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球新規在英超引起熱議 “球打手”判犯規是否合理

劉川08-24 11:47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劉川

本賽季關于手球的新規則,已經在英超的前兩輪制造了不少話題。雖然媒體和球迷對此幾乎一邊倒的持批評態度,但是英超前主裁加拉格爾本周也提醒球迷,這種批評并不會讓英超在本賽季更改對這項新規則的態度:“它(手球新規)在第一輪開始生效,第二輪引發大規模爭論,但是一切不會因此改變,它會一直生效到最后的第38輪。”

手球新規清楚寫到:哪怕意外(非故意)手球也會被判罰手球。

根據國際足球聯合會理事會的新規則,現在的手球已經不再區分有意手球和無意手球,而在進球或助攻的過程中只要出現手球,該進球一律被算作無效。這一規則看似厘清了以往“球打手”和“手打球”難以區分的問題,簡單明了。不過在實際的執行過程,卻發生了場上雙方球員都沒意識到的極其輕微的無意手球,導致最終的進球被取消。

尤其是曼城被取消的那粒進球,被媒體拿來當做典型的反面案例。供職于BBC的名宿丹尼·墨菲就在賽后直罵手球新規荒謬:“具體到曼城這個進球的案例,如果沒有VAR的話,不會有任何人意識到這個球有什么問題,他在全世界的任何賽場都會被算作有效進球,且雙方球員和球迷都不會對此有任何異議。”

事實上,英超過去幾個賽季在手球的判罰尺度上就幾經反復。2015-16賽季,英超一度嚴格奉行只處罰有意手球的原則,對所有“球打手”造成的手球都不予理會。而那年吃透這一規則的萊斯特城最終奪冠,他們的后防球員多次在禁區內防守時出現的手球,且大多都避開了點球判罰。當時英超主裁的衡量尺度是觀察皮球在最后一次變向之前,手球球員的手臂是否還有揮動,因此不少球員的應對是提前張開雙臂在某種程度上擴大“觸球面積”,以主動的預判動作造成“球打手”的被動手球。

在隨后的一個賽季里,更多的球隊紛紛跟上,造成的直接現象是不少手球進球都被判罰有效,當時效力于阿森納的桑切斯是利用這一判罰尺度的高手,他不僅在2016-17賽季的聯賽中有數粒“手球進球”,那年的足總杯決賽,他也在開場僅4分鐘時近距離“被動手球”,隨后將皮球控下后射門得手。然而隨著英超和國家隊賽場開始更多偏向于手球的嚴格判罰,英超最終才在本賽季遵從國際足球聯合會理事會的新規則。

而現在隨之而來最讓媒體感到憂心忡忡的,則是肯定會有球隊圍繞這一新規則展開相應的訓練:作為防守球員,現在要全力避免在一對一防守時手臂碰到皮球,這有相當的難度。正如上賽季曼聯名宿費迪南德所指出的那樣,后衛在高速回防和起跳頭球時,都需要一定程度上張開手臂來保持身體平衡,如果在禁區里防守一味倒剪雙臂,這種姿勢下摔倒很容易導致重傷。而如果進攻球員眼看進攻無望,主動在禁區里將皮球踢到防守球員手臂上,以換取點球,則是相對容易的事情。以英超球隊對新規則的吸收程度,這類情節的案例將遲早出現在本賽季的英超賽場,套用加拉格爾那句話的格式:它可能在第三輪開始出現,第四輪大規模擴散流行,一直堅持到本賽季最后一輪。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劉川

體壇傳媒駐英國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