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歐洲列強制霸世界杯?男足強,則女足強!
![](https://resource.ttplus.cn/editor/headphoto/user_default.jpg)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約翰張
2019法國女足世界杯第二輪小組賽戰罷。法國、英格蘭、德國、荷蘭以及長期的歐洲二三流意大利女足都以兩場全勝戰績提前出線。最后一個小組的瑞典在拿下小組最弱的泰國后,也提前獲得晉身16強的資格。其余歐洲球隊中挪威和西班牙也有較大的出線希望。可以說到目前為止,那些男足傳統強國在本屆女足世界杯上整體的強勢是非常明顯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讓這些昔日的女足弱國搖身一變呢?
德國隊次戰1比0擊敗西班牙獲得小組出線權,圖為左后衛施韋爾斯(右)和對方前鋒馬里奧娜拼搶。
歐洲列強女足跨越式發展
盡管女足因為開展的限制和美國的女足傳統,至今歐洲女足還沒有達成男足那樣的統治地位。但是不管是俱樂部還是青訓建設都發展得十分迅速。女足歐冠在2010年改制后雖然轉播上還存在著不少局限,但是后半段淘汰賽相比以前的熱度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北歐和德國是最早開展女足的歐洲區域。因為女足傳統以及女性地位高,早期歐洲女足的霸主就是挪威、瑞典和德國,在新世紀開始后擁有強大男足基礎的德國依然堅挺,并且在2003年和2007年衛冕世界杯登上了巔峰。北歐兩強實力因為人口和男足基礎的薄弱難以持續強勢,男足傳統強國西歐卻先后發力改變了世界女足的局勢。
法國率先將克萊楓丹開放給女足球員,國內又有里昂這樣對女足大幅投入的俱樂部。在這一批球員起來后,她們很快從魚腩成為了歐洲乃至世界的強隊。法國女足第一次打入世界杯是2003年,2007年還缺席了一次。然而2011世界杯和2012奧運會她們連續打進四強,2015也在1/4賽和德國踢到點球惜敗。本屆主場作戰的法國更是頭號奪冠熱門,她們也以兩場出色的表現證明了自身的實力。
英格蘭女足原先的基礎要好一些。他們在新世紀后也通過大力投入將俱樂部和國家隊的青訓基礎迅速提升。英格蘭目前是歐洲對女足投入最多的國家。英格蘭女超聯賽的收入也是全歐女足聯賽平均最高的。在2015年世界杯和2017年歐洲杯連續兩次殺入四強后,英國國內的女足熱度也迅速上升。
英格蘭女足主帥菲利普·內維爾和弟子戴莉(左)以及喬迪·泰勒。
地處西北歐的荷蘭也從10多年開始開展女足聯賽,甚至嘗試過荷蘭-比利時跨國女足聯賽。在2015年首次打入世界杯16強后,2017年本土作戰的荷蘭女足一路擊敗瑞典、英格蘭和丹麥奪得了歷史上第一座女足歐洲杯。
相比西歐,南歐國家因為文化宗教關系,對女性踢球一度不是那么認可。但在南歐的足球強國,情況也在明顯改變。西班牙在近年大力建設女足青訓,西班牙女青從10年初就多次在歐青賽和世青賽上獲得出色戰績。2012到現在7屆U20歐青賽,西班牙女足6入決賽2次奪冠,U17歐青賽則在2014至2018連續五屆殺入決賽。之前從未打入成年世界杯的西班牙女足國家隊也在2015和2019連續入圍。連相對最輕視女足的意大利也在近年宣布每個俱樂部都需要女足。在北歐擁有傳統基礎,西歐和南歐也先后發力后,歐洲只剩下東歐因為經濟和缺乏基礎建設,女足還是一窮二白甚至不如非洲和東亞。
法國隊首戰4比0大勝韓國,索默(右)1傳1射,高中衛勒納爾則頭球梅開二度。
強大男足職業體系反哺女足
這些歐洲足球強國之所以能在短期內將女足水平迅速提升,最重要的就是他們具有全世界最發達的男足青訓培養體系和強大的俱樂部聯賽。女足和男足雖然有差異,但本質還是極為接近的運動。這些國家只要將青訓培養體系和資源給女足使用就可以迅速崛起。大部分女足球隊的戰術體系也和她們國家的男足非常相似,比如西班牙女足一樣是傳控而英格蘭更偏重力量。同時財力強大的男足俱樂部保證了可以輕易養活女足。除此之外,歐洲整體女性地位高,社會包容性強,不反對女孩踢球也是一大原因,尤其西北歐更是如此。
從女足歐冠也可以看出這些年格局朝著西歐聯賽的傾斜。里昂是四連冠霸主,英女超曼城和切爾西女足連續兩年殺入歐冠四強。西班牙的巴薩女足也在今年第一次殺入歐冠決賽。反而原先強勢的北歐再沒有具備爭冠實力的球隊。由此可以看出,西歐和南歐的傳統足球強國在開始重視女足后,在俱樂部層面也在迅速崛起。荷蘭盡管缺乏女足強隊,但里昂、巴薩和阿森納等女足豪門俱樂部中都有荷蘭球員扮演重要角色。
俱樂部的強大是和國家隊相互增益的。本屆女足世界杯除了美國之外,西班牙、法國和英格蘭聯賽分別是提供球員最多的,而且非本國球員分別達到了32人、31人和31人,這足以看出三國聯賽的繁榮。其中巴薩女足提供了15名球員最多,切爾西和曼城各12人,連馬德里女足這樣的小俱樂部都為阿根廷女足提供了一名國腳。這都可以看出歐洲女足聯賽的不斷發展。
意大利女足姑娘朱莉亞諾(左)和莉納里在5比0大勝牙買加后慶祝提前出線。
中國女足該學誰?怎么學?
當然,目前還不能說歐洲球隊必將統治這屆世界杯。能和歐洲抗衡的世界第一美國女足強勢依舊,作為男足非傳統強國的她們走的是不同的道路。除了校園NCAA獎學金體系保證了青訓外,足協對女足的重視和全球最高投入也保證了她們的實力。同時美國也是女足球員社會地位最高的國家,結合獎學金保證了運動天賦最高的女孩子很多會選擇足球作為職業。
另外,一些非歐洲國家,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大部分球員都在美國大聯盟效力。加拿大的一些球員甚至就是來自美國青訓體系培養。她們相比歐洲的劣勢就是男足和俱樂部體系不夠發達,對女足的反哺不夠。同時因為美國國土大,俱樂部之間的旅行費用開支也大于歐洲,因此美國女足大聯盟經歷過兩次倒閉。這兩種制度并無絕對的高下之分,都在相互吸取彼此的優點,促進女足的進一步發展。
相比之下,東亞球隊當初存在先發和戰術素養上的優勢,不管中國女足的輝煌還是日本女足的奪冠都離不開杰出的紀律性。但是近年在歐洲發展起來后要再維持強勢難度顯然增加了。日本近年的女足氛圍隨著2011年奪冠大為提升,青年隊戰績也極其出色,只是身體的對抗多少限制了她們的上限。在女足整體的跑動覆蓋能力更加提升之后,東亞球員要規避身體對抗就沒有那么容易了。
而中國女足相比之下最大的缺陷就是,男足體系過于落后難以反哺女足,中國社會對于那些個性比較“野”的女足姑娘包容度也不夠。要重新成為世界頂級強隊,中國女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就像男足一樣,歐洲的崛起和美國的長盛不衰,甚至日本的發展都值得中國借鑒,同時我們也要結合實際情況鋪設一條最適合自己的路,讓世界女足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