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效仿FIBA!NBA三條比賽規則改革有何玄機?

孔德昕08-24 12:57 體壇+原創

自2014年2月亞當·蕭華擔任NBA總裁起,聯盟就刮起了改革旋風。作為世界最頂級的籃球聯賽,NBA向來能夠吸取各方經驗,迅速做出反應和調整,從而為球迷們呈現出最精彩的比賽。而出身NBA娛樂部門的蕭華更加深諳此道,他在上任的前三年便完成了超過十五項改革,如今步入第四個年頭,這位雷厲風行的NBA掌門人絲毫沒有要減速的意思。

今日早些時候,ESPN名記沃納洛夫斯基曝出消息,NBA正在醞釀對三條比賽規則進行改革,NBA理事會可能在當地時間9月20日-21日的會議上通過這三項修改決議。這三條規則分別是:

1.二次進攻時縮短為14秒;

2.簡化進攻路徑犯規判罰;

3.擴大對于“惡意行為”的定義,拓寬錄像回放觸發條件。

這三條規則均頗具針對性,其中有的是效仿FIBA規則取其精華,而有的則是聯盟吸取了過去一個賽季的經驗教訓,在原有規則上進行了改進。那么這三條規則的改變究竟基于何種原因,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呢?下面我們就來逐條討論一下。

1.縮短二次進攻時間

早在2014年FIBA就率先針對這項規則做出了調整。他們于2013年提出了修改方案,并于一年之后正式實行。新規則之下,如果進攻球隊搶到了前場籃板,進攻時間將回到14秒。而根據之前的規則,這個時間是要回到24秒的。

眼下,NBA提出的改革正是在效仿FIBA。目前他們依然沿用著二次進攻時間為24秒的規則,這個方案很快要成為歷史了。

NBA為何要效仿FIBA縮短二次進攻時間?理由很簡單,提升比賽流暢性。事實上去年蕭華便牽頭完成了多項改革,其中的重頭戲就是提升比賽流暢性。

上賽季開始前,聯盟宣布做出多項改革,其中暫停規則的變化引人注目。新規定將一支球隊總暫停數從9次降為7次,另外將暫停時間統一改為75秒,并把官方暫停從10次減少為8次,每隊最后一節最后三分鐘只能2次叫停(以前為3次),每隊加時暫停也從3次降為2次。談到這樣的改變時,蕭華說道:“這樣的改變可以讓我們每場比賽的平均時間從2小時23分鐘縮短為2小時15分鐘,新的比賽時長非常棒,這會讓大家的觀賽體驗變得更好,最后時刻的比賽也會更加流暢。

NBA一直致力于為球迷呈現精彩的比賽,而緩慢的進攻節奏和頻繁的停表顯然是他們不愿看到的,這時候縮短二次進攻時間的改革就很好理解了。

按以往的規則,攻方球隊搶下前場籃板后還能有24秒的時間組織進攻,沒有了從后場推進的過程,這24秒會顯得有些漫長,讓比賽節奏更加緩慢。而改為14秒進攻后,球隊的出手必須更加果斷,每場比賽也能增加一些回合數。

早在2014年CBA跟隨FIBA完成這項改革時,時任廣東主帥的杜鋒就曾表示:“因為搶到籃板后不能再壓縮時間,必須要去進攻,就給另外一方很多機會,所以比賽的懸念也就更大。”

2.簡化進攻路徑犯規判罰

不少球迷都知道,所謂的進攻路徑犯規也就是“Clear-Path Foul”,但大部分人只知道這是反擊中可以被吹兩罰一擲的犯規,卻不知道在NBA聯盟現有規定之下,這個犯規的成立還有諸多條件。

根據NBA官方規則的描述,一個犯規被視為“Clear-Path”需要同時滿足下列條件:

·球和攻方球員必須位于后場罰球線延長線和前場籃筐之間;

·球和籃筐之間沒有防守人;

·在被犯規的球員有機會將自己置于球和籃筐之間時,他的前面沒有防守人;

·在攻方持球人進入前場后,犯規的防守者沒有位于他的身前過;

·該犯規明顯阻礙了攻方球隊一次得分機會。

在判定“Clear-Path Foul”的時候也會非常復雜。裁判需要通過回放確定犯規發生時攻方球員前方是否還有防守人,而且也要辨別防守人是否有機會成功擋在球和籃筐之間,另外如果進攻方球員推進到前場時他的面前有防守者,那么即便之后他甩開防守人在身后或者側面被犯規,“Clear-Path Foul”也不成立,應判普通犯規。

而眼下,聯盟改革提出要簡化進攻路徑犯規的判定,這意味著他們會讓裁判更及時的做出判斷。新規之下裁判不需再界定防守者是否有機會讓自己處于球和籃筐之間,或者他是否趕在攻方球員之前回到半場。

這樣一來主要的影響有兩點:1.裁判的判定會更迅速,提升比賽流暢性;2.攻方球員的利益更好地得到保障,提倡進攻,尤其是轉換進攻的流暢性(防守方不敢輕易利用犯規破壞快攻)。

3.擴大“惡意行為”定義

這條規則具體而言是擴大了惡意犯規的范疇,進一步規范球員在球場上的行為。

根據現有規則,惡意犯規的定義如下:

一級惡意犯規:球員和對手發生不必要的身體接觸。

二級惡意犯規:球員和對手發生不必要且過度的身體接觸。

可以看到,惡意犯規的判罰只是針對場上球員。聯盟在2014年宣布裁判可以通過錄像回放判定惡意犯規時也只是限定場上球員之間的犯規。而眼下,聯盟有意擴大錄像回放的使用權限。這樣一來,不僅球員對另外一名球員犯規可以通過回放被吹惡意犯規,球員對裁判、教練以及球迷的惡意行為,也會觸發錄像回放。

這項規則的改變意在規范球員在比賽中的行為,上賽季有不少球員和場邊球迷發生沖突,球員和裁判的關系也變得空前緊張,新規定下這種情況勢必受到影響。但至于事態會朝何種方向發展就是未知數了。試想一名球員因為沖裁判怒吼而被吹惡意犯規...這恐怕不一定能讓雙方的緊張氣氛緩和。

結語

早在今年的夏季聯賽,NBA就曾試行挑戰裁判制度,而這正是CBA上賽季就已經開始實行的規則。從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NBA聯盟對于任何有益的改革都持開放態度。對于蕭華過去三年大刀闊斧的改革,外界普遍送上了褒獎,那么這一次的改革能否還受到一片好評呢?

蕭華  /   改革  /   24秒  /   NBA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