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魯林
本屆歐青賽已結束,意大利可謂是最郁悶的輸家,身為東道主,首戰擊敗強敵西班牙,全隊上下興高采烈,以為奔著決賽奪冠而去,不料陰溝翻船,最終眼看著其他小組默契球出線,傷口上更撒鹽的是,輸給意大利的西班牙還奪冠了!
對于意大利出局,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意大利小組2勝1負,排第二。歐青賽出線規則是:三個小組第一直接出線,三個小組第二比較,成績最好的出線。而另一組羅馬尼亞與法國前兩輪都是兩連勝,最后一輪打平便確保一隊肯定是最佳小組第二,結果果然0比0攜手。
這讓人想起2004歐洲杯,瑞典丹麥最后一場打出默契2比2,雙雙出線,意大利雖擊敗保加利亞,但瑞典丹麥2比2消息傳來,十分沮喪,打進制勝球的卡薩諾當眾落淚。
要減少這類必然的默契球,只有一個辦法——擴軍,將歐青賽決賽圈擴大到16隊,這樣4隊一組,兩個小組第二出線,就不存在“成績最好的小組第二”一說。
歐足聯主席切費林表示,“我們已經考慮相當一段時間了,歐青賽決賽圈應該有16隊,下屆歐青賽我們會開始嘗試。”切費林似乎是在安慰意大利人,“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希望發生在意大利身上的事情,永遠別再發生了。”
不過,規則永遠是有漏洞的,2004瑞典丹麥的2比2,就是16隊制下發生的,任何規則都無法徹底解決默契球,說到底,還是意大利自己不爭氣,擊敗西班牙后得意忘形結果輸給波蘭,自己把自己送上“被默契”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