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雷事件發生以來,即便表態愿意在NBA復播后繼續追捧的中國球迷,也會感慨“再也回不去了”。同樣的心理也可以復刻到美國球迷身上,不過他們“深感遺憾”的對象,是“詹姆斯們”。
美國鍵盤俠在憤怒什么?
根據名記shams報道,中國賽期間,當蕭華要求球員站出來為NBA信奉的“言論自由”發聲時,詹姆斯認為這是一個本該聯盟解決的問題,但卻要把對“復雜的地緣政治”并不了解的球員推向前臺,這不公平。
回到國內之后,詹姆斯接受采訪,他的言論也被美國網友質疑這是“向中國低頭”,“向金錢低頭”:此前有美國記者讓詹姆斯“閉嘴然后打好自己的球”,詹姆斯拋出“more than an athlete”的人設強硬回擊,怎么這回中國人一說話,詹姆斯就乖乖閉嘴了?
不僅僅是在網絡之上,在香港街頭也出現了抗議的聲音,“黑人的問題是問題,香港的問題也是問題”的標語被舉起,甚至詹姆斯的球衣也被當街焚燒。“燒球衣”被視作一種標志性的行為,它最大程度上地表達了對球星的反感。
其實,不僅僅是詹姆斯,很多NBA球星,一旦在此問題上回應模棱兩可,就會受到攻擊。實力越強的球星粉絲就越多,影響力也就越大,因此像庫里、哈登,在莫雷事件中“不敢站隊”時,就會遭遇集火。
例如哈登,他先是在日本表演賽期間道歉,然后回到美國本土又重申支持言論自由,等到了最近,哈登已經明確將自己摘除出此事:“我不插手這件事了,我現在專注于眼前并努力變得更好,還有一個半星期常規賽就要開始了。”
再例如庫里,當被問到NBA度過此次危機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時,金州后衛說道:“作為一個聯盟,首先要忠于我們是誰,但也要搞清楚這與不同的聯系以及機會之間是如何一起發揮作用的,我們之前就做得很棒”。這樣的發言被美國鍵盤俠調侃:“忠于我們是誰——這是什么意思?意思是讓中國童工工廠再多加幾個班來制作NBA球衣么?”
著名記者扎克·洛維在播客節目中,似乎道出了NBA聯盟以及球星的做法令美國網友憤怒的原因:蕭華的聲明中雖然沒有因為莫雷所說的內容道歉,但卻為傷害了中國朋友們的情感而道歉,這在美國人看來是嚴重的雙標:“詹姆斯們”對美國的政務發表高談闊論,每天都在痛罵特朗普,也沒見蕭華出來因為傷害了特朗普的感情而道歉啊。聯盟官方以及球星帶頭“示弱”,會造成激冷效應,以至于每個人都噤若寒蟬。
所以,基本上美國網友們的一種觀點是:“詹姆斯們”平常評論起美國國內的社會議題就風生水起,怎么一涉及到中國的“自由民主問題”就慫了?所以“詹姆斯們”一定是被中國用金錢收買了吧。
拯救全世界還是交給超人來做
為“詹姆斯們”辯解,要從以下兩點講起。
首先,我們要明白,整件NBA與中國的沖突事件,是由一個名叫莫雷的人發的一條推特引起的。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媒體在簡稱時,總把整個沖突用“莫雷事件”代替,但到了后來,事件升級成為NBA聯盟與中國之間的全面對抗后,人們卻逐漸遺忘了這一點。
“中N沖突”的第一責任人是莫雷,他也是最應該站出來向媒體一遍一遍重復解釋的人,而不是詹姆斯,也不是哈登庫里,甚至不是蕭華。不過顯然,美國網友對于一個支持了“自由民主”的NBA球隊總經理行使了豁免權,他們不在乎整件事情的起因經過后果,只在乎“政治正確”這四個大字。2016年1月美國初選在即,特朗普在愛荷華州的一場競選集會上公開吹噓:“我甚至可以站在第五大道的路中間開槍打人,我的支持者也不會少!”而最終就是這樣的人當選了美國總統。
第二,在NBA與中方的不斷博弈之后,一篇篇聲明就像不斷漲高的海浪,沖高危險等級。這時,作為NBA球員代表的“詹姆斯們”就不得不發表觀點。筆者在外網上看到一篇文章,《NBA的黑人球員沒有義務去拯救世界》,似乎可以替“詹姆斯們”爭辯一番。
文章以“杰斐遜被警察槍殺”的事件來說明美國社會的現狀。塔蒂亞娜·杰斐遜是最近一個成為熱搜的無辜黑人。當地時間上周六凌晨2點30分,28歲的杰斐遜正在家中,房門是敞開的,而且屋內的燈還亮著。這一幕引起了鄰居的關注,后者出于關心就報了警。警方到達之后拿著手電筒在屋外走了幾分鐘,然后其中一名警察看到屋內窗戶旁站著個人,于是高喊“舉起手來,讓我看見你”,隨即開槍射殺了杰斐遜。
而此時的她,正和8歲的侄子玩著電子游戲。
這件事在中國被媒體以《因鄰居‘多管閑事’,美國女子被警察槍殺在自己家中》為題報道,而在美國,這卻是美國黑人每天都在面對的現實。
以詹姆斯為代表的眾多黑人球員,他們的確擁有極大的影響力,希拉里在競選時都拉著詹姆斯到現場站臺,由此可見一斑。但是,當他們每天醒來,面對的是這樣的社會現狀時,仍然要求“詹姆斯們”站出來為香港抗議者聲張所謂“正義”,為莫雷以及蕭華的言論擦屁股,這樣公平么?
這一問題同樣可以拿來質問部分中國球迷,要求“詹姆斯們”表達觀點站在中國一邊,并且在解決“中N沖突”時扮演重要角色,這樣真的公平么?
就以詹姆斯本人為例。雖然詹姆斯宣揚自己“more than an athlete”,但別忘了,他的影響力是從“NBA黑人籃球運動員”這樣一個身份上獲得的,這一點就限制了他能夠有效發聲的社會議題的范圍,在這個范圍內,他的聲音是有意義的,他的建議是重要而應該被廣泛參考的。
詹姆斯當然可以就任何議題發表觀點,但他的影響力是從中心向外輻射的,離中心越遠能量就越弱,甚至可能因為對不熟悉的議題發表觀點,而造成反效果。
因此,當涉及“種族歧視”這樣的核心議題時,詹姆斯從來都是急先鋒。就以前快艇老板斯特林的種族歧視事件為例,當時還在熱火打球的詹姆斯已經做好了帶頭罷賽的準備,而他的球隊也成為繼快艇之后,又一支將球衣反穿來表達抗議的球隊。
在體育領域也是如此。NCAA大學生運動員無法從聯盟以及球隊高額的收入中獲利,跳過大學以高中生身份加盟NBA的詹姆斯希望這種情況能夠有所改變。就在今年10月1日,加州州長Gavin Newsom在詹姆斯的個人節目中,正式簽署了《公平競爭支付法案》,使加州成為第一個允許學生運動員利用自己的名字、形象和肖像牟利的州。詹姆斯不斷利用自己的聲音為整件事情的向前推進貢獻力量。
前文提到的文章《NBA的黑人球員沒有義務去拯救世界》,或許有些狹隘。拯救全世界,在各種事情上都插手一番,撥亂反正,還是交給超人比較合適,放眼整個NBA,不僅是黑人球員,沒有球員應該擔負起這樣的重任。即便是出演了《空中大灌籃2》,要與兔八哥并肩作戰的勒布朗·詹姆斯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