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不必過度想念阿利松 三叉戟不歡迎第四者

黃潤鋒08-15 06:09

歐洲超級杯

利物浦2比2切爾西

48’95’馬內/36’吉魯、100’若日尼奧(點)

22’佩德羅中楣

體壇周報特約記者 黃潤鋒

常規時間握手言和,點球大戰一球一撲定冠軍歸屬,利物浦用賽季第一冠奠定歐霸地位,切爾西踢出蘭帕德希望看到的足球并重塑信心,皆大歡喜。

蘭帕德?換了骨血的薩里

當晚伊斯坦布爾的沃達豐競技場成為利物浦的主場,不僅因為這座城市的歷史因素,還因為這場歐洲巔峰對決吸引到了更多的利物浦球迷。據BBC了解,利物浦的到場球迷是切爾西的將近4倍,克洛普的球隊人氣之旺可見一斑。

和上周末在夢劇場的慘敗相比,蘭帕德如約對陣容進行了微調,吉魯和普利希奇首發。蘭帕德在中場一改以往雙后腰的設定,用坎特取代芒特,倒是和薩里治下的若日尼奧拖后的倒三角站位無異。不過蘭帕德的三中場打法脫胎換骨,坎、若、科三人搶、傳、控各司其職,其中若日尼奧協防同側力度增大不少,另兩人則插上更堅決主動。

切爾西的第一粒進球,普利希奇傳得漂亮,吉魯射得精彩,但坎特恰到好處的壓迫同樣關鍵。前利物浦中場哈奇森在BBC點評時指出,在某些方面蘭帕德沿用薩里的思想是對的,“大家都曾認為坎特是世界最佳拖后中場,但薩里觀察他的角度有所不同,他希望(坎特)在前場更深的位置進行壓迫,一旦坎特成功,就可以為三位前鋒制造機會。”

雖然沒有進球和助攻,但全場表現最活躍的佩德羅是藍軍陣中僅次于坎特的MVP。曾隨巴薩三奪歐超杯的佩德羅,有著其他隊友不具備的豐富大賽經驗,他的跑動和靈感給切爾西前場注入活力和創造力。若不是橫梁太粗,科瓦契奇不夠給力,佩德羅也許可以刷到一球一助攻。

三叉戟,多一個人都嫌擠

相較而言,雖然在半場多項數據上都占優,但利物浦總體發揮不如切爾西。尤其是右路三條線都被限制得太嚴重,前30分鐘利物浦右路戈麥斯+亨德森+薩拉赫的傳球成功率均比另一側低至少10個百分點,這絕不是偶然。用戈麥斯而非阿諾德首發,渣叔就應做好在某些方面有所舍棄的準備。

阿利松的缺陣對利物浦的影響比想象中要大,至少從上半場來看是這樣的。在技術能力上有所欠缺的阿德里安顯然做不到像巴西國門那樣在后場淡定地傳導,他的出球甚至可以用盲目來形容。不僅如此,他的本職工作似乎也做得不夠好,幾次撲救脫手讓后衛看得心驚膽戰,在加時賽更是直接拉倒亞伯拉罕送點,葬送好局。

事實上,作為一名從西漢姆免簽而來的“高齡”替補門將,近兩個賽季幾乎沒有出場,無法對阿德里安要求更多。現代足球中門將的角色越來越多樣,有時竟也分出派別和體系,需要時間適應新球隊無可厚非。而阿德里安現在體現出來的,更多的是對紅軍原有戰術體系的不適應,而不是自身能力的不足——他還是點球制勝的功臣,對吧?

沒有阿利松的防線不堪一擊,但相比之下,也許三叉戟的不可融入性更值得關注。內維爾不久前曾說是因為三叉戟太強,才沒人愿意來當替補,可事實真是這樣嗎?或許是因為沒人能再融入他們,三個人,多一個人都嫌擠。

本場渣叔在首發上選擇和薩拉赫、馬內搭的是張伯倫,只有兩個字可以形容:尷尬。不只是張伯倫,包括之前嘗試過的奧里吉,沙奇里,拉拉納,甚至凱塔,和三叉戟其中兩個人搭配的效果都很難讓人滿意。不只是說張伯倫這個“第四者”和他們玩不到一塊兒,少了菲爾米諾,薩拉赫和馬內就陌生得讓人窒息。

菲爾米諾上場后,三叉戟實現合體,真正的利物浦進攻才恢復模樣。薩拉赫和馬內的拿球成功率和在禁區內的效率都得到顯著提升,后者的兩粒進球都來自巴西前鋒的助攻,這更說明三叉戟是真的缺一不可。

利物浦出場陣容(433):

阿德里安/喬·戈麥斯、馬蒂普、范戴克、羅伯遜(91’亞歷山大-阿諾德)/亨德森、法比尼奧、米爾納(64’維納爾杜姆)/薩拉赫、馬內(103’奧里吉)、張伯倫(46’菲爾米諾)

切爾西出場陣容(4231):

凱帕/阿斯皮利奎塔、克里斯滕森(84’托莫里)、祖瑪、埃默松/若日尼奧、坎特/佩德羅、科瓦契奇(101’巴克利)、普利希奇(74’芒特)/吉魯(74’亞伯拉罕)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黃潤鋒

體壇+國際足球撰稿人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