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畢陌報道
周六,歐足聯完成了2020年歐洲杯的抽簽,這屆歐洲杯是歷史第一次由歐洲各大城市,東起巴庫,西到畢爾巴鄂,北到格拉斯哥,南到羅馬的泛歐洲版歐洲杯。然而這一普拉蒂尼始作俑的方案遭到了廣泛批評。理由如下 :
(1) 政治上: 普拉蒂尼為了討好各個會員國,誰都不得罪,最終設計出了一個所謂的“慶祝歐洲杯成立60周年”的紀念版歐洲杯(那么100周年需要怎么紀念?把歐洲杯放到中國舉行?),大家利益均沾,有錢一起賺。
(2) 球隊遠距離飛行,辛苦點也罷了,反正歐冠長距離飛行已經習慣。但這樣的泛歐洲版的賽事苦了球迷。為了追隨球隊,球迷需要從歐洲的一個角落飛到另一個角落,不僅花時間,對于經濟不那么寬裕的多數球迷來說,還費錢包,讓和歐足聯有利益關系的商業機構(航空公司,旅行社,酒店)賺個盆滿缽滿。
(3) 第三個批評論點容易被大眾忽略,但確實最近探討的熱點: 2020年泛歐版歐洲杯是一個高污染的歐洲杯。
歐足聯官網承認2020年歐洲杯會帶來環境問題
高污染基于明年歐洲杯各國球迷穿梭全歐所造成的交通工具大量溫室氣體排放。歐洲的總面積為1012萬平方公里,而本次歐洲杯的舉辦城市還包括了亞洲的巴庫,進一步增加了舉辦城市的覆蓋面積。
相比之下,和本屆歐洲杯情況相似,大城市較為分散的美國,除去不參與舉辦這類大型賽事的阿拉斯加,夏威夷與四散的海島,美國本土面積為760萬平方公里。
而我國的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一旦舉行大型體育賽事(比如未來的世界杯),主要舉辦城市基本都會在黑河-騰沖人口分界線以東,實際涉及面積還不到500萬平方公里。
而且相對于出行主要依賴飛機的美國,我國高鐵網已經非常發達,再經過10年或15年的發展,通過較為節能的高鐵完成主要舉辦城市的通勤完全可能。
這樣出行才綠色環保
再看看這屆歐洲杯小組賽的6個主辦城市,根據歐足聯之前的估算,這屆泛歐版歐洲杯造成球隊與球迷漫長的旅行距離總共會造成40.5萬噸的碳排放,進一步加劇溫室效應。
在北極被熱得中暑的北極熊忍無可忍,決定組隊參賽,歐洲杯擴軍為25隊
那么如何根據舉辦城市的地理位置選擇綠色出行?
最環保的是D組,兩個主辦城市是不列顛島南面的倫敦與北面的格拉斯哥,兩地之間有航班,但是球迷坐火車也不算太花時間: 從倫敦城北的尤斯頓車站坐到格拉斯哥的中央車站,大約是4個半小時,相當于比較快的京滬高鐵車次旅行時間。
當然也有完全綠色的旅行方式: 從倫敦到格拉斯哥騎車40小時,步行140個小時——大約是不眠不休步行6天。
F組的慕尼黑到布達佩斯也可以坐火車: 旅行時間為7到8個小時。
E組的畢爾巴鄂到都柏林之間,隔了個大西洋,好像只能坐飛機了。想環保的話可以從畢爾巴鄂坐車去法國,然后坐船去都柏林。
A組的羅馬到巴庫,除了坐飛機,沒辦法了。
B組的哥本哈根到圣彼得堡——理論上兩個港口城市之間可以坐船,但是兩地之間并沒有開通航線。
C組的阿姆斯特丹到布加勒斯特——除了航班之外別無他法,走路需要422個小時。
基于該立場: 2010年歐冠半決賽巴塞羅那放棄乘坐高污染的航班,選擇從巴塞羅那坐大巴前往米蘭踢客場是足球界的節能減排綠色出行的先鋒與榜樣。
原來2010年坐大巴去米蘭踢客場的巴塞羅那是足球界綠色環保的先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