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段伊伊
丁俊暉近來的狀態有點兒“迷”。
2019年斯諾克國錦賽,連贏三場“內戰”晉級的中國一哥以3比6不敵馬克·艾倫,止步八強。丁俊暉最近一次闖入排名賽決賽,是在2018年2月的世界大獎賽,從那以后,最好成績便只是八強。實力有余,后勁不足,似乎成了最近兩年他在賽場上的常態。
但這還不是最令人迷惑的。畢竟穩定如塞爾比,也無法避免世錦賽一輪游和將近一年的冠軍荒。狀態出現起伏,恐怕是職業賽場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外界看不透的,是丁俊暉在賽后過于平靜的表現,“輸球之后沒有太消極,這一次比賽我也是非常享受。我要珍惜每一場比賽,盡力去打,過程中沒有想太多,壓力也不在我這邊,還是對這次比賽比較滿意。”
如此“看得開”的態度顯然與大眾心中“失利就自責”的一般認知有不少偏差,也很容易就給他打上“沒有動力”、“只想回家帶娃”的標簽。只是,32歲的丁俊暉真的如外界所言,已經提前達到無欲無求的境界了嗎?
不談目標≠沒有動力
“我覺得自己發揮得還行,所以就沒有很大壓力,”丁俊暉在接受《體壇周報》專訪時解釋到,“其實我也不太清楚為什么會沒有壓力。有時候壓力小一些,有時候壓力大一些,這個情況我還不太了解,對于運動學我還沒有理解得那么透徹。”
一年前的8月8日,丁俊暉喜得千金,父親這個新身份,為他減輕了不少煩惱,“一想到能看到自己的女兒、能跟她玩,就覺得非常開心。”但這并不代表丁俊暉丟掉了競技的本能,“現役球員”這四個字,依然在采訪過程中被反復提起。
“運動員有高峰期和潛伏期,有些球員狀態最好的那幾年會來得更晚一些。我在目前這個年齡對職業生涯不會有太多的想法,還是很專注的,希望自己能夠做得更好一些。”
2003年轉入職業賽場的丁俊暉,生涯已經走過將近16個年頭,當過世界第一,拿過13個排名賽冠軍,成就早已超過預期。但偏偏,就差捅破世錦賽的最后一層窗戶紙。特魯姆普在今年拿下世錦賽首冠后就不禁感慨,肩上的重擔終于卸下了,而這樣的壓力,依然持續施加在丁俊暉身上。“這些問題被很多人問到過,不斷在身邊提起過,我對這些東西已經麻木了。我不會去太在意這些,只能說盡量去打好每一個比賽。因為年紀也越來越大,每一場比賽都很難得。”
丁俊暉聽得多了,談得少了,但并不代表就是真的不在乎、沒動力了。“當運動員的是不可能佛系的,佛系的話就屬于退役狀態。(我可能)只是看起來佛系。因為冠軍永遠只有一個人,不可能有十個冠軍,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沒有佛系球員,都在贏。”
希望斯諾克運動融入生活
對于功成名就的丁俊暉而言,已經過了頻繁參賽賺取積分來證明自己的階段,但在賽程精簡卻無法打入更深輪次的情況下,還是會不可避免地催生一個問題——排名下滑。
2018-19賽季,丁俊暉就因為單賽季排名不佳,未能獲得球員錦標賽和巡回錦標賽的參賽資格。目前位列世界第十的他,在扣除2017年世界公開賽冠軍積分后,排名極有可能進一步下降。若是放在幾年前,排名波動影響的只是參賽資格,但隨著中國斯諾克軍團不斷壯大,丁俊暉甚至面臨丟失“中國一哥”頭銜的可能。19歲小將顏丙濤在賽季首站里加大師賽奪得個人排名賽首冠,世界排名已經來到生涯新高第18位。
不過對于后輩的沖擊和潛在的排名超越,丁俊暉并沒有太過擔心,“這是遲早的事情。但在我現役的情況下,還是會把自己的比賽打好,其他不會去考慮太多。當然如果他們一直贏,肯定是會超越所有球員的。雖然現在競賽規則改變了,但還是需要年輕選手通過多年學習去吸收經驗。現在的積分制度讓他們能夠更快地進入到世界前幾的行列中,迫使他們去更快地適應,更快地去進步,難度還是相當大的。”
已經在職業賽場摸爬滾打十幾年的他,除了學會坦然面對外界的期待和壓力外,也已經把眼光放到了更長遠的地方。“之前斯諾克在中國火過幾年,但是由于沒有真正的成績出來,慢慢也在走下坡,2005年起來以后,中國市場都非常好,包括一些年輕人都比較喜歡這項運動。”
他也明白作為把中國斯諾克真正推向世界的人,自己所承擔的角色和責任,“運動需要一個領軍人物,任何運動都是一樣的,要不然就會沒有看點。作為我自己來說,是希望把運動的整體水平帶起來,在未來會有更多的中國職業選手去參加職業賽事,更多小朋友喜歡這項運動,把整個運動融入到生活當中去。可能不一定要把獲得成績作為最終的目標,或者非得要做出努力,因為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也可能玩了兩三年臺球不想打了。我希望這個選擇變得自由一些,而不是說我們從小就一頭扎在一個項目上面,因為年紀小接受事物很快,希望他們能夠做出正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