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貢獻“亞外”人數驟減 這一點卻成日本政治籌碼

馬德興12-31 16:00

體壇周報記者馬德興多哈報道

這些年來,中超聯賽依靠“燒錢”引進外援,搞得紅紅火火,但隨著聯賽政策的變動,亞外人數急劇下降。本屆亞洲杯賽上,中國隊成為了為數不多的幾支全本土陣容隊伍。不僅如此,中超聯賽為整個亞洲杯賽的貢獻國腳也不大。很多人或許會對此不以為然,但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足球搞職業聯賽、發展職業的整體思路,恐怕依然停留在淺層次上。

根據統計,拋開本國國家隊球員,在參加本屆亞洲杯賽的24強中,卡塔爾聯賽為本屆亞洲杯賽提供的球員人數最多,達到了24人,涉及球隊為6隊,(如果不是南泰熙受傷,他也將是韓國隊此番沖擊亞洲杯的一員主將。)較四年前的澳大利亞亞洲杯賽,人數翻了一番。其次則是日本,提供了12名球員,包括韓國隊、烏茲別克隊、泰國隊、澳大利亞隊等5支球隊。沙特則排名第三,共為3支球隊提供了8名球員,包括敘利亞隊中的5人。相比之下,中超聯賽因為不再有亞外的要求,本屆杯賽僅貢獻了3名球員,即韓國隊2人和烏茲別克隊1人。而且,像金英權在恒大隊幾乎是“被廢掉”的外援。

中超各隊引進亞外,僅僅只是單純停留于競技層面,在中超聯賽規定引進四名外援、對亞外不再做出要求后,各俱樂部當然更愿意多花錢引進歐美球員。但實際上,搞足球并不是那么簡單。就像當初亞足聯在日本足協的倡導下,在亞冠聯賽中實施“3+1”的外援政策,這固然是希望亞洲足壇內部進一步加強交流,但是,如果僅停留于這個層面,則顯然低估了足球之影響力以及更深遠的那些東西。

譬如,日本聯賽兩三年前就開始實施在“3+1”基礎上的再“+1”政策,也就是在三名外籍球員、一名亞洲外援的基礎上,再允許各隊引進一名東南亞外援。(盡管從明年開始J聯賽外援人數增加,但即東南亞外援政策依然保留。)站在中國球迷的角度來看,引進東南亞球員是降低了聯賽的水平與觀賞性,但卻忽略了另外一個更有現實意義的東西,即當日本職業球隊引進了東南亞球員時,其球員所在國家勢必更為關注這名球員、關注這支隊伍,這對推廣日本職業聯賽的影響力顯然意義重大。這就好比早些年重慶力帆引進越南球員黎玄德一樣,商業意義更大。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當日本足協、日本職業聯盟向東南亞國家足協伸出援助之手時,類似像涉及到日本足協官員競選亞足聯或國際足聯重大職務時,這些東南亞國家足協有什么理由不投日本足協官員的票?而且,日本聯賽如今不僅僅針對東南亞,在兩年前與卡塔爾足協簽訂的合作備忘錄中,還明確規定:卡塔爾球員加盟日本聯賽后,同樣不算外籍球員??ㄋ柵c日本足協之間的關系也就不難想象了。

再譬如,卡塔爾聯賽今年亞洲杯賽期間,僅為也門隊一支隊伍就提供了9名球員。在上個賽季中期,卡塔爾足協就做出決定:允許卡塔爾國內聯賽各隊引進也門球員,人數不多,但其中一人可以視為等同于本國球員,在聯賽出場時不受限制??ㄋ栕銋f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決定?眾所周知,卡塔爾如今在海灣地區的局勢相當微妙,尤其是在與沙特、阿聯酋、巴林等國斷交后,卡塔爾足協從自身角度考慮,需要突破這種限制,拉攏與周圍國家的關系。做出這樣的決定,顯然就是把也門這個國家拉到自己的陣營里。

而且,像伊拉克隊也有5人在卡塔爾聯賽中效力。伊拉克足協也是沙特足協重點拉攏的對象,但在各種利益面前,伊拉克足協還是倒向了卡塔爾足協,包括這次伊拉克隊備戰亞洲杯賽之前的訓練營,還是設在了多哈。于是,當2019年4月份亞足聯展開新一屆換屆選舉時,如果卡塔爾人需要參加競選,像伊拉克足協、也門足協等這樣的選票恐怕也就“跑不了”了。

換而言之,盡管我們一直在說,“足球與政治無關”,但那只是說辭,在現實中,綠茵場內外的政治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管理者恐怕也就需要站在更高層次、更高的政治高度來思考整個中國足球、中超聯賽的發展問題,而不是僅僅站在一個“要成績、要出線”這樣的一個層面了。

亞洲杯  /   國足  /   亞外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