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興:國奧百密一疏 別再用“雖敗猶榮”安慰自己

馬德興01-10 08:24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馬德興泰國宋卡報道

1月9日晚,中國97年齡段國奧隊在泰國宋卡進行的第四屆亞洲U23錦標賽暨2020年東京奧運會預選賽亞洲區決賽階段比賽中,傷停補時階段最后時刻丟球,以0比1被韓國隊絕殺。到手的1分變成了0分,這使得國奧隊的形勢變得嚴峻起來。必須承認:國奧隊無論是教練組抑或是球員在先前的準備以及本場比賽中的發揮都相當不錯,也充分值得肯定。不過,依然無法改變輸球的命運,我們似乎沒有必要再用“雖敗猶榮”這樣的字眼來安慰自己。

①被絕殺形勢急轉直下

自從去年9月下旬奧運會預選賽分組抽簽揭曉后,各界就因為中國隊進入死亡之組而對國奧隊不抱什么希望,只求輸得別太難看就行。實際上,即便是國奧隊昨晚與韓國隊比賽前的那一刻,外界恐怕依然沒有對國奧隊抱有多少信心,即便是平局,恐怕都未曾想到過。這就是國奧隊出戰韓國隊之前所面臨的現實形勢。

但是,國奧隊無論是教練組抑或還是球員,都憋著一口氣,希望能夠用實際比賽中的表現與成績來讓外界改變對中國足球的看法。或許正是在這樣的信念支撐下,國奧隊從去年9月底換帥那一刻開始,就投入到了“88天計劃”之中,展開長期集訓。這期間,盡管球隊曾有過波動,也曾遭遇過像1比5輸給澳大利亞隊的慘敗,但球隊上下其實還是對這次比賽充滿信心。在臨近大賽前的采訪中,無論是球員還是主教練,都表現出了很強的欲望,就像郝偉所說的,“越是到比賽快開打了,反而越輕松了。”這句話現在回過頭來看,顯然是準備好了。

實際上,在這場比賽中,中國國奧隊的表現確實相當不錯。比賽結束后,韓國隊主教練金鶴范在評價這場比賽時,開場白就是“中國隊表現得更好”,這或許已經很說明問題。國奧隊員們通過自己的發揮限制住了韓國球員的特點與特長,韓國隊整場比賽中基本沒有創造出很好的射門機會,除了最后時刻的那個進球。但是,恰恰就是在最后時刻的丟球,讓國奧隊以0比1輸掉了比賽。

參加像奧運會預選賽這樣的大賽,重要的就是結果。過程再好,結果不理想,則評價再高恐怕也無濟于事。由于率先完成的另外一場比賽,烏茲別克國奧與伊朗國奧1比1戰平,所以如果此番中國國奧隊以0比0收獲平局、拿到1分,這就意味著四隊都在同一起跑線上,中國隊在“死亡之組”中依然有殺出重圍的機會。而隨后與烏茲別克隊的比賽中,即便中國隊輸球,也依然還有機會在最后一輪比賽中爭取贏球、拿到小組出線權。而且,更為有利的是,中國隊與烏茲別克隊的比賽將在伊朗隊與韓國隊的比賽結束后展開,中國隊出戰烏茲別克隊時有更多的主動權與選擇權。

站在對手的角度,如果有1分在手,各隊在機會均等的情況下,也勢必更加慎重,面對中國隊時,也同樣會更強調防守、防止被中國隊偷襲得手。這種情況下,中國國奧隊反而會有更多的機會。而且,因為要爭取出線,在第一場比賽拿到1分之后,理論上,小組賽中最差積4分也能夠獲得出線權。

站在國奧隊自身的角度,更為重要的是,因為戰平了韓國隊,國奧隊無論是球隊的士氣還是球員的信心都將極大地得到提升,這將有助于國奧隊在隨后兩場比賽中的發揮。這才是最為根本的。但是,如今1分變成0分后,國奧隊從上到下都非常懊悔。雖然球員或教練都表示吸取教訓、爭取打好后面的兩場比賽,但實際卻是對全隊信心與士氣的重大打擊。

或許,中韓之戰最后30多秒的丟球,將成為這批球員的人生轉折點。

②不需要“阿Q精神”

作為一名跟隨了中國男足快30年的老記者,按說國奧隊在這場比賽中表現不錯、僅僅最后時刻丟球而以0比1惜敗,在目前整個中國足球大環境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似乎應該予以表揚、正面展開宣傳。不過,坦率地,面對最后時刻的丟球,記者卻不想再用“雖敗猶榮”這樣的字眼來聊以自慰,也不要用什么“大有希望”之類的言語來展現某種“阿Q精神”。

這些年來,中國足球總是成為社會各界的吐槽對象,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大賽的成績與結果不理想。想要改變這種情況與現狀,就需要從業人員拿出成績與結果來。昨晚的中韓之戰,機會就擺在國奧隊員面前,但最終卻眼睜睜地看著機會這么溜走了。我不想再提“黑色三分鐘”、“黑色一分鐘”之類的老段子。就說說U23亞錦賽這個年齡段的比賽。

或許已經沒有多少人還記得2014年1月在阿曼進行的首屆亞洲U23錦標賽(當時還成為U22錦標賽),當時傅博率93年齡段國奧隊征戰,而記者作為中國僅有的一名現場記者前往阿曼采訪。那屆賽事中,中國隊同樣被分入“死亡之組”,與沙特隊、伊拉克隊以及烏茲別克隊同組。因為沒有人對球隊抱有出線希望,所以球員們也迫切希望用良好的表現與結果去爭取改變外界對中國足球的看法。

在首場比賽中,中國隊迎戰烏茲別克隊,在1比0領先、且已經進入傷停補時的情況下,國奧隊卻在2分鐘之內連丟2球,被對手1比2逆轉,這嚴重打擊和挫傷了球隊的士氣與信心。隨后,這支國奧隊以1比2輸給沙特隊、0比1輸給伊拉克隊,以三連敗結束這次賽事。而伊拉克隊與沙特隊最終獲得2014年這屆U23亞錦賽的冠軍與第三名。

設想一下,假設當年93年齡段國奧隊沒有被烏茲別克隊逆轉,而是拿下了對手,究竟會是怎樣的結局?但足球從來就沒有“假設”。時隔6年,當我們的97年齡段球員面對韓國隊再一次出現當年對陣烏茲別克隊最后時刻丟球的情景之時,不要再以“雖敗猶榮”這樣的字眼了。一個活生生的現實是:如今中國國家隊青黃不接,其中很重要一點,就是93年齡段國奧隊員幾乎很少能夠入選國家隊,無論是里皮時代抑或還是李鐵接手之后。

93年齡段球員為什么這么少?因為這些球員信心明顯不足,而信心不足的根本原因就是從那次阿曼亞錦賽上被烏茲別克隊逆轉后,越踢越沒有信心,包括后來的仁川亞運會上面對巴基斯坦隊這樣不入流的隊伍都戰戰兢兢。所謂的信心,從來就不是靠鼓勵出來,競技體育、職業球員,信心從來就是靠比賽打出來的。如同昨晚對陣韓國隊,拿到1分后的信心與士氣,與如今被絕殺后重新去做工作、幫助球員“心理按摩”而建立起來的信心與士氣,完全就是兩個概念。

當然,更令人后怕的情況就是:97年齡段國奧隊在被韓國隊絕殺后,不僅擔心的是隨后對陣烏茲別克隊以及伊朗隊的比賽,更重要的是,未來在國家隊層面也有可能出現像93年齡段那樣的“斷檔”。一旦如此,則中國國家隊的人才斷檔情況就相當之可怕了。

③唯有取勝才能“自救”

記者這么說,并不是想要否定國奧隊教練組以及球員過去一段時間以及昨晚中韓之戰中的表現,恰恰相反,很多時候,中國足球就是因為“一口氣”而成為外界吐槽的對象。這就好比韓國隊之所以強,恰恰就是在不起眼的時刻、眼看著無可奈何的時候,突然靈光一現,重新看到曙光。所以,與中國隊比賽時表現不怎樣的韓國隊,或許在隨后的比賽中又會表現出另一番情景。

中韓之戰賽后,執行教練郝偉在談及最后時刻丟球的原因時,用“經驗”兩字來概括,即球員還是缺乏比賽經驗。從實戰來看,球員確實缺少大賽的經驗,這就好比2018年世界杯預選賽12強賽客場對陣敘利亞隊的比賽最后時刻被絕平,外界都在批評武磊如何,這其實很不負責任。此番國奧隊最后時刻輸給了韓國隊后,或許外界又會大談場上的某位球員,甚至將其作為批評與指責的對象。而執行教練郝偉或許也會成為被“攻擊”、被批評的對象。所有這些,其實才是最不應該的。

從根本來說,就是因為中國足球長期以來一直都缺乏成功的先例,更多地只是失敗的教訓,所以“經驗”也就無從談起。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球員、教練,當然也就很難有成功的機會。某種程度上,這不是某一個人、某一個教練的問題。整個中國足球的大環境與大氛圍就缺乏這樣一種寬容與包容,這導致不管是球員還是教練都有些“想得多”、甚至害怕“責任”兩字。就像中韓之戰的最后時刻,回想整個丟球的過程,不管是前場還是后場,如果在任何一個環節中有人能夠挺身而出、多跑一步、多搶一步,或許整個過程的運行軌跡都將發生改變。所以,指責或批評某一個人,于事無補。

對現在的國奧隊來說,站在出線的角度,只能去拼后面的兩場比賽,畢竟拿到6分依然是可以出線的。當然,如果就只是想著“反正出線沒有機會、盡可能輸得體面些”,則又當別論了。這世上從來就沒有什么“后悔藥”,國奧隊上下與球員唯有搏得勝利,才能治愈中韓之戰所留下的遺憾。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馬德興

體壇周報副總編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