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小丁恩師助推U19 走近中美籃球的牽線人

董倡碩06-20 13:14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董倡碩

提到NBA與中國的緣分,1989年前聯盟總裁大衛·斯特恩風中苦等的故事已經成為了球迷們口口相傳的佳話。三十年之后,如春筍般四處冒尖的球星中國行、青年訓練營甚至是已經成為休賽期固定大戲的NBA中國賽,美國籃球與中國籃球之間的聯系,已經不再是曾經那根吹彈可斷的纖弱細線。

從巴特爾、王治郅到姚明、易建聯,再到上個賽季的周琦與丁彥雨航,越來越多的中國球員開始走上NBA的舞臺。賽場之外,姚明與蔡崇信通過政策與資本的兩路推進,也讓NBA與中國的交流更加緊密。除了職業籃球與商業化發展,青年籃球教育也成為了雙方溝通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截止2018年夏天,NBA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開設了七所精英訓練營,前三所均位于中國。通過青訓搭建起橋梁,越來越多的NBA球員與教練得以來到中國,帶著最先進的籃球理念和訓練方法,去修剪中國籃球青訓的繁殖茂葉。在所有的牽線人之中,鮑勃·麥金農或許是最特別的一個。

陪伴小丁美國征程 二人羈絆非比尋常

籠統也好,狹隘也罷。站在全球背景下,從球迷的視角看來,一個國家效力于NBA球員的個數,往往是其籃球發展水平的計數器。在姚明與易建聯之后,尚沒有任何一個中國運動員可以躋身NBA球隊的核心輪換體系。這兩年,背負著無數的期待與希望,丁彥雨航和周琦成為了中國籃球再度撬開NBA大門的先鋒。而麥金農教練,恰為丁彥雨航的領路人。

 “在他來到達拉斯傳奇之前,我在兩年前的夏季聯賽曾經執教過他。一想到小丁,第一個映入我腦海的就是他的刻苦與努力。在夏季聯賽里,他的表現非常出色,得分能力突出,努力程度遠超常人,對比賽也有著自己的理解。去年受到傷病的困擾,他沒有得到很多的機會。但是他依舊每天努力訓練,他是一個很努力的競爭者,擁有一顆總冠軍的心。”對于之前的弟子,麥金農的評價頗高。

受限于傷病,丁彥雨航這兩年生涯之路充滿坎坷。如今回到國內,備戰今年夏天的籃球世界杯成為了他重新完成自我證明的重要轉折點。可是在此之前,傷病依然是其必須要攻克的難關。

“回到美國我會嘗試上網觀看他的比賽,如果他能夠保持健康,我對他的期待很高。不只是中國,即便放之所有世界杯參賽球員里,他都會是最出色的一個球員之一。如果你一年半沒有打球了,恢復健康不只是你唯一要做的事情,你還得找到球場上比賽與競爭的感覺,這是丁彥雨航必須要做到的事情,我希望他的未來能夠一切順利。”

培養U19 對中國籃球他有更深理解

如麥金農自己所言,他與丁彥雨航之間的羈絆絕非一日而成。除了近兩年的相處之外,麥金農此前執教CBA的經歷也讓他更加了解中國球員,更加了解中國籃球。

2010-11賽季,帶著發展聯盟冠軍教練的頭銜,麥金農掛帥天津榮剛征戰CBA聯賽。遠渡重洋來到中國,不論是生活還是籃球,這里的一切對于他來說,都是完全不同的。“和在美國執教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很明顯,語言的難關很難克服。很幸運,我擁有一個很好的翻譯,他幫了我很多。在這里,我逐漸開始接觸并學習這個全新的文化,以及中國籃球聯賽的訓練和運營模式,我要學習很多的東西。但是這的確是一個很棒的經歷,中國的球員和球迷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麥金農說道。

近十年以來,從CBA到NBA發展聯盟,麥金農與中國籃球和中國球員有著剪不斷的集合。而在過去兩周,憑借著自己的這些中國經歷,麥金農也首次頂上了“國字號”的頭銜,成為了中國U19教練團隊的一員。備戰希臘世青賽,在過去兩周緊張的訓練時間里,中國的新一代青年籃球運動員給麥金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拿出隨身攜帶的紙條,麥金農念出了郭昊文、王泉澤、李祿童和焦泊喬的名字,四位他認為表現最為突出的球員。

“每個球員都有機會成為頂級運動員。王泉澤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讀,我認為他的未來無可限量,他投籃精準,也可以很好地處理球,對位置和空間有著很好的理解;焦泊喬現在還未滿18歲,他有著出眾的身形,運動能力出眾,訓練也很努力,這位運動員同樣值得期待;中國國家隊主教練之子李祿童,他很年輕天賦異稟,如果他能夠繼續打磨力量和對抗,未來將非常光明。”

在本月底,中國U19國家隊就將在希臘迎來嚴峻的考驗。球隊與波多黎各,以及去年U18歐青賽的冠軍和季軍得主,塞爾維亞和法國共處D組,晉級八強難度不小。“我們的訓練非常立體,計劃明確目標清晰,球員們非常努力,但是想要挑戰歐洲強隊依舊不易。我此前針對三個對手做出了非常細致的研究,中國隊的強勢之處在于前場的天賦,如果后衛線發揮穩定,并不是沒有出現的可能。”對于過去兩周的訓練,麥金農信心十足,中國U19此番遠征,他也是充滿希望。

NBA助力 他這樣看待中國的新生力量

從墨西哥到中國再到歐洲,在職業籃球聯賽的休賽期之中,麥金農積極投身于各類青年籃球訓練營,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青訓培養經驗。U19的執教,是中國籃球對其能力和貢獻的承認,也讓麥金農對前者有了更多的認識與解讀。

“在U19國家隊里,最頂尖的四位球員中,有三位都是鋒線球員。在現在位置差異化逐漸淡去的現代籃球理念里,這是一個非常好的現象。”而在中國青年才俊井噴的背后,離不開訓練和球員培養體系的建設,和來自NBA頂級教練資源的協助。

“我認為中國籃球正在野蠻生長,逐漸追上美國的腳步。NBA在中國落地的訓練營項目越來越多,我本人就至少參加了8到10個訓練營,更別說所有其他的教練員。此前,聯盟多年前曾在歐洲如此鋪開培訓體系,現如今歐洲籃球已經是世界第二大職業籃球體系。如今,中國籃球也將迎來同樣的發展,現在第一步就是要追趕上歐洲的步伐。”

“中國籃球的未來將非常光明,中國籃協和NBA為了年輕一代的發展做了非常多的努力。通過兩者之間努力搭建的橋梁,越來越多的美國教練來到這里,源源不斷地注入新鮮的籃球理念。當中國籃球向外界打開交流的大門,當越來越多的孩子參與到NBA訓練營之中,這不僅僅將會影響這一代的中國籃球人,也會讓接下來更多的年輕一代,得到厚重的籃球文化熏陶。”

麥金農承認,中國球員甚至是CBA聯賽的平均天賦與美國球員相比,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但是,完善的青訓體系將會是改變這一切的根本。培養球員以治標,更重要的是建立系統尋找自己的青訓教練以治本。別提美國,即便是與歐洲相比,中國籃球的發展也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不過,在正確政策以及NBA不遺余力的扶持之下,現在的我們已經快步走在了追趕的路上。

NBA  /   麥金農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