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9中超外援政策不變 首提青訓球員名額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北京時間12月20日,中國足協在上海召開中超、中甲、中乙聯賽工作會議,本次會議對明年聯賽相關工作進行安排。中國足球協會副秘書長,準入審查部部長何璽,通報了2019賽季相關政策。外界最為關注的外援名額與U23球員政策,兩大政策基本上與2018賽季相同,沒有發生大的變化。此外,“四大帽”的標準與實施也有了具體規程。
2019年中超、中甲準入規程有以下主要調整內容:一是俱樂部女足隊伍建設,申請中超準入的俱樂部須擁有一支女足球隊,并參加女超、女甲、女乙聯賽。女超俱樂部每年俱樂部的投入不得低于1500萬元,不能高于3000萬元(C標轉A標)。二是自2019年起,申請中超、中甲準入的俱樂部在報名大名單中,應有本俱樂部培養的U21球員。關于本俱樂部青訓培養指的是在本俱樂部注冊、培訓并參加比賽至少三年以上。如俱樂部無符合上述條件的U21球員,則最多報名25人。三是俱樂部國際青訓中心建議,鼓勵申請準入的中超、中甲俱樂部建立國際青訓中心,輸送青少年球員赴國外訓練比賽,更好的進行青少年人才培養。四是俱樂部的黨建工作,申請準入的俱樂部要加強黨的領導,建立基層黨團組織,并按規定定期開展活動。五是俱樂部文化建設,申請準入的俱樂部應有完整文化建設方案和品牌建設級豪華,定期組織學習培訓。
關于2019中超聯賽規程調整中,一是調整U23球員的相關規定(首發1名,出場3人次,征調減免),即每場比賽,每隊11名首發球員中至少1名U23球員,比賽中U23球員累計出場人次不能少于3人次。如俱樂部隊有被各級國家集訓隊征調的U23球員,出場人次相應遞減,征調1名減1名,征調3名(含3名)以上可不執行U23球員政策。二是比賽期間(參賽球員、參賽官員)在替補席和技術區域可以使用電子通訊設備和系統。三是決定名次辦法進行了調整。決定名次及辦法中,積分相等隊之間,在比相互之間積分、凈勝球、進球數后比較后仍相等的,增加下列比較條件:積分相等隊之間,將按權重比例計算預備隊成績、U19聯賽成績、U17聯賽成績、U15聯賽成績、U14聯賽成績、U13聯賽成績,排名靠前者,聯賽名次列前。此外,中超聯賽進行中,如果兩隊或兩隊以上積分相等,積分相等對之間凈勝球多者,名次列前。
第五點:國內球員報名,增加本俱樂部青訓培養U21球員(25+2);第六點:外援政策與上賽季保持一致(報四上三);第七點:比賽裝備需要印制球員姓名;第八點:預備比賽中,U23球員同時上場由每場不少于5人調整為7人,并且U21球員不少于3人。第九點:2019賽季中超聯賽主隊俱樂部應在每場比賽安排專門看臺區域,供客隊球迷到場觀賽,同時確保客隊球迷的門票數量不少于球場容量的5%。
此外,會議還公布了2019賽季中甲聯賽規程調整,2020賽季中甲擴軍至18支球隊。第一、升降級辦法,2019賽季中甲聯賽倒數第一名直接降級,中乙前三名直接升級,倒數第二、第三與中乙第四、第五進行附加賽;第二、外援政策維持不變。(報三上二);第三、中甲聯賽U23政策首發1名,出場2人次,同理征調減免。第四、國內球員報名,增加本俱樂部培養的U21球員(26+1),與中超同理。第五、2019賽季中甲聯賽將全面引入視頻助理裁判;第六、2019賽季中甲聯賽俱樂部比賽服背后必須印制隊員的姓名,姓名顏色與號碼顏色一致。第七、客隊球迷看臺,與中超要求一致。
2019賽季中乙聯賽規程調整中,第一、在依規執行準入規定的要求下,2019賽季中乙聯賽俱樂部數量達到32家;第二、中乙聯賽積極推進報名球員年輕化,2019賽季U21累計出場3人次,2020賽季U21同時在場2人,累積出場4人次;2021賽季U21同時在場3人,累計出場4人次;第三、中乙聯賽積極推進報名球員本土化,2019賽季俱樂部報名名單中須包含1名本土球員,2020賽季俱樂部報名名單中須包含3名本土球員,2021賽季俱樂部報名名單中須包含5名本土球員。第四、中乙聯賽積極推進球員租借交流,為解決中超、中甲俱樂部年輕球員培養途徑,提供優質鍛煉平臺,加快中乙聯賽年輕化發展,中乙聯賽將設立長期租借機制,鼓勵中超、中甲俱樂部適齡球員租借至中乙俱樂部參賽;第五、中乙聯賽積極推進中乙聯賽市場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