亞運會沒有獲得太多展現(xiàn)自己機會的劉詩雯,只是分別擔當起團體賽參賽選手和替補的位置。
可以說,廣州亞運會對于中國女乒來說,發(fā)掘出了領(lǐng)軍人物,當下有機會參加倫敦奧運會的隊員,都逐個在亞運會的賽場被檢驗被考察。不過那屆亞運會,賽前和賽后最大的新聞還是出自于中國男乒——賽前,在距離亞運會不到一周的時間,中國男乒突然將名將王勵勤換下,取而代之的是當時年輕小將許昕;賽后,年輕的張繼科擊敗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王皓,奪得男單冠軍。
對于這樣一個臨時的換人,時任中國男乒主教練的劉國梁解釋:“因為許昕是現(xiàn)在6名主力中唯一的左手運動員,技術(shù)特點比較突出,雙打能力很強,而且他沒有參加過這種綜合運動會,沒有感受過這種大賽的氣氛。而這次亞運會,我們的一大目的就是鍛煉新人,所以最后選擇讓許昕上亞運會。”
最后時刻落選亞運會的王勵勤最終也沒有搭上倫敦奧運會的班車,在亞運會上輸給張繼科的王皓在倫敦奧運會男單決賽依然輸給了張繼科,只得再次收獲一枚奧運男單銀牌,而張繼科在亞運會的奪冠也開啟了他瘋狂的進階之旅,一路從亞運冠軍升級為奧運冠軍和大滿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