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全民健身挑戰日:改革開放40年 湖南體育奔向前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記者羅樂報道
“改革開放40年,湖南體育奔向前。2025全運會,湖南,加油!”當接受采訪的運動達人代表們一齊喊出這段口號時,正值體壇傳媒推廣的2018年“全民健身挑戰日——健康湖南動起來”總決賽的彩排最后一晚。
在他們與攝像師的身后,還有一批批忙碌的工作人員,正在核對著最終的流程。每個人心中都從未有過如此的矛盾:既期盼著太陽快一點升起,讓所有人都能看到這場角逐的盛況;又祈求著時間再慢一些流逝,讓每個人都能再多磨練些許環節。
12月22日10點,總決賽的樂聲如期響起。在湖南經視頻道的直播鏡頭前,來自湖南省14個市州、通過各自分站賽選拔出的近400位體育達人匯聚在湘潭市體育中心,精神抖擻地走上了總決賽舞臺。在這里,你可以看到郴州的劉偉在5分鐘內連續顛球880次,贏得了全省“挑戰顛球王”冠軍;你也可以到益陽的龔躍芳5分鐘內連續跳繩923次,成為了全省的“跳繩王”;你更可以看到平板王許其勝輕松擊敗其他13市州挑戰者,成功衛冕的表演(如果不是全部比賽已然結束、頒獎典禮即將開始,他60分鐘的成績,還可以繼續延續下去)……
除此之外,14個市州的啦啦寶貝們也在體育館內各展英姿,令觀眾大飽眼福。而投籃王、墊排球王、乒乓推擋王的前3名也相繼誕生。這里面,有年逾六旬的長者,也有不到十歲的男孩,有青春貌美的姑娘,更有身強力壯的小伙。他們有的是醫生,有的是工人,有的是教師,有的還只是小學生。盡管身份、年齡、職業各不相同,但他們的笑容卻同樣燦爛——這,正是體育所釋放的魅力。
這股魅力已經在全社會刮起了風潮。在12月21日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的指導意見》發布。這里面,有近年來頻繁發布的體育行業指導政策中最新的洞見:“2025年,體育競賽表演產業總規模達到2萬億元,建設若干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體育賽事城市和體育競賽表演產業集聚區,推出100項具有較大知名度的體育精品賽事。”聲勢浩大,波瀾壯闊的體育行業最美好時代即將到來。
在這個最好的體育時代中,絕對不乏懷揣夢想的人,但如何尋求踏實、能干的“追夢者”,著實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至少在目前,體育行業的人才匱乏問題依然突出。還沒有幾個行業是像體育這樣,需要大量復合型人才的。單僅是跑得快、跳得高,有體育運動經驗的人,顯然已經無法滿足21世紀體育行業的需求了。作為賽事活動的Team Leader,很多人寧愿聘請那些非體育專業的、有著新聞、管理、外語、計算機背景,更有著對體育熱忱的員工,正是鑒于他們強大的交叉知識和學習能力。
但,如朝陽升起的我國體育行業,目前卻無法給出更高的薪水、更好的待遇給這些更為優秀的人才。既想馬兒跑得快,又想馬兒不吃草,這是天方夜譚。于是優秀的復合型人才只能用腳投票,按捺住心中的體育之心,轉投其他行業。體育界的老板們,也只好退而求其次地選擇員工了。可這般,則會讓賽事、活動本身的質量無法提升,進而無法更好地盈利,又談何吸引高質量人才?
要打破這個惡循環,關鍵還是靠“人”。用好的人,用對的人,用體育行業迫切需要的、能夠帶來交叉領域思維的人,才有逐年進步、多年飛躍的可能。
一如全民健身挑戰日:從2013年11月創辦時,僅有2個城市參加;到了2018年12月,已經發展到了11個省市、自治區,近400萬人參與。這,就是不同行業、不同地區人才傾情助力的碩果。
邁向2025的這條體育大路,任重道遠。但好在,路上的“體育人”已經不再孤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