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張雅勛
伴隨著中超聯賽最后一輪落下帷幕,關于中國足球的2019也基本宣告結束。中國足球是一個讓人有些分裂的環境,看著在廣州天河更衣室中慶祝的恒大隊員們,看著北京主場五萬名球迷寒冬中的助威,讓人們感覺到這似乎是中國足球的盛世;然而再想想各級國字號糟糕的戰績,看看朝令夕改的足球政策,似乎中國足球還在不斷下落的低谷中。中國球迷的特點在于,有時候明明對于結果已經有了預期,但卻仍然對于勝利和奇跡充滿期待。相信很多仍然支持和關心中國足球的人,都是在這樣的糾結中度過了2019賽季。
也就是在這樣的糾結之中,體壇傳媒主辦,《體壇周報》、《足球周刊》、體壇加聯合發起的中國金球獎評選進入了第三個年頭。這是唯一一個以中國籍球員為評選對象、以選手年度全系列足球賽事綜合表現為考量標準的年度評選。和中超年度最佳評選不同,中國金球獎是對球員在自然年內,國家隊比賽、亞冠聯賽、俱樂部聯賽和杯賽等全系列賽事綜合表現的評定。為了保證評選的專業性,中國金球獎全部以媒體記者擔綱評委,所有選票將會被公示。接下來的三周半時間內,來自百家國內權威體育媒體的評委,以及10余家關注中國足球的國際權威媒體的記者,將為自己心目中年度表現最佳的中國足球人投出選票。
不可回避的是,在目前的大環境中,樹立一位中國足球的本土“榜樣”,發現和挖掘屬于中國足球的正能量,遭到了很多質疑的聲音。而中國金球獎在活動籌備,爭取政策、資源支持的過程中,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即便如此,2019中國金球獎頒獎典禮仍然會照常舉行。
中國金球獎的評選,不能自詡為黑暗中的一束光,但至少可以發出一種聲音,告訴每一個仍然在堅持踢球的中國球員,媒體評委、球迷、社會公眾,依然在關注中國足球人自己的表現。即便如今的中超聯賽是外援唱主角,國家隊也開始有了歸化球員的“洋面孔”,身為一名中國球員,一名中國足球人,也絕不應該甘于平庸,每個人肩上仍然有一份需要扛起的責任。
在西班牙追夢的武磊,在國家隊同樣發揮出色;國足和魯能雙料隊長蒿俊閔,本賽季展現了老隊員榜樣的力量,池忠國、吳曦、顏駿凌,甚至在中甲效力的老將王棟,每個人在這個賽季都有出色的發揮,每個人都有可以挖掘的正能量故事。
事實上,最終捧起中國金球獎的獎杯,是對足球人工作的認可和榮譽,但同時也希望,2019年中國金球獎的頒獎典禮能真正挖掘本土足球人身上的閃光點,成為足球人和球迷對話的平臺和橋梁,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足球人的付出,讓我們能夠在這個混沌的足球時代中,找到哪怕是一點點正能量。
2019就要過去了,未來的2020、2021、2022,中國足球不一定會變得更好,但是足球的意義,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勝負和錦標。樹立中國足球榜樣,讓更多的人通過本土足球人的努力,感受到哪怕是一束光,或許才應該是中國金球獎更大的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