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傅明的論文談談球迷維權的撞墻感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cfa06149-9611-444c-8830-96c5815b2129.jpg)
中國首批職業裁判之一的傅明,在魯豫之戰中幾次極為關鍵的爭議判罰,引起了魯能方面大規模的維權行動。本來魯能俱樂部和當地足協聯合向中國足協申訴之后,維權球迷們關注的焦點應該是中國足協。
沒想到,不知哪里冒出來的疑似傅明論文抄襲的話題卻登上了“熱搜”,球迷的注意力馬上被吸引到了傅明的論文上來。疑似傅明原來所在學院也參與進來要核查此事,更是火上澆油。群情激昂之下,維權的球迷忘記了初衷,跟風打假論文去了。
從現在的情況看,所謂傅明的論文抄襲很可能出現劇情反轉。已經有媒體發現,網上疑似傅明所抄襲的論文,發表在傅明的論文之后。有可能是心急的球迷,在論文“查重”時沒注意設置日期。如果其他信息都屬實,兩篇文章的重復率達到了54.84%,只能證明,傅明的論文被別人抄襲了。網上還曝出了另外一份疑似傅明抄襲另外一位作者的論文,但是根據媒體的辨認,也不足信。
雖然所謂傅明論文抄襲的話題很熱,但是其中疑點太多。傅明原來所在學院官微上,現在已經查不到所謂要追查的聲明。而且,網上流傳的那個學院聲明的截圖中竟然還附帶傅明的一份簡歷,更是有一種濃濃的山寨官宣的味道。傅明原來所在的學院,即便要追查這事,也應該在事實清楚后才向公眾說明情況,不可能如此高調官宣,畢竟這也有關學院的聲譽。公布傅明的疑似簡歷,更不是學院的職責。
總之,所謂傅明論文造假,如果不是一場危機公關轉移維權球迷的視線,很可能也是一場誤會。一旦劇情反轉,很可能導致傅明這次爭議判罰事件不了了之,畢竟網絡上的熱點實在輪換太快。
其實,這次論文風波暴露了目前中國球迷維權難的真實處境。
即便傅明論文的確是抄襲了,球迷用“人肉”的方式公開聲討當事人,也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發現論文抄襲的線索,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但是在事實真相沒有查明之前,就公開攻擊當事人,是違背公民的法治精神的。法律并沒有賦予任何人有私自“人肉”別人隱私的權利,傅明工作上的問題,應該是中國足協來調查,并負責給球迷一個合理的解釋。球迷如果想追究傅明的責任,也只能通過向足協申訴,實現維權。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一旦球迷向足協申訴,成本就比在網上人肉當事人的一些負面消息來得更高,也幾乎沒有沒有成功的先例。
有球迷或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即便論文不是抄襲的,反正比賽結果已經改不了了,以這種方式把傅明捶一陣也好。即便不能合法途徑維權,就把裁判搞臭。以前是現場發泄攻擊裁判,現在自媒體時代,就是“人肉”。
顯然,球迷對于中國足協來維持公道,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正是這種維權上的撞墻感,讓球迷采取了看似更簡單粗暴,既道德也不合法的方式去維權。
球迷維權的撞墻感,是中國足協裁判管理長期不透明造成的。
其實,歐洲聯已經做出來很好的榜樣,就在魯豫之戰前一天,歐足聯公布了波爾圖與羅馬等幾場歐冠比賽中爭議判罰的情況說明。這份歐足聯的說明中,結合視頻裁判組提供的圖像,公布了裁判的執法過程和依據,非常專業而且頗有說服力。中國足協如果能夠針對裁判爭議判罰,進行公證的調查并對公眾解釋,有助于增加雙方的信任。畢竟,出錯也是裁判無法避免的,球迷要的不是不出錯的裁判,而是足協能夠展示裁判執法程序上的公正。
比如,傅明作出這些判罰的依據是什么?當時視頻裁判與傅明如何合作的?足協如何在規則上統一視頻裁判的執法?傅明的判罰如何定性?中國足協對于裁判的使用標準如何?針對諸如此類俱樂部和球迷關心的問題,足協如果有非常透明公正的程序向公眾展示,并按照程序及時提供專業可信的報告,球迷的維權也就達到了目的。
只有透明執法,足協對裁判的管理程序透明公正,球迷維權才不會有撞墻感,充分保護球迷的利益。依靠球迷的監督,對于建立中國足球的公信力也是大有益處,也有益于中國足球的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