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會史話系列(17):蘇聯國有資產和資本主義水管工

林良鋒01-21 15:31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上回說到蘇聯球員走出國門。

回顧那段時期的歷史,我們不難理解:蘇聯運動員,不僅是足球,還有籃球、冰球、網球甚至田徑選手,能夠在80年代末走出鐵幕,得益于當時的政治氣候。戈爾巴喬夫推動改革,未能預料到各加盟共和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極度高漲,以及這一情緒可能造成的后果——蘇聯解體。多年的管控,一旦將高壓閥撤去,就再也沒有回頭路。上上下下,大家都在為將來打算,也就沒人再阻撓運動員留洋。戈氏的改革,自上而下,運動員是最早獲益的一批。上篇講到沙弗洛(下圖)去奧地利,這筆買賣就是蘇聯球員留洋的發令槍。

從1988年夏天開始,蘇聯球員如過江之鯽,頭也不回地奔向西方。那里是“好日子”所在。之后3年多,蘇聯足壇流失的一百四五十人,都是該國足球的菁華。是經典的“人才流失”,也是另一種形式的“國有資產流失”——私有化的必然結果(阿布的巨額財富就是這么來的)。蘇聯為運動員成才耗資巨大,盡管培養運動員在社會主義國家是政治必需,但運動員是國家財產,毋庸置疑。資本主義國家一樣這么看。有個香克利的段子。聽說某位球員抱怨大腿有傷,他當即呵斥:“什么叫你的腿有傷?那是利物浦俱樂部的腿!”

蘇聯球員散落在西方聯賽,蘇聯國內(以及后來的俄羅斯及其前加盟共和國)的聯賽水平一落千丈,球隊一進歐戰就被當頭痛擊,打回原形。目睹蘇聯球員“勝利大逃亡”,老前輩們不禁悲從中來。大留洋只肥了個人,對蘇聯以及各加盟共和國的足球發展,沒有幫助。只有寥寥幾位賣出了高價,大部分人你都查不到他們究竟身價幾何。這和各華約國家、南斯拉夫球員留洋的情形大同小異。沙弗洛出國后不到一年,1988年3月,布洛欣也去了奧地利,老鄉見老鄉嘛。布洛欣的身價就是幾錢碎銀,他當時35歲,離開并不造成損失。

但布洛欣(下圖)離開是標志性的。

他是蘇聯足壇僅次于雅辛的明星,換在改革之前,門兒都沒有。又過了幾個月,歐洲杯之后,扎瓦羅夫也走了,加盟尤文圖斯。有部喜劇電影,《意大利人俄羅斯奇遇記》,看了你就知道意大利人足壇為何對蘇聯球員有好感。扎瓦羅夫是兩年前的蘇聯足球先生,之后一連串的蘇聯足球先生也跟著走了。扎瓦羅夫是第一位投身意甲的蘇聯國腳,創下蘇聯球員,也是東歐球員的身價紀錄,75億里拉(合600萬美元)。蘇聯足壇以前不知道“賣人”能創匯,這下知道了,趕緊吆喝搞批發。扎瓦羅夫和布洛欣不同,后者是年邁的偶像,前者卻是正值盛年的大腕。同年11月,達薩耶夫加盟塞維利亞。

不到一年,蘇聯足球失去了三位偶像。隨后一年,金球獎得主別拉諾夫、中場球員阿列尼科夫和奧運金牌得主博羅久克也走了。阿列尼科夫的身價雖然到不了扎瓦羅夫的水平,也不低,約200萬美元。西方俱樂部吃準了東歐球員工資低廉,紛紛以高薪邀請,蘇聯球員這才意識到自己在國內掙的那點錢,還不如西方國家一個修水管的多。第一位身價過百萬英鎊的東歐球員,還不是來自蘇聯,而是波蘭。博涅克在1982世界杯成名,幫助波蘭打進半決賽,被意大利淘汰。這是經過大賽“驗過”的,尤文圖斯馬上出手,以23億里拉將他帶回都靈。明白了吧?尤文圖斯為什么會高價吃進扎瓦羅夫?蘇聯在歐洲杯淘汰了意大利!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林良鋒

體壇周報英超主筆,國際足球評論員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