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會史話系列(27):沒有金主,何來轉會?

林良鋒02-21 11:18

體壇周報全媒體記者 林良鋒

趕早了不如趕巧了。

過了一個很不愉快的新年,這個系列該收尾了。適逢曼城被歐洲足聯重罰,趁此機會在此做個了結,說說轉會中最重要的一環:金主。

甭管你多大牌,俱樂部多么仰慕,經紀人多么能吹,最后都得問:誰掏錢?東家是拍板買或不買的那一個,他覺得值,多少錢都能砸出來。

薪火相傳,香克利給他的接班人佩斯利點雪茄。

香克利有句名言,俱樂部的“神圣三位一體”是球員、主教練和球迷。“主席(董事會)不算,他們就是到點了出來簽支票的。”香克利愛帶節奏,很有咱們那位孫大炮的感覺。但看不起掏錢的人,絕不只香克利一人,而是圈內共識。之前說到的那位沙寇頓,他在自傳里留白了一頁,章節名叫:董事會所掌握的足球知識。

老板們真那么白癡嗎?

一點不。阿森納的老板諾里斯爵士出名刻薄,但他不是守財奴,而是不見兔子不撒鷹。諾里斯賞識執教哈鎮的查普曼,挖過來之后敞開支票讓他花,率先破萬的大衛杰克,就是老查任內買來的。曼聯第一次拿歐冠,俱樂部主席路易愛德華茲是個肉聯廠的老板。米蘭的老板貝魯斯科尼更牛。他不僅懂球,還敢為人先,聘請不入流的薩基管帶古力特和巴斯滕這些大腕,顛覆了意大利足球的傳統。米蘭中興,一半功勞在貝總。要不是他敢花錢,會花錢,薩基還真沒底氣反嗆媒體:“我沒聽過誰當騎師前,還得是匹馬!”諾里斯、愛德華茲和貝總不是圈子里的人,但他們決定誰在圈子里發達。

曾經的阿森納老板諾里斯爵士。

貝盧斯科尼是米蘭王朝的締造者。

俱樂部的老板,無論自己是否兼任主席親手經營,在職業足球最初一個多世紀里,和俱樂部可謂同呼吸共命運。他們首先是當地人,有的自小是俱樂部球迷。他們可能出身當地望族,也可能白手起家。抱著回饋社區的感恩心態,讓家族、企業背負社會責任感,最佳選擇就是投資當地俱樂部,足球、板球、橄欖球,不一而足。他們對俱樂部投入,更多是情懷,是施恩,不計較回報。香克利大言不慚,雖然是玩笑,但道出了老板們的真實作用。他們可不就在簽支票的時候才出現嘛。職業足球頭70年,老板掏的是自己的錢,再多也有個底。

英國人為什么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丟了轉會費世界紀錄?掏不起了。轉會費超過10萬英鎊,對個人就是沉重的負擔,砸來非常吃力。意大利接過英國人砸錢的火炬,因為后臺更有錢。前文說過,足球在英國一直是工人階級的娛樂,上流社會,政要大亨看不上。板球和橄欖球最能體現英國士紳的三觀。英國有個說法:足球是群氓玩的紳士運動,橄欖球是紳士玩的流氓運動。足球不讓抱摔踢人,一早和橄欖球分家。到了歐洲,足球就成了大企業家,大銀行家們的玩物。意大利人把英國人的砸錢檔次連抬三級:1960年代十幾萬,70-80年代幾十上百萬,世紀之交3000多萬。操控大型轉會的幕后玩家,從中小企業主換成了“國企”和金融家。進入新世紀,他們也砸不動了。

熱門評論

全部評論

相關閱讀

林良鋒

體壇周報英超主筆,國際足球評論員

權威源自專業

“體壇+”是體壇傳媒集團旗下《體壇周報》及諸多體育類雜志的唯一新媒體平臺。 平臺匯集權威的一手體育資訊以及國內外頂尖資深體育媒體人的深度觀點, 是一款移動互聯網時代體育垂直領域的精品閱讀應用。