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NBA場邊的“小人物”:退役球員如何成為助教?

趙偉侖01-10 17:25 體壇+原創

您知道如何成為一名NBA教練嗎?一般情況,教練分為兩個派系,一個是學院派,一個是球員派。顧名思義,學院派指的是那些科班出身的教練,而球員派指的是曾經由職業球員轉型而來的教練。在NBA這個聯盟里,球員派教練更是不在少數。

今天,我們就為您帶來“探秘助教生活系列”的第三期:退役球員如何成為一名助教?

許多NBA球員退役之后,仍然懷念籃球帶給他們的快樂,仍然想念那種競爭性帶來的興奮。所以,一些人就會走上教練這條道路,再次與團隊一起為總冠軍拼殺。

當今聯盟里,大量的助教都是球員出身,比如快艇的薩姆·卡塞爾、灰熊的斯塔克豪斯和范·埃克塞爾、熱火的“霍二叔”,騎士的波西、掘金的馬克·普萊斯、森林狼的馬利克·阿倫、獨行俠的達雷爾·阿姆斯特朗、猛龍的阿德里安·格里芬、步行者的普奧珀耶·瓊斯,以及馬刺的烏度卡等等。

開拓者助教大衛·范德普爾也是運動員出身,在他看來,球員時代的比賽經驗,確實影響了此后的教練生涯。

“作為一名已經退役的球員,我提供一個參考框架”,范德普爾說,“這么說吧,你是一位記者,如果你要教一位剛剛嶄露頭角的年輕記者新聞學這件事,其實可以和他們聊聊寫作的過程,談談那些偉大故事的誕生。你可以和他們聊許多事,這是那些只學新聞的人無法提供的。那些人會努力解釋這個過程,但很難產生情感共鳴,很難從心理上直擊深處。”

很多情況下,在談及一位主帥的時候,作為評論員的查爾斯·巴克利和肯尼·史密斯特別愛說一句話:“他從來沒打過球”,這句話背后的含義其實是:他從來沒打過球,所以他不知道那種感覺。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在這個聯盟的歷史長河中,出現過許多成功的學院派教練,他們同樣沒有任何職業球員的經歷。

不過,如果你在某一個級別的聯賽打過球,真正感受過球場的維度,你就能更好、更快地理解這其中的門道,你能體會利用掩護擋拆發起進攻的感覺,你知道把球迅速轉移到某個位置所需要的視野和角度,你對場上球員當時的心理活動感同身受。

但這不意味著,在手下的球員眼中,這些退役轉型為教練的前輩,具有100%的可信度,因為有一點是永遠無法消除的,就是球員與教練之間的年輕差距。

“打球的經歷可能會給你帶來一些可信度,但大部分球員都很年輕,所以對他們來說,你過去的打球經歷就像是古代歷史”,范德普爾笑著說,“我在2007年正式退役,看上去不是很久遠的事,但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這可都是歷史了!他們會說‘朋友,你老了!’我的職業生涯對他們來說沒那么重要,更不上優勢可言。”

另外一位助教也同意范德普爾的說法,他認為球員對前輩的敬意其實并不重要。要想讓球員真真正正尊重你,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知道你的能力,幫助他變得更好。

“我認為打球經歷肯定會幫你得到一些尊重,但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讓他們發現某一種競爭優勢”,這位助教說,“如果你提供的競爭優勢,來自于過去作為球員的經歷,這是一碼事。但如果這種競爭優勢,來自你分析錄像的能力,向他們展示如何在對決中占據上風的細微差別,這才會成功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有些人可能認為,這些前職業球員不喜歡分析,但當他們轉型為教練之后,數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一位教練就承認,現在比賽進行過程當中,他特別希望可以更好地利用技術統計帶來的幫助,大部分教練都將分析作為輔助完成工作的基礎資源。

“我一直在關注分析”,一位助教說,“球隊會雇傭一些人來專門研究數據,我雖然不像他們研究得那么透,但我也會經常查看某些技術統計,比如各支球隊在聯盟里的排名,每名球員的數據統計。當你研究對手的時候,看看這些球隊排名是很有幫助的。”

【第一期】NBA場邊的“小人物”:當助教的缺點是什么?

【第二期】NBA場邊的“小人物”:看助教的一天怎么過?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