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市場容量下,中國電競的《流浪地球》在哪里?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隨著中國GDP的水漲船高,巨大市場容量正在推動中國創造更多奇跡。《流浪地球》只是其中一個小小的奇跡,電競行業也將誕生很多奇跡。
市場容量下,中國電影的試錯成本
2019年春節,《流浪地球》連續逆跌,票房已經超過45億元人民幣。根據中影數字電影的通知,原本3月5號要下映的《流浪地球》,延期兩個月到5月5日。《流浪地球》已坐穩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第二名的寶座。
《流浪地球》大爆背后,是中國電影總票房已經經歷了十幾年的暴漲。
2007年,中國電影總票房33億元人民幣,票房最高的華語片《集結號》票房2.5億。到2018年,中國電影總票房已達到609億元,翻了將近20倍,比同期房價漲的還快。截止2017年,中國電影總銀幕數達到50776塊,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從只有電影霸主的零頭,中國電影總票房只用了十幾年便超越美國躍居全球第一。在觀影人數上,中國電影則早已在2016年超越美國,目前正在與美國持續拉開差距。
中美兩強以下,其他國家的電影市場顯得非常單薄。2017年第三的日本,本土票房大約20億美元,不到中國四分之一。其后的印度略少于日本,英國約17億美元,韓國約15億美元,法國約11億美元。2018年,差距只會更大。
好萊塢電影為什么能引領全球電影工業?因為北美市場夠大。數年前,中國市場還沒有崛起,能砸1億美元以上成本去拍一部大制作,然后通過本國市場回本的只有美國、只有好萊塢。如今其他國家砸1億美元拍大制作,除非能引爆全球市場(尤其是中美兩個市場),否則必然巨虧。日本史上電影票房最高的《千與千尋》,票房308億日元,約18億人民幣,不到《流浪地球》的一半。印度票房最高電影《摔跤吧,爸爸》,3.3億美元,其中大半來自中國。
資本對風險都是敏感的,在中美之外的市場,沒有人愿意冒天大的風險去拍一部高投資大片。
目前來看,大片拍出來可能是《流浪地球》,也可能是《長城》,還可能是《爵跡2》(至少從成本來說像大片),但市場給了中國電影巨大的試錯空間和回報空間,這是中國電影人的幸運。有了《戰狼1》的磨練,吳京才能在《戰狼2》砸錢玩坦克漂移,創造票房奇跡。這是大環境造就成功者的典型例子,沒有吳京,也會有甄京白京。
大連萬達王健林預測:“到2026年,中國電影票房將達到300億美元,大概占到全球電影票房份額的40%到50%。”
到那個時候,中國將積累多少電影人才?樹立多少電影IP?在大制作高成本電影的工業化道路上,中國很可能與美國并列為“絕代雙驕”。《流浪地球》只是一部中國大片,像《阿凡達》一樣征服全球大片,才是中國電影真正的追求。
大市場是一柄雙刃劍
中國電競也是一個高速增長的市場,有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電競市場規模已達655億元人民幣,2018年這個數字超過了800億元。
關于電競用戶數量,存在各種不同的統計口徑。艾瑞咨詢的統計顯示,2017年中國電競用戶有2.5億人,而全球電競用戶為3.9億人。不管是什么統計口徑,都不妨礙我們得出一個結論:中國電競人口都占了全球電競人口的一半。
這個巨大市場,讓中國電競呈現出于其他國家不一樣的生態。
《魔獸爭霸3》,一款誕生于本世紀初的游戲,曾經火遍全球。隨著DOTA2、LOL等后起之秀的火爆,這款游戲在全球范圍內“過時了”。中國電競第一人Sky曾兩獲《魔獸爭霸3》世界冠軍,帶動了一大批國內玩家粉絲,這使得中國成為碩果僅存的魔獸3大市場。如今國外《魔獸爭霸3》比賽消失殆盡,國內網易官方舉辦的黃金聯賽卻一枝獨秀。2019年黃金聯賽總獎金高達500萬元,分4個賽區,個人賽事分別給韓國、歐洲和美洲留下了名額。韓國人Lyn、Moon、Lawliet,歐洲人Orcworker、Foggy、Rudan、Sonik等人長期在網易魔獸3平臺上訓練,參加中國比賽,甚至長期居住在中國。加上直播平臺和解說小Y等人舉辦的小比賽,中國已經成為《魔獸爭霸3》事實上的世界中心。
大湖出巨鯊,水深出蛟龍,也只有中國這樣大的市場,僅依靠輝煌時期的余波,便可以成為《魔獸爭霸3》的中心。
別人都不玩?不在乎!我自己玩出花來!這就是市場的力量。
正如在美國,國際影響力最大的體育賽事是NBA,但商業價值最高的卻是NFL。其他國家都不怎么玩的橄欖球,美國單靠國內市場便可以撐起最高的商業價值。
中國電競的市場容量不僅讓《魔獸爭霸3》鐵樹開花,也給新興電競項目提供了更高的天花板。以最成熟的《英雄聯盟》職業聯賽LPL為例,盡在國內直播市場,LPL就能收獲過億的轉播費。2019年2月最后一天,國際體育裝備第一巨頭耐克正式與LPL簽約,以4年數億的價格成為聯賽贊助商。有了錢作為鋪墊,LPL戰隊才能輕松收購韓國選手,打造銀河戰艦。
資本的青睞,建立在LPL所依托的巨大市場之上:2018年,LPL賽區的直播觀賽人次突破150億創下新高,觀賽時長突破25億小時,均取得超50%的增長,數據也是世界之最。
與此同時,巨大市場也是一柄雙刃劍。
資金提升了行業天花板,也容易讓從業者輕易進入舒適區不愿意進步。這方面的例子是中國足球。和電影、電競一樣,中國足球也擁有巨大的市場容量。但中國國家隊似乎并沒有因此獲益,成績每況愈下,一代不如一代。
從待遇上看,中國足球職業運動員早已與國際頂尖球員接軌。根據相關統計,2018年16支中超俱樂部薪資支出大約34億元人民幣(人均年薪人民幣700萬)。韓國K聯賽11支球隊年薪總額約4.94億元人民幣,球員平均年薪約120萬元。日本J聯賽2018球員年薪總額約11億元人民幣,人均年薪人民幣217萬。韓國K聯賽迄今為止還沒有球員年薪能過千萬元人民幣,包括外援。另據國外媒體報道,在世界足球領域聯賽中,中超平均年薪僅次于歐洲五大聯賽,排名第六,比俄羅斯、巴西、美國都要高。
所以我們看到,中國的一流球員出國踢球的欲望并不強烈,而日本、韓國很多球員克服各種困難也要到海外踢球。盡管在亞冠上,外援加持的中超球隊與日本、韓國聯賽強隊表現不相上下。但當日本韓國海外精英回歸后,國家隊實力立馬比中國隊強了一個檔次。
在度過輝煌的2018年后,中國電競仍然處于微妙的階段。巨大市場推動下,LPL有潛力成為下一個《戰狼2》或《流浪地球》。而在巨大市場推動下,中國電競選手們在高薪資的滋養下,競技水平也有可能向中國足球那樣發展。這一點,恐怕是現在中國電競人需要未雨綢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