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的跨界和賀歲杯! 潘曉婷:現在仍是最好的我
記者古洛報道
再次遇到潘曉婷,是在第七屆CCTV賀歲杯的錄制現場,從2013年開始至今,賀歲杯她從未缺席過。眼前的她,似乎和首次亮相賀歲杯時并無任何變化,讓人感慨在她身上仿佛時光不會老去,就像她的球技至今在世界賽場仍是翹楚一般。
22年的堅持與責任
如果從1998年潘曉婷第一次奪得全國冠軍算起,2019年就是她職業生涯的第22個年頭了:賽場上,她依舊威脅著每個志在奪冠的運動員;賽場外,她是諸多人追逐合影的“曉婷姐”,賀歲杯也不例外,工作人員、裁判和現場觀眾一起都變身她的粉絲。
22年的職業生涯對很多項目和運動員來說簡直不可想象,似乎這時候不得不跟職業生涯尾聲掛上鉤才行,但潘曉婷可不這么認為:“我現在處于職業生涯的什么階段?其實,我之前那本書叫《停在最好的時光里》,我覺得當下永遠就是最好的。如果說在1998年,那時候就是最好的時光,我是年紀最小的全國冠軍,同時也是打球時間最短的,是最有可能代表中國去打世界比賽的選手;隨后每個時間段,不管是巔峰期還是其他時期,我都會很享受當時的狀態;比如現在我依然覺得自己處在最好的階段,沒有之前那么多執念的干擾,可以放棄輸贏去面對比賽。”
雖然仍處在最好的狀態,仍是最好的自己,但潘曉婷并不打算頻繁參賽今年的參賽計劃也就是2-3站而已,“我感覺自己現在的競技狀態和心態才是很多運動員所沒有的狀態,今年的每站比賽都會全力以赴。畢竟已經打了22年了,很多運動項目都無法達到,我希望盡可能不斷去挑戰。”
作為中國女子九球的旗幟性人物,潘曉婷更被大家津津樂道的是她“九球天后”的綽號,當然名氣越大責任也越大,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其實,我會盲目的給自己一些責任感。”
在剛開始打臺球的那段時間,社會人不少人對臺球有一些誤解,并不認為這是一項健康積極的運動,潘曉婷就覺得自己既然從事了這個項目,就有責任糾正這樣的誤區,“我覺得這就是自己的責任,要從自己做起,不管是著裝還是言談舉止,盡可能讓大家認識到臺球是一種紳士運動,來扭轉大家的誤解。”
一開始,是自己給自己一種責任感,但后來,是很多臺球愛好者的支持賦予潘曉婷更多的責任感。在廣州亞運會之后她一度想退役,但后來逐漸打消了這個念頭,一方面是很多大學生朋友連續她說:曉婷姐你千萬不要退役,你在賽場上頂住壓力去拼搏的精神,一直是我們學習的榜眼,以前在大學要讀書沒機會去現場看你比賽,現在畢業了可以去現場給你加油,千萬不要退役。另一方面是不少老年人(潘曉婷的爸爸經常參加老年比賽)會問:怎么聽說曉婷要退役了呢?千萬不要退役啊,我們都特別支持她,希望她能繼續打球,輸贏其實不重要。
于是,潘曉婷最終選擇了堅持,選擇了繼續肩負這樣的責任,去身體力行的宣傳和推廣臺球運動。說到最終并未急流勇退這段往事,潘曉婷還透露這跟鄒市明說過的一句話有關——“我離開拳臺的唯一可能就是倒在拳臺上。”
“鄒市明說他不會選擇急流勇退,這句話對我的觸動很大。我個人覺得急流勇退多少有點自私,這個行業還你發光發熱時,你卻選擇了離開。當然,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我們應該尊重其他人的決定。”潘曉婷如是說。
運動員的收獲與珍惜
近些年來,中國的女子九球運動發展很快,尤其在2009年中國內地開始引進世錦賽之后,潘曉婷、付小芳、畢竹清、韓雨和劉莎莎等都獲得過世界冠軍的頭銜,同時國外的國際賽事也有所減少,所以對于中國女子九球運動來說,重心毫無疑問就是國內賽場。就像潘曉婷在1998年奪冠時的感覺一樣,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大家都會覺得機會來了,就連一些年輕的小選手都有更多的參賽機會,取得成績之后會變得更有自信,對于中國的女子九球運動來說都是很好的發展趨勢,也能讓青少年找到自己的方向。
“毫無疑問,我們現在可以說是處于國際領先地位的。”潘曉婷說。
但是,20年前,中國的女子九球運動可不像目前這樣受人矚目,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絕對的冷門項目。“我選擇從事九球運動時已經16歲了,算是很晚了。那時候我父親跟我說:只有九球這項運動你還有機會脫穎而出,其他像乒乓球、羽毛球或者其他熱門項目,競爭太激烈,你的年齡已經完全沒有優勢了,只有在冷門項目中你可能獲得很好的發展。”說起最終與九球運動結緣,而不是和其他項目握手,潘曉婷這么說。
很多運動員都會說運動改變人生,但在潘曉婷看來,不能說是九球運動改變了她的人生,而是做運動員改變了她的人生,“就算我不是九球運動員而是其他項目的運動員,也會有所收獲,因為運動員身上的特質很寶貴。像我在從事專項訓練之前,并不是一個特別刻苦、特別專注或者特別有自信的人,但做了運動員之后,這些訓練逐漸改變了我很多的個人素養。一定程度上說,我是幸運的,因為1998年我已經不算小了,從運動員的角度來說起步算是比較晚了,但我依然可以通過九球運動取得目前的成就。”
運動員身份和專項訓練帶給潘曉婷的不僅是她上面所說的這些,還有心理上的抗壓能力。就算到現在,練球和比賽時潘曉婷也會有很大的壓力,“我經常說要享受比賽,但真的總是在享受嗎?其實不然,因為比賽過程很消耗腦細胞,而且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有時候甚至會產生懷疑。競技比賽畢竟成績會有起伏,會遭遇巔峰和低谷,當你硬要逆流而上的時候,你付出的和承受的要比別人大很多。”
現在的潘曉婷相比22年前的自己,已經成熟得多了,可以承受別人的質疑,也可以接受別人的贊揚。能堅持22年仍奮斗在第一線,對她來說也是挺幸運的事情,畢竟一開始,她并未想過有一天自己能達到什么樣的高度和成就,而目前她所做到的這些完全都超乎了自己的想象。
“對此,我倍感珍惜,也希望自己可以做的更多。”
韓雨、潘曉婷、歐斯純和金佳映(從左至右)。
難得的跨界和賀歲杯
如果不是討論成績,那跨界就是最近幾年體育圈最熱門的話題之一了,恰巧,潘曉婷在接觸演藝方面有著超過10年的歷史。
“首先,我覺得跨界并未影響到我的運動成績。但不可避免,你是人,是運動員,在面對競技比賽時肯定會有輸贏,如果因為有一場球輸了就被質疑‘你看你跨界多了影響到競技水平了吧,這比賽都輸了’——對不起,這種黑鍋我是不背的。比賽輸贏都很正常,我覺得跨界并未影響到我的競技水平。”果然是曉婷姐,說話可不喜歡藏著掖著,“而且,我覺得跨界讓自己從其他領域學到一些東西,并應用在臺球這項運動上。”
據潘曉婷介紹,她在嘗試賽車或者泰拳的時候,就會結合臺球的一些心理和技巧。比如在練習泰拳的一些出拳動作時,她就會結合臺球開球那一瞬間的感受,“畢竟我身材比較嬌小,開球時體現出來的爆發力需要技巧、需要身體協調性而不是蠻力,泰拳讓我很容易找到這種感覺。”
其實在平時的訓練中,潘曉婷就會注意臺球項目本身需要的一系列技巧,會把最重要的技巧排在第一重要的位置,找感覺時首先考慮這個技巧。“運動項目是可以融會貫通的,這種經驗可以復制到其他領域。如果在其他領域同樣獲得成功,就會增加你的信心;當你再回到臺球領域時,你就會感覺自己不僅僅是一個臺球運動員,還可以做到這樣那樣,從而也能獲得大家更多的支持。”
潘曉婷坦言,這些經驗的借鑒,是臺球和體育鍛煉給自己的,如果不從事這些,并不能說她就不會成功,但某些她自己認為比較可貴的特質可能就不具備了。話里話外,彰顯著她對臺球和體育的感恩之心。
同時,潘曉婷還會感謝CCTV賀歲杯這個舞臺,這個她連續亮相了7年的平臺,“我非常認可賀歲杯這樣的表演賽事,因為它的節目形式和火花碰撞是我們在其他正式比賽場合不存在的。而且賀歲杯是在春節的黃金時段播出,讓老百姓直觀的感受到臺球賽事的魅力,對我們是一個很好的推廣。”
韓雨和潘曉婷
其實,賀歲杯還有一個吸引之處,就是打其他比賽時,絕對沒辦法像打賀歲杯這樣放松和享受。“因為這是一個用表演讓大家知道臺球的平臺,我想要表達的球風和理念都可以在這里展現出來,但真正贏球的那種打法是不太有觀賞性的。所以,在賀歲杯的舞臺上有很多特別精彩的球,在平時的比賽中很難看到,因為比賽時大家都想贏,打的就會相對保守。”
說到賀歲杯,潘曉婷也做出了巨大的犧牲,每年的節目都在過年期間,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不能回家過年,好像一年忙碌完了后還沒放假新的一年又開始了。“中國人對春節對有特殊情節,這幾年都是爸媽陪著我,有時候是年三十還在彩排,因為初二初三會在央視直播。導演和工作人員陪我們一起,就像臨時組成的大家庭,為了一個理想和信仰,大家加班加點,都顧不上回家了。”說到這里,潘曉婷笑著用手指了一下周圍的人,大家都還來不及考慮過年的事兒。
對了,賀歲杯還會讓運動員進行才藝表演,大家可以理性的運動員生活化的可愛一面,你是否會期待聆聽潘曉婷的歌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