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個月里犯下“七宗罪” 現在的維特爾到底怎么了?

茅為安06-21 11:31

體壇周報全媒體特約記者 茅為安

套用近期的一部電影:現在的維特爾不是他自己,而是“黑暗維特爾”,時常被壓力擊垮,付出慘重的代價。那么為了整個F1的利益,如何才能挽回真正的維特爾?

過去十天時間里,當輿論為維特爾在加拿大的受罰是否公正展開激烈辯論時,一個最明顯的事實卻被很多人忽略,那就是維特爾之所以會受到處罰,是因為他自己犯下了一個錯誤。不然,他早就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贏得了勝利。

事件發生之后,維特爾在無線電里很明確地表示,他將有所行動,只是當時沒人知道他究竟會做什么。最后那十多圈里,他不斷在無線電里為自己辯護,同時質疑賽會干事的決定。而比賽結束后,他一連串的舉動仿佛精心設計過一般,然后冷靜地執行。他把賽車停在維修區入口,而不是指定的前三名停車區。在完成國際汽聯強制的賽后稱重后,他直接回到了法拉利休息室。不久之后,他一路小跑,穿過梅賽德斯的車房,重返參與頒獎典禮。當漢密爾頓受到噓聲時,他“挺身而出”為其解圍,但借機嘲諷規則的制定者。

有些奇怪的是,這次的爭議反而讓維特爾的人氣得到了提升,為他挽回了一些近年來流失的車迷。

這不禁讓人想起2016年的墨西哥大獎賽,當時維特爾始終沒能找到超越維斯塔潘的辦法,暴躁地在無線電里要求時任賽事總監查理?懷汀把荷蘭人沖出賽道后沒有讓出位置的情況上報賽會干事,要求給予對手處罰。雖然最后維斯塔潘被罰掉了時間,也就此被趕下領獎臺,但德國人也因為自己的過激言論而受到了教育。這次事件影響了他的受歡迎程度。

一個憤怒的維特爾,是極度渴望勝利的維特爾。眾所周知,他對自己的苛刻是出了名了,一切都要做到完美,任何爭取勝利或者超過身前賽車的機會都不肯放過。出道后,他就被成為“小舒馬赫”,而舒馬赫也的確是他的英雄。如今的他坐在偶像從前的位置上,急切地想要復制他馬拉內羅的成功。他對這個成就的渴望遠勝于一切,所以他絕對不會在實現這個目標之前,就輕易地從F1退役。當然,法拉利也極度渴望他取得這個成功。

十天前在蒙特利爾,維特爾幾乎就能成為像舒馬赫那樣的英雄,在一個艱苦的賽季開局后,為法拉利摘下鼓舞人心的賽季首勝。那個周末是他時隔17場比賽后第一次拿到桿位——上一次正是去年在霍根海姆,并且直到沖上草地前都表現完美。然而,第53個分站勝利的機會,被他親手葬送,仿佛霍根海姆的噩夢依然影響著他。

看看從那一天起,這位四屆世界冠軍得主究竟出現了多少失誤:

1)在霍根海姆領先時滑出賽道撞墻;

2)在意大利與漢密爾頓戰斗時打轉;

3)在日本與維斯塔潘較量時打轉;

4)與美國與里卡多交鋒時打轉;

5)在巴西面對萊庫寧,輪胎鎖死且跑出賽道;

6)今年的在巴林,與漢密爾頓戰斗中又打轉;

7)在加拿大面對漢密爾頓的追擊沖出賽道——與2011年把勝利讓給巴頓如出一轍,區別在于那時是他自己打轉,而今次他被判不安全返回賽道且把對手逼出賽道,因此受罰五秒。

12個月時間里就犯下“七宗罪”,接近他個人前半段F1生涯里犯錯的總數。賽季初,前“F1掌門人”伯尼?埃克萊斯頓表示他在世界冠軍爭奪中更加看好漢密爾頓,而且聲稱他認為維特爾對漢密爾頓有“心理障礙”,所以在倆人的交戰中屢次犯錯。

相關閱讀:

維特爾“黑化”非首次 理應成熟的他卻反被情緒吞噬

維特爾的“黑暗面”爆發誰負責?法拉利并非無可指摘

熱門評論

暫無評論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