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歷史名局,絕藝不以為然?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8c8cba29-fd6a-403a-8c2f-ec99bcd8d0a2.jpg)
記者謝銳報道 騰訊野狐圍棋網開始了AI“絕藝”講解古代名局的先例,讓最現代的AI技術來解剖古代名局,這樣的創意先不說趣味如何,單單是用量化的方式來評價古代名局中的每手棋就已是“驚世駭俗”了。
先說“耳赤一手”,這個經典妙手在圍棋歷史上很有名。公元1855年,本因坊秀策與前輩幻庵因碩八段對決,棋局進入中盤階段,正當執白的幻庵感覺自己形勢不錯時,秀策在中腹下出了若即若離的一手棋。這手棋一出,幻庵的耳朵立馬紅了起來,顯然被這手棋驚到。“耳赤一手”由此而得來。本因坊秀策也就是依靠這步神來之招一舉確定優勢,并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從棋盤上看去,這手棋的確有一石三鳥之效:其一,聯絡下方快要被分斷的四子,有了這手棋后,白棋無論哪個方向分斷都不會成功;其二擴張上邊盤黑棋模樣;其三,此處遏制了白棋外勢擴張,是雙方勢力消長的要點。這手棋完全展現了秀策的大局觀和眼界。
然而,用絕藝來跑一跑這盤棋時,卻意外發現,“耳赤一手”在絕藝的四個選點中,屬于勝率最低的一個點!絕藝給出的另三個點選擇,勝率都比“耳赤一手”高,都不易被發現,這也大概是人與AI四位的差異所在。
再往前看,“耳赤一手”之所以被譽為千古妙手,與幻庵因碩的上一手棋是大疑問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這手棋在黑棋的罅隙中往外鉆,意在分斷黑棋聯絡,但也不能不說,子效實在太低,需要黑棋的充分配合才能奏效。也正是這手棋,誘發了秀策的“耳赤一手”。
幻庵因碩的這手壞棋有多糟糕,絕藝同樣以量化的方式給出了答案。在四手棋的選擇中,實戰是得分最低的一著,左上吃掉黑棋一子的選擇勝率與實戰相比,相差近15個百分點。
幻庵因碩與其說是為秀策的那著妙手耳赤,還不如說是為他上一手棋的低效而羞愧難當。
有人提出疑問:絕藝判斷形勢是建立在黑棋貼目的基礎上,日本古代對局沒有貼目一說,因此絕藝的形勢判斷不盡準確。但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其實不然。絕藝既然可以在黑貼7目半的規則下進行形勢判斷,那它同樣可以在不貼目的局面下進行判斷,無非是設置改變而已。
同樣顛覆性一幕還出現在日本“無目之妙手”上,那著妙手雖然無目,卻被當作是“無目之妙手”而被傳頌,但用AI遛一遛,卻愕然地發現,“無目之妙手”其實是導致勝率下降20個百分點的大緩著!
為什么日本古代那么多妙手?很大程度上與當時的日本圍棋占據主導地位、媒體亦發達密不可分。當時的日本圍棋界既掌握最高技術,同時又掌握話語權。而且,當時的日本還有文人作家寫觀戰記的傳統,將一盤棋寫得風生水起,對每位棋手的風格、著法之妙筆生花,無不用其極。
當今棋界,棋的技術不知強大了多少倍,但即便弈出比“耳赤一手”還要精妙得多的著法,卻也不會再有“耳赤一手”的名氣。一方面,類似川端康成、江崎誠致這樣精通圍棋各種歷史典故、又大筆如椽的觀戰記作者已罕見,另一方面,紙媒日漸衰落,人類的閱讀習慣改變,導致文化快餐盛行,閱讀變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