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羽單打人才斷層成弊病 新老交替早已不如日本

明君01-29 10:23 體壇+原創

體壇+特約記者明君報道

盡管桃田賢斗爆冷輸給安東森屈居印尼賽亞軍,奧原希望和山口茜在印尼站更是一輪游和止步第二輪,但不影響日本單打戰隊的江湖地位,更何況年齡最大的桃田不過24歲。反觀國羽單打團隊,女單小花繼續交學費,男單唯有石宇奇這一位青年才俊,真是沒對比就沒傷害。

對于差距,新上任的羽協主席張軍正視不足:“日本隊的布局從四年前、八年前已開始,現在當打之年的運動員在八年前進入角色,逐漸積累后越來越強。”正如張軍所言,日本隊未雨綢繆,為日后的崛起下一盤很大的棋,就像日本羽協負責人曾表示不僅力爭在東京奧運取得佳績,也要為2024和2028年奧運加大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羽協不是放空炮,將重視青少年人才的培養戰略落實到地方,不僅組建U19,U16和U13國字號,與國家隊一樣對訓練中心擁有使用權,還打造中小學生聯賽,幫助低齡選手迅速積累寶貴經驗,多年的踏實運作讓日本羽球擁有今天的黃金一代。

張軍主席說得沒錯,日本現在的主力率先進入角色。2012年世青賽桃田擊敗薛松奪冠,奧原拿下隊友山口茜問鼎女單冠軍,他們如今成長為日本隊的中流砥柱,其中奧原和桃田擁有世錦賽冠軍頭銜,將是東奧的爭金主力。

相比之下,縱然國羽在倫敦奧運包攬5金,但當年世青賽陷入單項冠軍荒,女單只有孫瑜進四強。當國人還沉醉在奧運五金的完美世界里,誰能預料到若干年后當我們的“冠軍一代”退的退,即使堅持戰斗的林丹和李雪芮也失去話語權,2012年世青賽大放異彩的日本青年軍成為今天的主宰者。換個角度看,林丹和李雪芮在競爭力打折的情況仍堅持戰斗,也說明國羽在單打人才培養方面并不給力,新老斷層成最大癥結,成績的起伏不定也是換血陣痛的代價。

薛松泯然眾人,孫瑜去年宣布退役,僅有2016年世青賽女單冠軍陳雨菲和2014年男單亞軍石宇奇成為可用之才,然而他們在東京周期才被突然推到前臺,不管比賽經驗還是抗壓力都需要磨練,用陳雨菲自己的話說,與女單高手打有點不自信,這次印尼站PK馬林挽救6賽點仍輸球恰恰是遇強不夠硬的縮影。

日本隊的東奧前景之所以能形勢不錯,除了先行一步抓青訓,也與樸柱奉不拘一格選拔人才有很大關系,像奧原和山口茜都身材矮小,經名師調教后風格鮮明,步入一流高手行列。當然,并不是身高馬大型球員沒前途,在世青賽拿不到佳績就沒希望,但國羽單打成績黯淡的背后,卻是自身新老交替滯后的事實,這方面不如日本隊起步早,整體成績想反超對手的難度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國羽  /   石宇奇  /   陳雨菲  /   桃田賢斗  /   奧原希望  /   中日PK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