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足球商業論壇: 如何挖掘第二個楊晨?

畢陌12-09 09:07 體壇+原創

體壇+記者畢陌報道

周四,第二屆中國足球商業論壇(Football, business, China, 簡稱FBC)在德國杜塞爾多夫舉行。近150名嘉賓受邀參會,討論目前中國足球的發展現狀與如何通過商業協作來提高中國足球水平,發展中國足球的行業潛力。

會議分為5個主題: (1) 歐洲俱樂部在中國的市場開發(2)國際足聯,亞足聯與中國足協(3)歐洲視角下的中國職業足球的發展 (4)教練培訓方面的中歐合作 (5)中國與歐洲在足球方面的產業合作。

德國視角下的中國足球(商業與市場)

盡管在足球角度,德國足球與中國足球在多個領域已經有了親密接觸,但在市場開發上,相較于擅長商業包裝的英國足球,德國對于中國足球的市場開發仍然相對薄弱。在針對如何進行對中國的市場開發上,門興的中國事務執行總裁漢布亨,不萊梅的市場總監奧布里,沃爾夫斯堡的中國事務代表與亞洲市場總裁雅格勒,以及法蘭克福國際事務總監魏德納作為會談嘉賓進行了探討。

盡管法蘭克福有楊晨這個IP,但由于時代的局限,并沒能成功地充分挖掘其潛力。沃爾夫斯堡與不萊梅都嘗試通過引進中國球員來打開市場,但由于球員本身(張稀哲與張玉寧)由于種種因素并沒能順利在德國站穩腳跟。這四位市場營銷方面的專家也在探討如何調整策略,如何進一步在中國打開市場。對于這批二線俱樂部來說,并沒有像拜仁一樣得天獨厚的傳播優勢,因此選拔中國球員(比如在不萊梅梯隊效力的慈天),向中國提供技術與人員支持,開展合作,是這幾支球隊的重點。

在不萊梅青年隊效力的慈天

足協的限薪令或許對這批俱樂部會是一個利好: 限薪令下,不少有潛力的球員在收入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更有可能主動尋求出國踢球的機會,而在歐洲一線聯賽中,中國球員,或者亞洲球員更容易在德國取得成功。不過問題還是顯而易見,20年前,像楊晨,謝輝這樣在甲A聯賽里由于外援擠壓,機會有限的年輕球員都能夠靠實力在德國出頭,目前中國球員的業務能力不如從前: 哪怕是中超強隊的核心球員,想要在德甲中下游隊站穩腳跟都非常困難。這一切則需要通過青訓: 德國人通過高水準的青訓尋找并培養能夠勝任德甲的苗子,一旦取得楊晨式的成功,則可以反哺德國俱樂部的市場開發,形成共贏。

不萊梅簽下張玉寧確實有推廣中國市場的目的,可惜沒能搞定張玉寧的德丙參賽證

德國視角下的中國足球(聯賽與球員培養)

在對于中國職業聯賽的議程中,山東魯能前任主教練馬加特,拜仁前資深助理教練,目前在上海申花擔任吳金貴助手的亨克,天津泰達后防核心巴斯蒂安斯,以及北京國安助理教練施魏因紹普特探討了在中國工作的所見所聞,并交流了感想。中國的工作經歷讓這幾位德國足球人有了新鮮的生命體驗。喜歡挖掘年輕球員是國內幾個德國教練的共同特點: 馬加特在山東大刀闊斧改革,重用年輕球員(甚至引起了山東老資格球員的不滿),施密特直接讓U-23門將上位,舒斯特爾的大連一方則是知名的青年軍,球隊的青年球員上場數量輕松超過足協要求。巴斯蒂安斯作為施蒂利克帶到泰達的親信,這位曾長期擔任波鴻隊隊長的老將在天津的一大工作就是幫助年輕球員成長。會后的討論中,巴斯蒂安斯對于中國足協的軍訓政策也感到困惑不解,并稱球隊在賽季末期險些降級就和U-25軍訓營抽調走了球隊主力有關(當然,舒斯特爾更有資格抱怨)。

馬加特,亨克,巴斯蒂安斯分別作為教練與球員代表分享在中國經歷

在會議間歇時段,馬加特接受了體壇傳媒與新華社的合作專訪

盡管這一會議在德國舉辦,不少歐洲其他國家參與中國足球建設的人士也來到了論壇交流感想。中丙青島紅獅的荷蘭籍總經理維耶斯則稱在中國工作讓他有了終身難忘的足球經歷: 作為球隊總經理,這位中文名為大龍的足球專家跟隨球隊前往拉薩迎戰拉薩城投,親歷了一場每15分鐘就要暫停吸氧的奇特比賽——那場比賽,體力不支的客隊在最后一分鐘被拉薩隊絕殺。

除了德國嘉賓以外,數位中國足球專家,包括阿斯頓維拉主席助理何榮天,中國足協教練培訓部的魏星,馬加特的翻譯,現任淄博星期天領隊的趙鵬,都基于自己的領域與專業發表了看法與觀點。體壇傳媒作為與會嘉賓,也受邀發表了特別演講,并與前中青隊主教練克勞琛互動。

創辦中國足球商業論壇的立意

中國足球商業論壇的創辦者馬庫斯·科恩博士是經濟與金融專家,曾經在慕尼黑1860隊任球隊CEO,2010年與2011年在沙爾克04隊擔任財務總監,與馬加特一起在球隊共事。之后創立咨詢公司Foobiz,為一批德甲俱樂部提供咨詢服務。

2016年11月,國務院總理劉延東在柏林總統府會見默克爾,并簽署中德足球合作協議。這并非民間的商業合作,而是政府高層之間的協議。對中國文化社會有一定研究的科恩博士意識到了機遇,迅速利用自己在兩國的人脈網,于2017年年底舉辦了第一屆中國足球商業論壇,以配合政府高層的步調,推動兩國間足球領域的商業合作。去年首屆中國足球商業論壇也邀請了吳金貴,楊晨等知名人士出席。

根據科恩博士的想法,盡管主辦方是德國背景,但并不希望將論壇范圍局限在中德合作,而希望借德國位處歐洲中心的地理優勢,居歐盟帶頭地位的政經背景來聚攏歐洲資源,為整個歐洲足球圈與中國足球人進行資源整合而搭建橋梁。于德國成功舉辦兩屆論壇后,科恩博士與他的團隊目前考慮將下一屆會議移師英國,未來則將考慮將此論壇落地到中國。

首屆中國足球商業論壇,楊晨作為嘉賓出席

德國: 作為中國足球國際化的先行國家

在西歐各國中,德國是最早在足球領域與中國進行交流協作的國家。80年代末,古廣明前往德國踢球,為中國球員的留洋先驅。90年代初,通過上海大眾的引介,德國人施拉普納成為國足的首位外籍主教練(盡管結果不太理想),另一位德國人維爾納也是最早在甲A執教的洋帥之一。同期,在德國足協與央視的緊密協作下,德甲在中國順利落地,每周末固定的轉播讓德國足球在中國具有廣泛的認知度。

90年代末起,楊晨,謝輝,黎兵,周寧,張效瑞,邵佳一等球員紛紛登陸德國,其中楊晨,謝輝,邵佳一這三位球員在德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長為了國足的中堅球員,同時也進一步幫助德國足球在中國的傳播: 盡管精彩程度不如同期的意甲,德甲在90年代末世紀初在國內的認知度并不落下風,法蘭克福的保級戰與謝輝在德乙的進球記錄是當時球迷津津樂道的熱門話題。

近年隨著政府層面開始重視足球,大批外籍教練與明星球員前往中國建設中國足球,其中也不乏德國足球人的身影。今年的中超聯賽,就有施密特,施蒂利克與舒斯特爾三位德國教練,其中施密特在國安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國安的一年半不僅打造了國安快速流暢的攻勢足球風格,成績上也帶領國安重返亞冠,并取得了15年來第一座足協杯獎杯。

施密特作為近年來前來中國技術扶貧的德甲名帥先驅,已經取得初步成功

中國足球商業論壇  /   FBC  /   馬加特  /   德國隊  /   中超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