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煙炎張天800年歷史付之一炬 圣母院毀于人禍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陳碩麟
在我寫下這段文字的同時,摧毀巴黎圣母院的大火還在熊熊燃燒。
這場火災已經持續了超過4個小時,煙霧籠罩著巴黎上空,也把歐洲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籠罩在一片至暗當中。
大火是如何造成的?根據歐洲各國媒體普遍采用的說法,火勢產生于為修繕巴黎圣母院而搭起的腳手架上,因為教堂內部木質結構眾多,大火的蔓延根本無法阻止,有數以百計的消防員到場,但他們很難在火情兇猛的時候進入建筑內部,更不可能進行有效的搶救。
巴黎圣母院始建于12世紀,到了19世紀,它才進行了第一次大型的修復。800多年的歷史,建筑老化不可避免,加上工業革命后空氣問題的影響,巴黎圣母院的墻體越來越不堪重負。在去年8月,法國政府開始了對巴黎圣母院新的修繕工作,搭起了百米高的腳手架,然而可能正是腳手架某一個位置的問題造成了這次火災,如果巴黎圣母院毀于人禍,還是毀于一個本為了修繕它的人禍,這實在是充滿了諷刺。
塔尖倒塌、屋頂坍陷、13世紀的花窗因高溫熔化,不復存在,教堂內部的其他藝術珍品還包括了諸多油畫和木雕,究竟能有多少幸免于難,也還是個未知數。目前能得知的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巴黎圣母院的建筑主體還能保留下來,這也是日后重建工作的基礎。
但恐怕沒有人有自信談論復原的問題。
時鐘撥回到半年多之前,也就是宣布巴黎圣母院將進行大型修繕的時候,當時預估的修復工程款項為6000萬歐元,法國政府只出其中的4000萬歐元,剩下的2000萬歐元,政府要求巴黎圣母院自己想辦法籌集。
巴黎圣母院一直以來對游客免費開放,就算在修繕開始后,有游客表示愿意交費進入圣母院內部參觀,這樣的提議也被否決了,因為巴黎圣母院的負責人不愿向來朝圣的信徒收費,而只靠善款籌集經費是杯水車薪的事情。
在這種背景之下,巴黎圣母院的修復工作變得拖沓,最終,當大火燃起時,原本作為本次修復工作重點的教堂尖頂,在眾人的驚呼中墜落…
我想起了去年同樣在大火中毀于一旦的巴西國家博物館,作為整個美洲乃至全世界最重要的自然和人類史博物館之一,它一直沒能得到有關部門足夠的重視。巴西聯邦政府自2013年之后大幅下調了博物館的維護費用,而在去年博物館被燒毀之前,全年的修繕支出甚至還不到8000美元。
間隔一年發生在兩個大陸的兩場文化悲劇折射出的是不作為和漠視。如果說財力不充裕的巴西為了里約奧運不得已砍掉了各種預算,那么法國呢?
法國總統馬克龍說:“今天我們的一部分被燒毀了。”蘭斯大主教包福特說:“巴黎圣母院是為和平、美麗、希望、信仰和超越信仰所做努力的象征之一,如今得用經年累月的時間去復原它。”
膚淺的說,復原就是一個錢的問題,問題是法國政府沒有錢。
不膚淺的說,就算有朝一日能把一切恢復(其實可能性很小,比如那些花窗幾乎不大可能被還原),巴黎圣母院原先所蘊含的文化與歷史的厚重感,也已隨著這場業火,化作一團青煙,消弭無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