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NBA球員面臨無解難題 這是公開的丑陋秘密

柴夫10-15 07:00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柴夫

NBA球員所面臨的最大敵人是什么?答案是睡眠不足。

一支球隊一個賽季至少要打82場常規賽,時間跨度達6個月,總飛行旅程能達到50000英里。在2018-19賽季,NBA球隊平均每2.07天要打一場比賽,擁有13.3場背靠背之戰,相當于要連續25周每天飛250英里。

漸漸的,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從球員到教練再到訓練師和隊醫,越來越多的人感到密集的賽程和大量跨時區的飛行正在侵蝕球員們的身體。一些專家已經開始收集數據,而這些數據反饋出來的結果是恐怖的——睡眠不足已經成為了NBA聯盟中無聲的災難。

我們知道NBA為此做了很多努力,比如他們一再稀釋賽程、調整比賽安排,盡可能地減少各隊背靠背比賽和高密度比賽的場次,比如他們減少了晚開球的全美直播比賽,再比如他們試圖通過縮短季前賽來減少球員的消耗。但這些依然遠遠不夠。

這是我們無解的最大難題,也是人盡皆知的骯臟秘密。”一位工作和球員健康相關的聯盟內部人士說。

球員睡3、4小時是常態

當地時間2月26日,哈桑·懷特塞德正處在一段4天3賽的艱苦賽程中。前一晚他們剛剛輸給了太陽,明晚則要在家門口迎來勇士的挑戰,在那之后的2月28日,他們需要飛往休斯敦客場面對火箭。但眼下的問題是,明晚和勇士的比賽幾點能結束呢?按照正常時間估算,比賽晚上10點左右打完,懷特塞德預計能在11:30左右登上飛機,落地休斯敦大約在凌晨2點,到達酒店的話,估計得3點了吧。

“這就是明天等著我們的安排。”懷特塞德說。

看看這樣的行程安排,你就知道睡個好覺對他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個聯盟你真的很難擁有理想的睡眠時間和條件。”懷特塞德希望自己能在飛機上打個盹,希望酒店的床足夠舒適,也希望長期服用的褪黑素能讓自己做個好夢,但他知道,想在NBA的漫長賽季中擁有穩定高質量的睡眠是不可能的。“真的不可能,別想了。”

查爾斯·切斯勒是哈佛醫學院的睡眠研究主任,他給NBA球員的睡眠時長建議是每晚8-10個小時——一般26-64歲成年人每晚的理想睡眠時長是7-9小時。但一位在聯盟工作數十年的球隊員工表示,沒有球員能睡夠那么長時間。在他的形容下,NBA球員每晚的睡眠時間“短到了不能再短的水平”。

切斯勒也和三支不同的NBA球隊展開了合作,一些非常有名的球員曾告訴他,他們每晚只能睡3-4個小時。當然,球員們可以在白天也得到一些補覺的時間,但一位訓練師提到,把所有分散的睡眠時間加在一起,NBA球員每24小時中只能睡6個小時也是普遍現象。

睡眠不足危及生命

“睡眠不足不僅僅影響NBA球員的場上表現,它還在威脅他們的健康,甚至縮短他們的壽命。”

說出這番話的人叫蒂莫西·羅耶,一名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曾在魔術隊擔任過運動表現專家。他和NBA的緣分始于2007年,當時他被介紹給征戰NBA的中鋒克里斯·卡曼,幫助后者解決注意力不集中、意力缺陷多動障礙問題。在進入NBA世界之后,羅耶發現NBA的賽程安排和旅途行程簡直反人類。“這個星球上沒有任何一家工廠像NBA轉移他們的球員那樣轉移自己的員工。”

睡眠不足到底有多大危害?2011年,疾病防治中心宣布睡眠不足成為公共健康問題。根據切斯勒的研究,過去50年美國人工作日的平均睡眠時間從每晚8個半小時減少到了7小時。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神經科學和心理學教授馬修·沃克表示:“基于目前所有的大約10000項實驗科學研究,那些每晚只睡不超過6小時、身體卻絲毫不受影響的人,四舍五入到整數,然后用百分比的形式來呈現的話,數字是0。

長期睡眠不足與癌癥、糖尿病、肥胖、心臟病、阿爾茨海默氏癥、癡呆癥、抑郁癥、中風、精神病和自殺的風險增加都有關聯,這種隱形殺手不只影響你的大腦,還損傷你的器官。

這些危害加之普通人身上已經如此可怕,想象一下那些身體承受負荷本就遠超常人的NBA球員,睡眠不足給他們造成的傷害是驚人的。

睪丸激素水平暴跌

睪丸激素對運動員而言至關重要,它是一種影響速度、力量、肌肉質量和情緒的基本激素。而研究結果表明,那些持續一周每晚只睡5小時的男性,他們的睪丸激素水平相當于比自己年長11歲的男性。而在看到NBA球員的睪丸激素水平后,羅耶震驚了。

在2012-13賽季開始后3個月,一位20多歲的球員被檢測出睪丸激素水平相當于50歲的男性。羅耶和他的團隊開始分析問題到底出在哪里,最后他們發現,所有危險信號都源自一個起點——密集的工作旅行嚴重影響了球員的睡眠。

在2014-15賽季,羅耶和他的團隊監控了來自多支球隊的18名球員,他們發現在賽季開始時,這些球員的平均睪丸激素水平超過88%的同齡人。經過兩個月的NBA比賽和旅行,這個平均值降到了超過70%的同齡人。到了轉過年的3月,只能超過32%的同齡人了——5個月間這18位球員的睪丸激素水平降了64%。

“球員們的工作時間太長了,不是他們打得比賽時間長,而是旅途飛行的問題。”羅耶說道。

球員努力展開“自救”

一位NBA高管曾如此說道:“一個人長期每晚只睡4、5個小時的話,他們就習慣了,還是能活著。”但我們對于NBA球員的要求可不止是活著,還要讓他們貢獻出最頂級的表現。因此,球員們也都早早開始了和睡眠問題的對抗。

勒布朗·詹姆斯每年花費7位數在保養自己的身體上,但最讓他重視的一項“治療”就是睡眠。當詹姆斯征戰客場的時候,他所住的房間溫度需要嚴格控制在20-21攝氏度,附近的一切電子設備要在他上床前的30-45分鐘關閉。然后詹姆斯會打開手機中的睡眠app,它會為這位超級明星播放雨滴落在樹葉上的聲音。

伊戈達拉曾飽受睡眠不足折磨,直到2013年加盟勇士后,他在睡眠專家的指導下開始調整。他改掉了白天打長盹的習慣,因為那會影響晚上的睡眠質量。在臥室內,一哥會把手機調到飛行模式,然后把電視關閉。“在飛機上睡覺可得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那些睡眠根本不算數。”他說。

貝茲莫爾也有自己的一套“規定動作”——拒絕一切電子設備,厚厚的遮光窗簾——一切都是為了保證自己能有7小時的高質量睡眠。

越來越多的NBA球隊或球員開始和睡眠機構及專家合作,以此來幫助運動員擁有最理想的睡眠,有效保證健康、避免傷病。但歸根結底,安排更加合理的賽程和旅途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對于目前的NBA來說很難實現。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