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鋒:開保護主義倒車?英足總真是丟了祖宗的臉!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4ffdad09-5762-4638-bdde-f2e9ba54e914.jpg)
文/體壇周報記者林良鋒
又逢國際比賽周,媒體目光轉向三獅。英足總為促進本土球員在頂級賽事中上場,藉英國脫歐之機,試圖強迫英超各隊壓縮外援注冊人數(shù),從現(xiàn)有的17人減至12人。這一提案并不新鮮,仍是企圖通過“配額制”樹立人才流動的壁壘。
足總丟了祖宗的臉
擴大本土球員在英超一隊中的比例,幾年前由前任足總主席戴克提出,核心無非“保護”一詞。當時是以縮減年齡段再定義“本土”,擠出空間讓更多夠資格代表英格蘭的新秀上場。現(xiàn)在玩得更粗鄙,干脆壓縮外援注冊人數(shù),思路和貿易保護主義大傘下面的配額制如出一轍。三獅是否還需要保護主義這位奶媽?先說幾句題外話。
戰(zhàn)后日本重建,出臺第一個五年計劃前,曾考慮以硬性貿易壁壘——關稅和配額——限制舶來品上岸,藉以保護稚嫩的國內產(chǎn)業(yè)。日本政府最終沒有采納狹隘的短期政策,反以更高的行業(yè)標準要求國貨,間接將“劣質”進口貨擋在國門之外。日本制造業(yè)得益于國策蓬勃發(fā)展,成為世界最大鋼鐵產(chǎn)銷國、汽車產(chǎn)銷國、工具產(chǎn)銷國。
日本資源貧瘠,幅員狹小,要在上述三個領域和歐美競爭,想想也是瘋了。結果?新日鐵是全球鋼鐵巨子,日本汽車跑遍世界各個角落,工具行業(yè)充斥日本品牌。日本以軟壁壘化解了進口貨吞噬國內市場的威脅,反過來蠶食歐美市場。無它,日本貨物美價廉。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提倡打破貿易壁壘,英國人在19世紀推行自由貿易,用艦炮打開世界各地的大門,彼時英國貨風行天下,大概沒想到有朝一日足總會干出貿易保護主義的丑事。
足總撿起陳腐的貿易保護主義抵御外援,是否得逞另說,即使得逞,英軍是否因庇護受益,又另說。早有智囊集團受英超之托,針對外援是否影響本土球員成才,做了大量數(shù)據(jù)分析,結論是:這個理論站不住腳。該智庫還警告:限制外援只會損害英超在歐戰(zhàn)的競爭力。《泰晤士報》曾指出:英格蘭職業(yè)聯(lián)賽從一開始就以吸納外援作為生存模式,只不過最初“外援”來自另外三家本土足總,直到1920年代才第一次有非英國球員進入聯(lián)賽。
能為大英效力的英超球員不到百人,即使壓縮英超一隊的外援注冊人數(shù),仍會出現(xiàn)這個現(xiàn)象:俱樂部將不能上場的外援打發(fā)到別處去,將英格蘭球員放在板凳上。這樣的曝光能提高他們的水平?這不是英超第一次成為英國足球政治的靶子,上屆歐洲杯前,5位前任足總高管致信議會,要求政府出面推動足總改革,理由是“英超財雄勢大,阻撓有意義的改革”。英超行政總裁斯庫達摩爾氣得大罵:“這是惡俗的中傷。”
每次英格蘭在大賽出糗,英超總要跟著背鍋。足總將自己和英超之間的矛盾轉嫁給政府,已經(jīng)有悖國際足聯(lián)憲章:各國政府不得干預本國足協(xié)的事務。還讓人說閑話:這不就是自己打不過,找更大塊頭的人來助拳嘛!英超成立,乃當時五強(阿森納、熱刺、利物浦、埃弗頓和曼聯(lián))為牟取更多轉播分成,裹挾甲級聯(lián)賽其它成員逼宮所致。足總又希望藉英超獨立,削弱足球聯(lián)盟的勢力和影響——造一個英超來牽制足球聯(lián)盟。不料英超越來越強勢,大大超過了當年的足球聯(lián)盟,足總反而被英超牽著鼻子走。硬性規(guī)定英超俱樂部只能注冊12名外援,足總又在打祖宗的臉。
競爭才能出人才
不過,英格蘭最近幾年梯隊成才井噴,是否仍需要配額庇護?已經(jīng)不那么迫切。兩個年齡段的幼獅先后在世界杯奪魁,為三獅提供了多名一流新秀。20歲以下那批人中,索蘭克、卡爾弗特-盧因、盧克曼和梅特蘭-奈爾斯等人已在各自俱樂部打上比賽;17歲以下那批人驚喜更多,雖然我們仍無法一睹福登、布魯斯特代表三獅的風采,但桑喬基本可以在熱身時首發(fā)了。這些孩子不是因為得到配額的保護成才的,而是在和高水平外援競爭的殘酷環(huán)境中嶄露頭角。
福登可能是自霍德爾以來最具天賦的英格蘭人,但他還沒到火候,尚不足以搶下大衛(wèi)·席爾瓦、貝爾納多·席爾瓦、德布勞內的位置,但和高水平同行訓練、比賽,福登遲早會有這一天。如果因為壓縮外援而讓福登們上了場,他們未必還有強烈的求知欲和上進心,他們上場更多是被外力托上去的。本次英軍集結,添了伯恩茅斯前鋒卡勒姆·威爾遜,又是一例競爭出人才的典型。“櫻桃”鋒線有挪威、蘇格蘭的同行,威爾遜要是應付不了競爭,如何能憑本事入選國家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