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帶來赤裸裸的仇恨!穆里尼奧當年金句刺了誰?

這場上半程最后一輪最引人關注的焦點,尤文圖斯如愿以償拿下桑普多利亞,半程19場拿下驚人的17勝2平,同時又碾碎了無數紀錄,但是伴隨著這些紀錄的,并不是比賽本身有多精彩,而是意甲慣常的情節——爭議。
比賽雙方各獲一點,盡管主裁判瓦萊里為慎重起見,每次都看了視頻,但依然令人感到“強行加戲”——第一個點球,瓦萊里看完視頻吹埃姆雷·詹起跳后手球時,C羅場邊直搖頭:詹不這么跳還能怎么跳?收起雙臂縮著頭跳?
然后呢?吹了第一個點球,為了維持尺度,第二個點球不得不再吹了,否則第一個就沒法解釋,這就讓主裁兩邊都不討好。
但是真正點燃劇情的,是終場前桑普精彩扳平球被吹。實際上,這個越位回接,單憑肉眼看出來難度極大,場上所有人——22名球員,3名裁判,都已經默認了“球進了”,尤文球員心理上還處于“輸了、完了”的狀態。然而視頻告訴主裁,進球前桑普球員越位回接,瓦萊里再三慎重之下,全場第三次看視頻,終于裁定進球無效。
為了補足看視頻的時間,補時又加了兩分鐘,從原來6分鐘加到8分鐘,但是這一來一去對球員心理沖擊太大,尤文仍然處于“3分丟了、勝利被葬送了”的心理感覺中,十分壓抑,興奮不起來,像基耶利尼那樣經驗豐富的老球員,拿球后會在毫無壓力之下一點不考慮控住球拖一拖,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大腳掄出去,明顯是球員腦子已經一片空白,不敢相信自己處理、只求太平的信號。
最冤枉的是薩波納拉,原本他職業生涯中可能是最精彩、最重要的進球,就這樣沒了,可是他因為興奮慶祝,脫衣領黃,照算!
但是相比于兩個極為勉強的點球,最關鍵的判罰,取消薩波納拉的進球,卻是技術上最準確、最合理的!
只是,它雖合理,卻不合情。
一場精彩的比賽,這樣一個戲劇性的結局,一個足以入選當輪最佳的進球,也許是薩波納拉職業生涯最值得自吹的進球,就這樣抹掉了。
可是,這恰恰是足球引進視頻的目的——為了追求正確,盡可能的正確。
沒有視頻的時代,薩波納拉這腳球,百分百會被接受(事實上場上所有人已經接受了),而會忽略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正是技術的進步,視頻的引進,才把“準確”延伸到毫厘之間。
這個球告訴人們,比起對比賽的頻頻打斷,視頻裁判更讓人受不了的,是它讓比賽變得無趣,變得沒意思,因為,為了維護這種細微到毫厘的“準確”,人們不得不違背自己意愿,犧牲對比賽精彩戲劇程度的追求,去接受絕對理性的正確,而這樣的純規則正確,太掃興,太反高潮。
不過,想高潮,借口總是有的,這個球,又給了一大票人一個狂歡的機會,尤其是對那些已經被尤文甩開十五六分的主,叫喚得最歇斯底里。為什么?你懂的,郭德綱那句名言——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這樣的一個判罰,當然是尤文圖斯打電話、掌控整個意甲黑社會的鐵證,之一。什么?這樣吹規則上反而是對的?怎么可能?裁判肯定收金表了!
2010-11賽季,穆里尼奧執教皇馬第一年,與瓜迪奧拉的展開七番大戰,國王杯決賽,佩德羅一個可能腿毛越位兩厘米的進球被吹掉,但事后經反復研究慢鏡頭,判罰被證明是正確的,皇馬1比0拿下巴薩奪得國王杯。對于這樣的結果,情感上瓜迪奧拉很難接受,當然會批評裁判對越位的判罰,結果這恰恰給穆里尼奧送上炮彈。
“世界上有兩種教練,第一種從不說裁判,但人數非常少;我是第二種,裁判犯了大錯會批評,但也會欣賞裁判的精彩?,F在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又出了第三種,比如像瓜迪奧拉這樣,開始批評起裁判正確的執法了!”
打那以來,瓜迪奧拉已經11次擊敗了穆里尼奧,當世最多,不過論嘴皮子,瓜肯定不是穆的對手。
只是,鳥當年的這番“妙論”,放到今天,刺的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