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戴高樂報道
當地時間11月23日,在熱火客場戰勝公牛的比賽中,本賽季一直都有不俗發揮的肯德尼克·納恩得到了21分,幫助球隊最終拿到勝利。對于納恩來說,這場比賽還有一個特殊的意義,因為他就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芝加哥人,在家鄉父老面前完成這樣一次“匯報演出”,是他多年來的愿望。
這場比賽,納恩的很多親友都來到現場為他加油助威,其中就包括他的父親麥爾文·納恩。看著兒子在聯航中心這塊他心中的籃球圣地來回奔跑,老納恩心中百感交集。兒子的表現讓他感到驕傲,更讓他想起了35年前的一段往事和一位故人。
那是當地時間1984年11月21日,在那一天,芝加哥籃壇的一顆希望之星——本·威爾森被兩個年僅16歲的少年的槍殺,離開人世的時候,威爾森才只有17歲。“我當時正在教室里睡覺,結果有人把我喊醒,”麥爾文·納恩回憶說,“當然就有人說:‘嘿,兄弟,本剛剛中槍了。’我大吃一驚說:‘什么?’那真是非常悲傷的一天,也是很悲傷的一年,直到今天,雖然已經過去了35年,但這種悲傷的情緒猶在。所以,我兒子這次回到芝加哥來打球,他和賈巴里·帕克兩個人活躍在如今NBA的現實,都讓我們的傳統得以延續下去。”
雖然距離那次事件已經過去了35年,但本·威爾森的英年早逝還是成為很多芝加哥人難以忘懷的事件。如今效力與活塞的芝加哥籍球員羅斯和納恩都選擇身穿25號球衣,目的就是紀念威爾森。當年在讀高二的時候,麥爾文·納恩曾曾已經進入高四威爾森當過隊友,所以跟威爾森情誼不淺。加上當時威爾森是全美最受關注的高中生球員之一,他的這次意外讓納恩和整個芝加哥籃球圈都倍感遺憾。
威爾森的故事經過父輩們的“口口相傳”,也被納恩這一批芝加哥的新生代球員所了解。“他的影響真的很巨大,對我個人而言,我時至今日也還帶著他的遺志在打球,”職業生涯首次回到家鄉芝加哥打比賽的納恩說,“當我在讀高中的時候,我第一次了解到他的故事,還看了很多關于他的紀錄片。”
斯人已逝,而納恩這一批新崛起芝加哥籍球員延續著這座城市的籃球傳統。在與公牛的比賽中,納恩本賽季第7次單場得分20+。這個數字,跟今年的榜眼秀賈·莫蘭特不相上下,也是自從2008-09賽季的邁克爾·比斯利之后,在賽季開始后拿到20+場次最多的菜鳥。
“他的表現總是很穩定,我覺得他的職業生涯前景會非常光明,”熱火主教練斯波爾斯特拉如此評價納恩說,“不管他一場比賽是得30分還是不得分,他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總是延續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