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七年深圳終于沖超成功 昔日“不死鳥”又回來了

黎曉斌11-05 11:30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黎曉斌深圳報道

2011年10月29日——2018年11月3日,這是深足從中超到中甲,又從中甲到中超的全過程,7年零5天,整整2562個日日夜夜。深足在若有若無的希望中跌跌撞撞,曾經得過半程亞軍,又曾經離降到中乙一步之遙。2018賽季,在整個賽季30輪比賽中,深足只在第14輪坐上過第二的位置,然后又在15輪之后神奇般回到這艘救命的方舟上,就這樣完成了不可思議的救贖,最終重回中超。

夢一樣,恍惚中……這是現場所有人,包括教練隊員、球迷、記者最大的感受。跟了深足22年的老記者張蕾說:“頭腦一片空白,不知道該寫什么好了。”所有人都在場地里,不知疲倦地奔跑、跳躍、吶喊,沒有沖超慶典,也沒有事先準備好的慶祝儀式。俱樂部準備了慶祝T恤和鮮花,現場觀戰的市領導也穿上T恤,走到隊伍中,一起唱一起跳。看臺上的觀眾久久不愿離去,即使場地里的一切都顯得雜亂無章,但是沒人有意見,無論誰起頭,都會有人跟著吶喊、歡呼。球迷阿龍履行諾言,在看臺上剃了光頭。深圳球迷聯盟主席孫智敏,高高興興的也跟著被剃了光頭,還樂呵呵地發了個視頻。

深足隊員拉著一條橫幅“榮耀終歸深圳,勝利屬于球迷”繞場一周。這是慶祝的高潮。

橫幅,在深足的這7年有這特殊的標志意義:2011年那個降級的夜晚,有球迷從看臺跳進場地,沖到時任主教練特魯西埃面前展示了一條橫幅:“希望您深足帶回中超,不然做鬼不放過您”;3年后,2014年足協杯對魯能,又是一條橫幅:“球員生活已無法維持,還我血汗錢”……再樂觀的人,恐怕也不會想到,僅僅4年之后,“中超,我們回來了”的橫幅會出現在深圳體育場。

難道,這一切不像是夢嗎?

欠薪、撤資,深足幾乎消失

中超元年冠軍、亞冠四強……這是深圳球迷說起自己球隊的時候最經常講的光輝歷史。很遺憾,就從那個恒大之前中超球隊在亞冠的最好成績開始,深足進入了直線下降的軌跡。

健力寶離開后,投資方不斷更替,主力隊員一個一個離開,深足逐漸變成了無基地、無梯隊、無人過問的“流浪者隊”。2006年和2007年算是靠著“爛船還有三斤釘”提前保級,2008年球隊由深圳市足協托管,球隊在最后時刻算是神奇保級。這種“神奇”持續了兩年,深足有了“中超不死鳥”的外號。2011年,深足請來了特魯西埃,沒想到最充滿期待的這一年卻早早降級。2013年,球隊獲得了“半程亞軍”,一度點燃了沖超的希望,但是下半賽季迅速掉隊。2014年,球隊嚴重的欠薪問題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7月16日足協杯主場對山東魯能,深足隊員采取了背對對手30秒的方式,并在賽后拉出“請求政府足協幫助,球員生活已無法維持,還我血汗錢”的橫幅。最嚴重的時候,時任主教練李毅的雙眼急得像兩個燈泡,飯堂停伙了,有的小隊員身上只有幾十塊錢,連樓都不敢下。好幾次,訓練結束后球員無法打開酒店房間的大門,因為欠費被鎖了……

當時的深足董事長萬宏偉,這次也出現在深足慶祝沖超成功的現場。佳兆業接手深足后,他仍持有俱樂部10%股份。只要在深圳,他幾乎每場比賽都到現場。幾年不見,老萬多了幾分淡然,他慢慢地走在領導后面,靜靜地享受著整個沸騰球場的瘋狂。

2015年,深足面臨了兩大難關:撤資與降級。萬宏偉千辛萬苦選定的接手企業出現了嚴重的問題,賽季剛過半就已經難以為繼。那一年,深足連續多輪排在倒數第二、第三,離降級一步之遙。臨時救火的李海強帶隊在第25、26、27輪連勝,深足最終比降級區多2分保級成功。經歷過那一年的人后來都說,深足差點就沒了。

事實上,那一年的深足才是真正的“不死鳥”。2015年12月4日,深圳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小甘帶隊調研深圳市足球管理中心,因為運營深圳多個體育場館而成為深足接手方熱門企業的佳兆業,終于開始了與深足的關聯。2016年2月23日,離轉會窗關閉還有5天,佳兆業終于正式成為深足投資方。

深足的故事,從那一天開始逆轉。那一年好幾個拿著欠薪白條或者合同期滿離隊的隊員,后來頗有幾分自嘲:“唉,沒想到倒在了黎明之前。”

3年投20億?一把辛酸淚

接手深足3年,佳兆業到底在深足身上投入了多少錢?這個自然不會有官方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是20億。

從公開的一些財務信息來看,這個數字可能略有夸張,但是考慮到深足原來一窮二白的基礎,從球隊入住五星級酒店到基地宿舍全面裝修,從購買大巴到訓練草皮的全面更換。經過3年的不斷爭取和不斷建設,深足目前的硬件條件和后勤保障,已經達到了歷年的最高水平,甚至可以說超過了平安時期。再加上第一年就還清了深足的所有歷史欠債,從保級隊到沖超隊又需要投入銀子買多少內援外援?近兩年,深足四面出擊,與市內市外的青訓體系達成了多項協議,基本落實了球隊的梯隊組織,這一筆筆一件件,即使真的花費了20億,算下來也就不算天文數字了。

這三年,深足都是中甲投入最大的球隊之一,如果算三年總賬,深足也絕對不會跌出前兩名。這是深足沖超的基礎,也是佳兆業作為一個房企的決心。但是與恒大、富力、華夏幸福、權健相比,佳兆業沖超的步伐顯然不夠快,過程也曲折得多。這當然與俱樂部的營運管理理念有關,但也是建立在深足中生代球員缺失的尖銳問題上。

從2005年開始,深足每年都會出售隊中的主力隊員,一直到賣無可賣。老隊長鄭智不算,目前活躍在中超賽場的前深足球員,就有程月磊、范曉冬、丁海峰、弋騰、張野、張文釗、惠家康、陳杰等一大批隊員,如果算上從深圳的青訓系統出走的當打球員,那就更加多了。如果這些人都能留下來,深足也不至于在中甲摔打7年,佳兆業也不至于想花錢買人卻處處碰壁。隨著中甲外援政策的逐步收緊,深足這兩年愈發困難,無論是埃里克森還是王寶山,都曾非常努力地試圖引進合適的球員徹底提升深足的實力。佳兆業團隊自己也總結過,的確花了不少“學費”,但是每一個深圳球迷心里都很清楚,球隊的實力在中甲并沒有絕對的優勢。

深足現任董事長,在深圳長大的麥帆說:佳兆業接手深足3年打了90場聯賽,場場都有血,場場都有淚。尤其是肩負集團特殊使命的階段,壓力更是難以讓外人道。雖然投入是歷年最多,但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要求下,這3年深足上上下下的壓力,的確是過去20多年的頂峰。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