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良鋒:曼城吃了啞巴虧 VAR讓歐冠更公平了嗎?

文/體壇周報記者林良鋒
歐足聯本擬下賽季引進視頻技術,但在豪門的堅持下,同意提前至本季歐冠淘汰賽階段。引進視頻技術,是大勢所趨,符合廣大階層的利益。之前十幾年,主流賽事中頻頻出現的嚴重誤判,導致很多比賽結果改道,其中比較突出的例子是利物浦和切爾西的歐冠半決賽,出現了所謂的“幽靈進球”,斯洛伐克主裁判認定路易斯加西亞的射門已經越過門線,但切爾西迄今仍拒絕接受。
終于盼來了視頻,但實踐的效果遠不理想。引入視頻的設想沒錯,可實施起來尺度不一,理由更是千奇百怪,驗證了波切蒂諾不久前的擔憂:沒成熟的事物應戒急用忍。
球打手被判點球,VAR有何用?
16強的第一個比賽日,平淡無奇,第二個比賽日出現爭議,阿賈克斯的進球被視頻取消,理由是塔利亞菲戈頭槌攻門時,隊友塔迪奇干擾皇馬門將庫爾圖瓦出擊。第四比賽日,壓軸戲上演了:馬競的第一個頭球得分,被視頻裁定莫拉塔爭頂前推了身前的基耶利尼;第一次進球有效,希門尼斯在射門前也推了身前的博努奇。這兩次視頻介入,算不得證據確鑿,并不符合“明顯且決定性”的糾錯原則。
上半場迭戈·科斯塔被德西利奧放倒,裁判第一時間判罰點球,視頻回看后改判禁區外任意球。
莫拉塔頭球破門被確認為推搡犯規在先。
馬競首開紀錄的進球,希門內斯有用手擊打博努奇的嫌疑。
真正讓人驚愕的是沙爾克獲判的兩個點球。卡利朱里禁區邊的射門,打在奧塔門迪右臂上飛出底線。這么明顯的球打手,愣讓視頻給扭成了手球。理由讓人懷疑自己的眼睛,歐足聯解釋:奧塔門迪雖手臂自然下垂,但靠近身體不夠。這簡直顛覆了人們對主動和被動觸球的認知。距離如此之近,奧塔門迪看見來球的時間不到一秒,還在反應過程中主動將右手縮回,這不是“球打手”,就沒有什么能解釋“被動觸球”了。
本來,主裁判要是自己看不清,可以尋求場邊設備的幫助。你絕料不到,費爾廷斯球場的視頻設備“出了故障”!德國人的球場!視頻助理裁判,顧名思義,是助理而不是喧賓奪主。西班牙裁判卡洛斯·德爾塞羅自己不能拿主意,和后方的視頻組溝通了3分多鐘,方期期艾艾地判了點球。如果不是主隊球員糾纏,德爾塞羅先生還會不會給點球?這么長時間溝通,卻沒有把相關畫面播放給現場球迷,大家蒙在鼓里,也有悖運用視頻技術的規定動作。
瓜迪奧拉:一點都不覺得冤枉
第二個點球,費爾南迪尼奧貌似拉扯了主隊中衛薩里夫薩內,但和莫拉塔推搡基耶利尼的動作一樣,都不是極為明顯的犯規動作,而且薩里夫在被犯之前已經越位(下圖)。這樣的犯規要吹點球,那一場比賽中會有數倍于此的點球要判。視頻何以不追求薩里夫的越位,卻追究費爾南迪尼奧的拉人?我們還不知道歐足聯是否維持這一標準,凡是身體接觸都一律問斬。視頻要糾正的是“明顯的誤判”,實踐起來則是肉眼無法看到的細節一律追究,那還要主裁判作甚?
奧塔門迪的第二張黃牌,分明是對手知道他染黃,蓄意在他身上再惹一黃的典型案例。布爾格斯塔勒拿球轉身企圖抹過奧塔門迪,一感到身體接觸就順勢倒地仿佛遭了雷擊(下圖)。這次身體接觸,德爾塞羅先生又怎么斷定奧塔門迪蓄意踢人,而不再征求視頻的幫助?說到底,借助視頻,本意是掃除場上的爭議還大家一個真實的畫面,結果卻促進了場上假摔和詐取黃牌,且完全憑主裁判個人的喜惡判罰,并無統一標準。
當年闖入廠房毀壞機器的守舊分子被冠以勒德派的稱謂,現在,足壇也有勒德派,他們會藉此更激烈地反對視頻技術的應用:失誤不是少了,而是更多;糾錯的時間更長,嚴重危害運動的發展。視頻技術的目的,在于幫助裁判判罰更精準,更果斷,從而證明科技進入足壇刻不容緩。結果,恰恰是裁判在視頻的“幫助”下,誤判和昏判更多,反過來影響了公眾對科技的信心。如果德爾塞羅看得真切,怎么會花4分鐘去落實究竟是球打手還是手觸球?
瓜迪奧拉沒有對視頻技術給己隊造成的打擊表示不滿,反而全盤接受,鼓勵繼續使用,這是他的精明之處。吃虧已經吃了,曼城不僅沒輸還贏了,正是寬大為懷的時機。不追究顯得自己高風亮節,無論私下他是怎樣問候裁判的先人。“那是點球,如果上賽季我們對利物浦就有視頻技術的話,結果也許不一樣了……我很支持視頻技術,第二個也是點球,也是越位。紅牌也沒問題,是我們送了點球和紅牌,不是視頻。視頻技術就像新教練一樣,大家都指著你每次都贏6比0,但視頻技術需要時間,一定會好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