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原創
金信煜來申花的時候,就埋下了兩個伏筆:一個是他如何跟伊哈洛并存?另一個是作為體系球員,需要一個圍繞他來踢的戰術體系,這個全北現代有但申花是木有的,一時半會也不會有。同樣,沙拉維雖貴為意大利國腳,但也是一個個人能力一般的團隊球員。在恒大踢過的意大利前輩如吉拉迪諾、迪亞曼蒂,由于單兵作戰能力平平,往好了說是不符合沒有戰術體系的中超風格,往壞了說直接就是失敗的引援。沙拉維呢?
在足協杯決賽這樣的舞臺,才能看出來真正的情況。目前,申花更像是一個未完工的大工地,4個老外2個體系球員,2個單打球員,但只有莫雷諾一個人單槍匹馬打出了水平,大概也只有他一個人踢開心了。單打能力突出的莫隊堪稱足協杯決賽之花,官方給出的最佳球員是打進唯一一個點球的大佩萊。但我想申花隊長才是兩隊發揮最出色的球員。沒有他,這場決賽的“上半時”會非常難看。
但不論如何,申花的靈魂已經34歲了,且處于離隊的傳聞之中。申花的未來一片迷茫。次回合,莫伊塞斯傷愈歸隊,劉洋、劉軍帥球監期滿,小金子也許不會先發出場,莫伊塞斯和劉軍帥兩大護法將把莫隊的空間壓榨到最小,絕無可能踢得像在魯能大球場這般舒服。
上半時,大金子變身前鋒型后腰,這是為防守戰術做出的犧牲。但下半時,有36分鐘和伊哈洛共存,曾在亞冠令中超球隊聞風喪膽的大金子成了隱身人,兩個中鋒在功能上頗多重復,沒有形成1+1=2的效應。當然,國內球員尤其是兩個邊后衛下底傳中能力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制約。環顧國內邊后衛,能夠下底傳中的就那么幾個,這個問題已經連累到國家隊了。 而伊哈洛的狀態已不復賽季之初的神勇,他只獲得了36分鐘出場時間,打飛一個近在咫尺的單刀。致命的是,習慣單打的他和大金子球路不同,兩人之間幾乎沒有連線——回到主場后的次回合大概必須攻出去踢,難道只能依賴莫隊的個人能力?
在歐洲足球中,個體只是整體流水線下的一個零部件。如果沒有流水線的體系運作,個人能力一般的個體基本上就不好使。吉拉迪諾、迪亞曼蒂曾經如此,沙拉維大概也是如此。他想回歸意甲,多半是因為身邊人不在一個頻道上踢球的痛苦。沒有人為你跑出空位,皮球的移動也不通過團隊推進,基本上都得靠球員個體,意大利人上半時基本上隱形。次回合,沙拉維的出場時間也許跟王永鉑有關,如果后者中場首發,申花的攻擊組合會更加傾向于“體系”一些,相對而言,有助于沙拉維獲得更多表現機會。但整體付出的代價是中場防守攤薄得有點大,在高度重視防守的決賽中,教練是不是受得了不好講。
有人說,魯能不也是用2個歐洲球員——相對而言,魯能是中超最接近用體系打球的球隊,所以,魯能率先開始了向歐洲足球的轉型。原因無他,體系需要傳承、認同和情感的力量,由于魯能的青訓強大,基本陣容中自己家孩子的比例很大,這就為體系的運作提供了某種可能性。小段敢于跟隊長搶發任意球,部分是由于小師弟跟大師兄之間的情感紐帶。這樣的事情,在花錢賣來的球隊或是不可想像的,小孩敢跟大哥搶食?大家都不搞青訓,砸錢把一支球隊湊合在一起,除了個人單打獨斗還能打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