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三十 方興未艾

讀者 不愛文藝08-15 11:46 體壇+原創

體壇三十,方興未艾。

翻開書桌下厚厚一摞體壇周報,底下最年久的報紙年份定格在2015年,那是在我高二的時候第一次與體壇周報相遇。在那個周五的晚上打掃完衛生的我背著書包走在千萬次經過的路,踢著空中的落葉,眼前又是那個經過千萬次的報刊亭,那本漫畫書應該出了吧,我摸了摸口袋,走了上前。各式樣的報紙在眼前一字排開,那本漫畫書待的位置什么也沒有。我尋思著隨便看看,一排報紙的最右邊,一份刊著國足備戰四十強賽叫《體壇周報》的報紙吸引了我的目光。我的感覺告訴我這是一份可讀的報紙,看了右邊小字的標價,我掏出了錢,把報紙折了折放入書包。當時的我絕不會想到,這一次偶然的相遇竟會演變成延續三年的緣分。

那一期的報紙是周五的,沒有什么比賽分析,可我卻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桌子上的鬧鐘顯示已經10點了,作業卻還是空白的。從此每到出版的時候,中午會習慣性地跑向那家報刊亭,我幾乎每期都買,有幾次中午放學去晚了沒有了,就懊惱地敲自己頭。后來我干脆提前把錢給店主,讓她提前幫我留著。買到報紙的我總是忍不住興奮地在路上邊走邊翻到足球板塊看,很多在路旁等公交車的學生經常能看到一個手捧著報紙,不時瞄一會前面的路、傻笑的瘦高男孩。

報紙買的多了,對于足球知識了解也多了。與同學談起足球也能侃侃而談,說起更久遠的足球傳奇也可信手捏來。我希望讓這份有著精妙見解與獨特視角的《體壇周報》有更多人認識。我把報紙帶到了學校,主動地分給同學看。懷著好奇心的他們隨便翻了幾頁《扣籃》就跑出教室撕鬧。把報紙一頁頁重新疊好的我內心很失落。回到家里,父母看到我手中的報紙,臉就沉了下來。回到房間的我鎖上房門,看著書桌下的《體壇周報》,我想,即使我是一個異類,也要做一個一直和《體壇周報》成長的異類。

中考過后,我去到了一個另一個市外的高中。學校的偏遠,學習時間的緊迫讓我與《體壇周報》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放假回到家循著報紙我下載了體壇加,心里卻還是記掛著那份心中的執念。到了周一的中午,我來到了那家報刊亭,卻發現報紙堆最右邊的地方少了熟悉的它,店主笑著說這個報紙人少看了就停訂了,我又去到了其他幾個報刊亭,得到的卻是一樣的失望與難過。

我慢慢變成一個成熟的男生,可《體壇周報》卻離我越來越遠。我不忍告別這個三年的老友,于是在校園報刊征訂欄上,我鄭重地寫下體壇周報這四個字,我渴望與它重逢,我期待著與它一起繼續走向成年,走向未來。

《體壇周報》走過了三十年的風雨,凝聚著無數體壇人力量的它在蓬勃發展著。我不是多年看球的老球棍,也沒有陪伴《體壇周報》過去三十年的成長。三年,也許太短,還不及《體壇周報》成立三十年的零頭。我沒有經歷《體壇周報》前三十年的成長,但我愿意,和《體壇周報》一起,去走過下一個三十年,去看到未來更美好風景。體壇三十,我們一同成長。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