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時代的球場不夠大!奧拉朱旺招不到學生了

沈知渝02-18 08:30

特約評論員沈知渝

  特雷·楊步幅極快,領先了半場,勝利在望,塔圖姆賭博式地轅門射戟,一擊命中,一心奔著冠軍去的小楊,瞬間被秒殺,臉色也變得不太好看。小楊多么想贏下技巧挑戰賽,之前的半決賽,也投機取巧地用了先拋球再啟動的辦法,就為了節約時間。

  而和他競爭的東契奇,已經一次次嘗試半場投籃,掛著笑容,半正經半不正經地像游戲一樣地玩著技巧賽。雖然他沒贏,可啟發了塔圖姆,于是大膽地賭了一次,贏了冠軍。

  以前有一項混合投籃大賽,最最關鍵的,就是最后一個半場投籃,名宿+WNBA女星+現役球員,這組合里,誰能先為大伙兒扔進半場超遠,冠軍就算到手了,而往往這個進球,得折騰好久。

  三分大賽,歷史上競爭最激烈的一次。希爾德、哈里斯、庫里,都以25分之上的高分,打進了決賽。按照以前滿分30分來換算,25分幾乎等同于以前的22分。而在30分為滿分的三分大賽中,27年歷史上,決賽中只有4位冠軍得分高于22分,分別是今天以名宿身份亮相的馬克·普萊斯,連續奪冠的卡波諾,和改革前最后一位冠軍歐文。

  如今的投手們,射術變得更精良了,三分線的距離,看起來不夠遠了。

  大家都知道NBA的場地尺寸,長94英尺,寬50英尺,換算過來,大概是28.65米和15.24米,比FIBA的標準場地長一點兒,寬一點兒,三分線長7.24米,比FIBA的6.75米遠了不少,唯一接近的是底角三分,NBA是6.7米,FIBA是6.6米。

  于是底角三分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于是具備底角投射穩定性的投手,在最擅長的位置上,擱五個花球,頓時有了奪冠希望,哈里斯和庫里的最后爭奪,就在底角這方寸之地。庫里丟了一個,結果丟了冠軍。

  6.7米的距離,對小球時代下的投手們而言,幾乎可算是手到擒來了。

  在時代潮流下,對于三分球的重視,史無前例。一名優秀的3D球員,工資比內線干苦力活的大個,可能還要高不少。所有人都在加強三分球的訓練,提升三分球穩定性,成為每支球隊的課題。別說是7米24,現在8米開外,照樣能一箭穿心。勒布朗、庫里、杜蘭特、歐文,頂級殺手沒有盲區。

  但球場確實可以再增加面積了,特別是球場的寬度。這兩年的比賽,我們沒少見過,當球員在底角附近接球或者投籃一瞬間,腳踩邊線,就占著一條邊,可能就失去了一次逆轉的機會。哈登在底角想成功地后撤步三分,并不容易。

  按照近20年來的數據,NBA的平均身高并沒有增加,但平均體重大約增加了5到6磅。NBA對于進攻的鼓勵,對于手部動作的嚴懲,客觀上讓防守球員畏首畏尾,而球員體重和力量的增加,讓三分投射,顯得更加從容。

  大量的三分球,可能會逐步引發審美疲勞。波波維奇對三分球的憎惡,已經在他的采訪中表露無疑,但為了贏球,他不得已去追逐時尚。籃球比賽中,許多在籃下和三分線之間的技術,正在迅速萎縮,在那一片空白區域,可以做出的很多變化,腳步,進攻,配合,都更加罕見。“魔球理論”,是打動人心的贏球方式。

  訓練手段的豐富,醫學技術的進步,康復理療的發展,為職業球員提供了更好保障,讓自己的絕學如臻化境。但如果球場上,有更多共存的技術,有更多其他迷人的動作,是不是讓籃球更有魅力?前些年里,許多球員,一個休賽期,會苦苦訓練自己的腳步,奧拉朱旺收了不少門生。現在呢?你只要苦苦訓練自己的三分,大約就有一碗飯吃。我很久沒聽說誰去找“大夢”學習了。

  不是三分球不好看,是百花齊放會更好看。但在現在的球場上,三分球顯得太容易了,那要怎么辦?增加球場面積,繼續拉長三分線距離,拓展中距離概念,得考慮一下了。以NBA這群身體素質爆炸跑跳能力如神手腳異乎常人的球員來說,擴大了球場,他們大約也會覺得有更舒服的空間去伸胳膊伸腿。

庫里  /   勇士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