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訓練選材見成效 冬運中心交新周期“首份作業”

體壇+記者宮珂報道
進入10月,冬季項目國內國際賽事陸續開展,北京冬奧周期的首個賽季大幕將啟。10月9日,體育總局冬運中心在首都體育館召開新周期新賽季訓練參賽部署動員大會。22支國家集訓隊領隊介紹了各自隊伍新周期新賽季組隊情況及下一步訓練參賽思路,冬運中心17個部門負責人就如何做好服務保障工作作表態發言。冬運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倪會忠作動員講話。
2018年是冬季項目各國家集訓隊備戰冬奧的“擴面”之年,即將到來的新周期首個賽季對各支國家集訓隊來說也是檢驗實力儲備的關鍵節點。冬運中心常務副主任丁東將2018年稱為“打基礎的一年”,而此次新賽季前動員大會既是對備戰情況的匯報又是“向冰雪愛好者們交出的‘第一份作業’”。
在平昌冬奧會結束后的這段過渡期中,各國家隊重點對人員配置進行調整與補充,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兩大冰上傳統強項都圍繞重點運動員和優勢分項完成了梯隊分組,而面臨新老交替問題的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單板滑板U型場地則正在逐漸進行隊伍的更新換代,同時各國家集訓隊也都在跨界跨項選材方面取得進展,均已設立跨界跨項組。
對于目前的冬季項目跨界跨項人才選拔情況,丁東副主任總結為“基本取得成效”:“現在我們的‘大旗’已經豎起來了,競技人才基礎更厚實了,我們也更有底氣了。”
除了人才選拔初具成效外,在北京冬奧周期與新賽季中,冬運中心還將圍繞影響運動員發揮的各個核心要素完善對運動員的綜合保障。據冬運中心副主任洪平介紹,冬運中心將對運動員成材的規律進行研究,建立每個專項的“冠軍模型”,同時也將對整個訓練過程要進行系統化的監控,在評估運動員訓練效果的同時,也對運動員進行傷病預防。今年花樣滑冰、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等隊伍的夏訓期間,隊員們已經開始采用心率監控設備,幫助教練們更好地掌握運動員們在訓練和休息時的身體狀況,以便對訓練計劃進行適時調整。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冬季項目尤其是雪上項目訓練比賽環境條件復雜多變的情況,從新賽季開始,相關國家集訓隊也將更加重視對氣象因素的分析,如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國家集訓隊結合運動學數據和氣象風動測試數據來為運動員設立訓練和提升難度的方案,跳臺滑雪國家集訓隊則重點評估運動員們比賽時遭遇的風力、風向和風速等,“科技助力”的訓練思路也正體現于此。“如何對運動員訓練過程中的氣象進行預測、預判、分析非常重要,”洪平副主任表示,“最終我們要建立環境和訓練之間的模型,使運動員在整體技術的把控上能夠與環境相匹配、相適應。”
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各國家集訓隊將陸續在國際賽場上完成新周期的首秀。盡管北京冬奧會大部分項目的積分賽和達標賽要等到2020-21賽季才會正式啟動,但2018-19賽季仍會有各單項世錦賽、世界杯系列賽和大獎賽可供隊伍練兵。今年十一月和十二月,國際雪聯單板滑雪大跳臺世界杯、自由式滑雪及單板滑雪U型場地世界杯還將在北京開戰,多支雪上國家隊也將迎來主場作戰的機會。在丁東副主任看來,舉辦此類高水平的比賽對隊伍來說是鍛煉良機,同時也將為日益臨近的2022北京冬奧會營造更好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