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黃思雋
主場2比4輸給荷蘭之后,勒夫必須反思:這個以“鋒線三小(快)”為主導的新體系,特別是在勒魯瓦·薩內長時間傷缺的情況下,究竟是不是這支德國隊的唯一出路?
缺薩內,三快玩不轉
這是一場徹頭徹尾的潰敗,是與荷蘭近4場交鋒里踢得最差的一場,比賽內容比那場0比3更慘,整個過程甚至讓人有一種回到2018年世界杯小組賽的感覺。“我們今天的發揮在技術能力以下。荷蘭整場比賽都是踢得更好的球隊。我們今天該輸。盡管我們1比0領先過,但我們從來沒有感覺到自己完全控制比賽。我們在前場推進時丟球太多了。過去幾場比賽證明了我們明明可以很好保護球權,并且很好地利用機會。我們根本就沒能進入危險區域。”勒夫賽后如是總結道。
上半場,德國隊1比0領先,而且并沒有讓荷蘭隊獲得什么像樣的機會,但不足四成的控球率,接連不斷的向前傳球失誤,以及格納布里和羅伊斯浪費2次極佳的反擊機會,還是讓人對于德國隊的發揮產生疑問。這樣的場面,多少有點像2017年聯合會杯上對智利的決賽。不知是能力不允許抑或是主動而為之,反正德國隊控球率極低,只能等待對手犯錯來打反擊。2018年世界杯上,“慢動作傳控”的德國隊遭受小組墊底之恥。經過“深刻反省”,勒夫得出了不放棄傳控但必須在進攻三區提速的結論。后來在歐國聯慘敗給荷蘭后勒夫又更進一步,祭出“鋒線三快”,薩內和格納布里因此如魚得水。總之,控球似乎變得可有可無,反正前場夠快就行。
在萊比錫狀態神勇的韋爾納,一回到國家隊就像是換了一個人。
在薩內重傷的情況下,勒夫并沒有放棄這套看上去已然走上正軌的戰術,只是讓韋爾納回到首發陣容,這個選擇也完全在各界預料之中。畢竟僅僅一周前,韋爾納剛在萊比錫RB客場3比1擊敗門興格拉德巴赫的比賽中上演德甲生涯首次帽子戲法,而且新賽季開始以來連續3輪聯賽斬獲5球,狀態和信心正值巔峰,沒理由不給他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然而,韋爾納與薩內是截然不同的類型,盡管速度更快,力量更足,但并不具備薩內那種可以自如變換節奏的盤帶和突破能力。雪上加霜的是,羅伊斯也完全不在狀態。其實過去2輪聯賽對陣2支升班馬科隆和柏林聯盟,多特蒙德隊長就已經踢得毫無感覺。于是“鋒線三快”里面,只剩下在國際比賽周前的一輪聯賽中坐了90分鐘板凳的格納布里算是發揮正常。
格納布里補射為德國隊首開紀錄。
與此前幾場比賽一樣,3名前鋒沒有固定站位,不斷地交叉換位。然而,車輪戰并沒有讓荷蘭防不勝防,反而導致本隊進攻混亂,因為3人之間分工并不明確。如果薩內在場,中后場的直傳和長傳往往都會優先選擇曼城邊鋒,而格納布里則會更多地負責回撤到中圈附近過渡一下,或者拿球轉身再向前輸送。而在格納布里、羅伊斯和韋爾納聯袂出場的情況下,究竟誰才是反擊的第一接應點,誰主要負責回接過渡,誰主要沿邊路爆破,在這45分鐘里根本看不出所以然。
格納布里進球前,是韋爾納回撤到中圈接應聚勒的直傳,第一時間回給基米希,再由基米希送出致命直線。但如此線路清晰的進攻配合,在這個半場少之又少。另一次出現在第26分鐘,基米希后場斷球,羅伊斯拿球后迅速直傳找到格納布里,但后者沿左肋突破卻沒有發現右側已及時跟進的韋爾納,眼看著范戴克即將上前封堵,匆匆忙忙地在30米外直接吊門,白白浪費了一次反擊機會。換作是薩內帶球、格納布里跟進,效果可能要好得多。至于第42分鐘羅伊斯浪費掉的那次一對一射門良機,則是來自于克羅斯沿左肋的帶球突進,這并不是常規進攻手段。
面對范戴克的防守,格納布里操之過急,浪費一次反擊良機。
從教練和球員的賽后采訪即可得知,德國隊上半場踢得如此被動(控球率只有35%左右)絕非主動而為之,而是真的控不住球。面對采取主動并積極高位壓迫的荷蘭隊,德國隊沒有了以往那種從容不迫的后場倒腳,就連諾伊爾也不得不多次匆忙大腳解圍。三中衛當中居右的金特爾和居左的若納唐·塔,以及右翼衛克洛斯特曼在這種高強度的高位防守當中明顯缺乏持球和互傳的信心和技術,而前場球員當中持球和掌控節奏能力最強的羅伊斯也沒有作出應有貢獻。
只踢了10分鐘好球
這場比賽,德國隊踢得最好的時段是下半場前10分鐘左右。那段時間里,德國隊在贏得球權后更加堅決地投入進攻,投放了更多兵力,而左翼衛舒爾茨也終于展現出應有的進攻威力,可惜3名前鋒連續錯失3次橫傳或斜傳:德利赫特和范戴克先后完成高難度的門前解圍,外加布林德成功干擾了格納布里的一次搶點。這10分鐘,已經是場上這支德國隊可以踢出的較高水平。
基米希和隊友圍追堵截孟菲斯·德派。
在沒有薩內的情況下,客場絕殺過荷蘭的舒爾茨基本只能靠單干。逼迫德利赫特手球送點的那次進攻,也是舒爾茨在左路面對兩人防守強行擺脫,再與京多安互傳配合后所創造出來的傳球機會。而在防守時,由于身后是不靠譜的若納唐·塔,舒爾茨一再疲于奔命,相互拖累。格納布里首開紀錄前的1分鐘,荷蘭率先獲得本場第一次破門機會,那是舒爾茨在前場左路受到壓迫后回傳失誤所致,而體重達到95公斤的若納唐·塔在回追過程中竟被瘦高的巴貝爾強行擠開。
荷蘭扳平1比1之前,舒爾茨和若納唐·塔的左路防區又被迪姆弗里斯輕松瓦解,好在韋納爾杜姆的勁射角度太正被諾伊爾奮力撲出。緊接著,兩人就接連犯錯,相互間離得太遠,成全弗倫基·德容扳平比分。對于這個丟球,勒夫對整條后防的表現都提出了批評,“我們必須在邊路避免這樣的傳中,我們的防守已經到位,而中路完全是空的。”
提速不一定要靠三前鋒
荷蘭扳平1比1之前,羅納德·科曼派上普勒佩爾和新人馬倫,減少一名后衛,增加一名前鋒,將陣型從433變成3232,由德派和馬倫頂在最前面,巴貝爾和普羅梅斯分居兩翼,普勒德爾和德容組成雙后腰,韋納爾杜姆出現在10號位。這是荷蘭隊最終實現反敗為勝的一次關鍵調整。
相比之下,勒夫的臨場調整沒有收到理想效果。勒夫是在德容扳平后2分鐘用哈弗茨和京多安換下韋爾納和羅伊斯,目的很明顯就是要加強控球,減少丟球。賽后勒夫透露,其實他在被扳平之前就已經想這樣調整了。按照他的設想,哈弗茨可以在鋒線上有所作為,而京多安則可以讓中場運轉得更好,“但我們兩點都沒有做到。”與荷蘭換人的同時立即變陣不同,德國隊換人后基本保持343陣型不變,只是京多安會更多地回收,成為第3名中前衛。
馬倫國家隊首秀破門,將比分改寫為3比2。
哈弗茨在替補登場后這半小時里面的疲軟表現,讓不少德國球迷大失所望。這位已是德甲招牌球星的德國隊未來領軍人物面對身高體壯、逼搶兇狠的荷蘭后衛,在對抗當中完全落于下風,持球后難以獲得面對球門的機會,既沒有送出一腳有威脅的傳球,也沒能尋找到起腳射門的空當。包括最后時刻出場的布蘭特,也無法在變陣五后衛來死守的荷蘭隊面前展現出自己的技術特點。
無論是首發的“老將”羅伊斯,抑或是替補出場的兩大新星哈弗茨和布蘭特,他們的技術特點都大同小異,一方面是力量和對抗吃虧,另一方面則是缺乏在狹小空間內連續快速突破的能力。論后一點,除了薩內,如今德國隊中幾乎沒有其他球員可以做到。至于力量和對抗,其實擺在勒夫面前的有一個現成的、完全值得一試的人選——勒沃庫森主力中鋒福蘭德。然而在解釋這份國家隊大名單人選時,勒夫已經委婉表達了至少在這個大賽周期內不會再考慮福蘭德的意思。
既然缺少薩內又不招福蘭德,德國隊繼續打三前鋒真的有必要嗎?特別是在3名前鋒沒有明確分工,而且沒有一個理想的持球人的情況下,完全可以考慮減少一名前鋒,增加一名“8號”,以讓鋒線和中場銜接得更好,也可以增加一個人去協助基米希和克羅斯做好防守和傳控,以及在攻守兩端更好地幫助兩名邊翼衛。簡而言之,在缺少薩內的情況下,勒夫應該讓京多安(或者此次重新歸隊的埃姆雷·詹)進入首發陣容,而鋒線上只保留2名速度型球員即可,可以是格納布里搭檔韋爾納、羅伊斯或者射術全面且位置靈活的新人瓦爾德施密特。
在薩內傷缺的情況下,勒夫應該考慮給京多安機會。
特別是接下來與北愛爾蘭的比賽,德國隊如無意外將會遭遇鐵桶陣。結合6月對付白俄羅斯和愛沙尼亞的經驗,德國隊很需要京多安的向前傳球能力。如果繼續使用三中衛體系(在缺少呂迪格的情況下,無論是用金特爾還是若納唐·塔搭配聚勒打雙中衛都顯得安全系數不足),那么可以考慮變陣3322,由克羅斯在中場拖后負責調度,讓京多安和基米希在8號位負責傳威脅球和高位防守。
其實早在與荷蘭賽前,勒夫、克羅斯和羅伊斯他們就已經預感到在這場改革當中會遭遇挫折,只是沒有想到,挫折來得如此迅猛。這場2比4導致一切推倒重來的可能性不大,但極有可能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假如能夠迅速重整旗鼓,從貝爾法斯特帶走3分,那么這場2比4或許會是這支新德國隊通往歐洲杯過程中最為寶貴的一課;假如下一場比賽再有任何閃失,那么對于勒夫、德國隊乃至德國足球來說,后果可能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