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棋創造體育外交新奇跡 擂臺賽見證中日友好
35年前,本來是一次很普通的圍棋交流比賽,卻在中日兩國引起誰也沒有預料到的巨大的反響,它就是中日圍棋擂臺賽。當時,劉思明還是一名普通的體育記者,這次比賽影響之大,劉思明也始料未及,這甚至影響到他未來的人生。劉思明回憶說:
“如果說擂臺賽對中日圍棋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我個人來說,可以說是決定了今后30年的工作歷程。有個機遇,從中學教師調到中國體育報業總社籌備《圍棋天地》雜志工作,可以說擂臺賽決定了我今后30年工作主要內容,編輯雜志和組織相關活動,圍棋愛好者因擂臺賽與日俱增,我們雜志也發展起來。直到我調到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擔任主任,后來兼任中國棋院院長,可以說和擂臺賽有著非常深的感觸和感情。”
擂臺賽與聶衛平相互成就
同樣擔任過中國棋院院長的王汝南也曾是圍棋國手,當年他卻錯過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回憶起當年的盛況,王老依然記憶傷猶新:“35年前,中日圍棋擂臺賽引起大家很大的關注,聶衛平連續獲勝,也引起了轟動。其實那個時候我已經不在第一線,我當時是教練,或者說是鼓吹者,因為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決勝局的大盤解說是我講的,在中央電視臺曾經直播了3個多小時。“
首屆中日圍棋擂臺賽最終局,聶衛平九段戰勝藤澤秀行九段。
上世紀80年代,圍棋的崛起并不亞于中國女排對國人的影響,而這些卻源自于中日圍棋擂臺賽,事實上,它只是一個中日兩國圍棋交流的比賽,誰也沒有想到它令舉國關注,并呈現萬人空巷的盛況。不知是擂臺賽造就了聶衛平,還是聶衛平成就了擂臺賽,當年豪取11連勝,中國隊連贏三屆比賽讓國人振奮。對于這一點,日本棋手也不否認。曾經的日本擂臺“鐵門”、首屆中日擂臺賽6連勝的小林光一九段把聶衛平比喻成擂臺賽的“鐵門”,一夫當關,“他活躍的表現吸引了中國人大量關注,也把中國圍棋整體帶動起來,回想起來擂臺賽日本輸了也是好事。”當年名噪一時的“宇宙流”武宮正樹九段表示,聶衛平在中日擂臺賽作出了很大貢獻,把中國圍棋整體都帶動起來了,非常了不起。
中日友好由圍棋開始 歲月流逝傳承依舊
往昔崢嶸歲月稠,擂臺英雄憶風流。三十五載彈指間,但看英雄已白頭。當年意氣風發的聶棋圣,如今已經67歲了。回想起當年的壯舉,聶衛平少了點原來的豪邁,似乎一切已經淡然:“中日圍棋擂臺賽可以說是中國圍棋的一段激情歲月,有很多回憶,但是人不能老活在回憶當中,得向前看,現在有一個時髦的詞,叫砥礪前行,咱們現在更重要的是看重將來。”
今年恰逢擂臺賽誕生35周年,聶衛平、武宮正樹、小林光一這些擂臺賽上的老對手,也是老朋友又見面了,他們相聚在河北的衡水,這里是聶衛平的老家,他自然要盡地主之誼。衡水正在舉行2019國際智力運動聯盟世界大師錦標賽,他責無旁貸地擔任了賽事的推廣大使。
武宮正樹說:”圍棋特點就是純粹,沒有政治因素,大家以棋會友,沒有其他因素摻雜其中,圍棋就是這樣了不起。“
小林光一表示:“中日兩國圍棋交流60多年前就開始,超過了建交時間,擔起了很重要的交流橋梁作用。從60年代起就是特別好的關系。”
聶衛平則認為:“圍棋對中日友好的推動作用,是任何其他項目所不能比的。中國和日本只要多進行圍棋交流,中日友好自然而然就能得到發展。”
中日友好需要傳承,這也是新時代賦予圍棋的使命。日本圍棋代表團團長孔令文還有一個身份,他是聶衛平的長子,他還有一個身份是“日本棋院日中交流特命棋士”,連接中日圍棋的友誼對他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對于圍棋傳承,孔令文有自己的理解:“從60年代開始,各種中日交流,包括我有許多前輩,在日本為中日友好付好許多努力的前輩,我和他們有些接觸,這些經驗對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們堅持做的一些事情,根據時代的變化做法也會有改變,有很多東西可以說是好的傳承。”
在衡水圍棋國際雙人賽期間,有記者問武宮正樹:“擂臺賽40周年的時候,你還會來嗎?”武宮正樹非常肯定地說:“當然,我一定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