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辣圖】怎樣才能活得龐克一點?

王勤伯10-14 11:14 體壇+原創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王勤伯

哲學家伯辣圖在異性話題興趣廣泛,他既喜歡成天泡在海水里的現代比基尼女郎,也喜歡“古典”氣質的女性,例如舞臺劇演員。伯辣圖認為,能夠出演舞臺劇,本身需要很多個人修煉。

最近伯辣圖讀到了意大利女演員斯蒂法妮婭?羅卡的一段訪談,她說,一個人的生命中,內心多一些“龐克元素”能帶來一些好處。

如何去理解“龐克元素”的此處的含義?在很多人的概念里,龐克是一群奇裝異服、舉止怪異、唱歌撕心裂肺的家伙。很顯然。哲學家伯辣圖沒有義務為這一類人補課,因為他們從來不認為自己需要補課,甚至還覺得自己懶得去給龐克們補課。

然而對于哲學群眾來說,更多一些了解龐克文化卻有助于加深自己的哲學認知。存在主義哲學誕生于龐克,丹麥人基爾克果是19世紀早期的哲學龐克。

20世紀90年代,果戈里妓院樂隊的問世標志著音樂種類“吉普賽龐克”的出現。這也是和伯辣圖哲學較為接近的一支樂隊,他們從一誕生就是世界性的,盡管成員里大多數都是東歐、亞洲移民,尤其樂隊主唱尤金?胥茨是和家人一起歷盡千辛萬苦跋山涉水最終抵達美國的烏克蘭切爾諾貝利難民,但他們就是堅持“要吃美國還要罵美國”。

哲學家伯辣圖認為,一個吃美國還要罵美國的人,而且通過自己的音樂罵出了水平,罵出了藝術,不僅在美國擁有大量樂迷,在歐洲也很受歡迎,是優質的龐克也是優質的哲學。音樂比美國更重要,哲學比美國更重要,女人的美比美國更重要。

所以,伯辣圖想要說的是,舞臺劇演員出身的斯蒂法妮婭?羅卡所說的龐克,并不是通過標新立異來體現個性,而是敢于冷不丁又斬釘截鐵地對主流的聲音說不,是背身而去,就算沉默,也可以沉默出頑皮與藝術。

在網絡讓“主流”變得鋪天蓋地的世界里,“讓自己龐克一點點”的形式不一定都是挑釁的言語,同樣可以是長時間的沉默無聲,是長時間的漠不關心——沉默和漠不關心是拒絕附和的最低消費。有誰知道絕對的沉默是何等寶貴?匈牙利作家馬洛伊曾寫過這樣一句話,“我逃離匈牙利,不是害怕他們不讓我說話,而是害怕不讓我沉默。”

為了紀念馬洛伊去世30周年多一點點(1989年2月),今天我們“世界罩杯”欄目特意請來了美國模特娜塔莉亞?巴魯利奇,這位克羅地亞-古巴混血妹子是哥倫比亞歌手馬魯馬的正式女友,但最近巴西媒體透露,她和內馬爾搞上了。

伯辣圖說,親愛的娜塔莉亞,貝盧斯科尼被問到格蕾塔,大談偉哥和瑞典金發美女,他不是老龐克,只是老糊涂了。

今天是“伯辣圖”第565期,本欄目已連載超過500期,欣賞往期精彩圖文,最便捷的方式是在手機上下載體壇加App↓↓↓

本欄目長期征詩,有意投稿者可直接在當天“伯辣圖”文末評論留言,或者在新浪微博私信“@Alain王勤伯”。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王勤伯

體壇傳媒駐意大利記者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